2022-09-09 14:11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次IPO,該公司將募集20億元,其中15億元建設氫能裝備產業基地三期項目,具體包括新增年產8萬支III型瓶產線、500套水電解制氫設備及投資液氫、IV型瓶研發中心,另外5億元...
這個夏天,排隊IPO的氫能企業不少。
近期,江蘇國富氫能技術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富氫能)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目前處于已問詢階段。
此次IPO,該公司將募集20億元,其中15億元建設氫能裝備產業基地三期項目,具體包括新增年產8萬支III型瓶產線、500套水電解制氫設備及投資液氫、IV型瓶研發中心,另外5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公開資料顯示,國富氫能主營業務是為燃料電池集成廠商、整車廠商、能源公司等提供氫能裝備,主要產品包括車載高壓供氫系統、加氫站設備等。
據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富氫能加氫站設備市占率第一,為28.4%。但隨著行業的高速發展,國富氫能仍要面對行業競爭、新品研發、主營業務成本高、毛利率下降等問題。
近年經營增收不增利
公開資料顯示,國富氫能近年增收不增利,且虧損呈擴大趨勢。2019至2021年度,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由1.76億元增長至3.30億元,但同期對應的歸母凈利潤由-0.18億元下降至-0.66億元,虧損擴大了266.67%。
細究原因,主要是外采原材料扼住了國富氫能盈利的“咽喉”。該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其主營業務成本連年增加,2019至2021年分別約為1.45億元、1.93億元和2.95億元。
而主營業務成本以原材料為主,包括碳纖維、鋁管、閥門、壓縮機、儲氫罐等。2019至2021年度,該公司原材料占主營業務成本分別是87.04%、89.72%、88.33%。
不僅如此,2019至2021年度國富氫能主營業務毛利率呈震蕩下降趨勢,分別是16.71%、22.39%、10.37%。對于影響毛利率下降的因素,國富氫能解釋,原材料碳纖維、鋁管等采購單價上漲幅度高于產品單價銷售上漲幅度是原因之一。
2021年,國富氫能主營業務車載高壓供氫系統毛利率較2020年下降10.32%,其中原材料碳纖維采購單價同比上升26.87%、鋁管采購單價同比上升7.62%,導致直接材料成本占銷售單價的比例上升了7.01%。
除此之外,國富氫能儲備的原材料近乎占據存貨的半壁江山。2019至2021年度,國富氫能存貨賬面價值擴大153.88%,其中原材料占比分別是41.91%、37.95%、38.85%。
“主要原因是應對碳纖維、鋁管等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的壓力,同時為滿足下游客戶增長的產品需求,提前增加主要原材料儲備規模。”國富氫能在招股說明書中解釋。
另外,國富氫能雖有眾多明星客戶,但也存在應收賬款激增的情況。2019至2021年度,該公司應收賬款擴大了125.34%,分為約為1.60億元、2.30億元、3.6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0.80%、91.47%、109.51%。
據公開資料,上海重塑一度成為國富氫能應收賬款的第一大客戶,2019年上海重塑的應收賬款占總應收賬款的59.67%,但2021年國富氫能仍向上海重塑銷售2345.04萬元的產品,占營收的7.11%。此外,前五名應收賬款客戶還有吉利、宇通客車(7.720, -0.10, -1.28%)、飛馳汽車等明星企業。
國富氫能明確指出,如果個別客戶出現生產經營困難、財務狀況惡化等,會導致應收賬款無法及時回款或難以回收,進而公司將面臨利潤大幅下滑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國富氫能僅在5個月內就獲得了兩次增資,估值翻倍。該公司招股說明書披露,2021年4月,蘇州雋永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增資2000萬元,持股1.29%,國富氫能獲此輪增資后估值約為15.5億元。
2021年8至9月,泓成創投、天鷹投資、青島新鼎、朗瑪創投分別與國富氫能簽署了《股份認購協議》,約定泓成創投增資3000萬元,持股比例為0.98%,國富氫能對應的估值上升為30.6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科創板上市規則第2.1.2條第四項上市標準規定,擬上市公司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而國富氫能在5個月內完成兩次增資后達到了此條件。
主營業務優勢不明顯
從國富氫能募資使用情況可知,該公司下一步將在車載高壓儲氫瓶上發力,并拓展電解槽、液氫等新業務。但“氫”風速起,各企業以奔跑的姿態入局產業發展,競爭越發激烈,國富氫能若要在上述三方面獲得一席之地,可謂是前路漫漫。
公開資料顯示,國富氫能目前生產的是車載高壓III型瓶,已完成60L、110L等7種容積的35MPa及62L、145L的70MPa儲氫III型瓶的研發生產。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顯示,國富氫能在2019至2021年度車載儲氫瓶市占率第一。
但在國富氫能募資擴大III型瓶產線、建設IV型瓶研發中心之前,中集集團(7.930, 0.04, 0.51%)(000039.SZ)在投資者平臺公開表示,中集集團已量產III型儲氫瓶,而且正加快建設IV型儲氫瓶產線,預計最終產能達每年10萬只。
而且在第六屆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大會上,北京天海工業、中集安瑞科、山東奧揚、安徽綠動等公司展出已落地的IV型車載儲氫瓶。2021年8月,未勢能源自主研發的70MPaIV型瓶在歐洲第三方測試機構通過火燒試驗,標志著性能標準與歐盟接軌。
全球范圍內,挪威的Hexagon、日本的豐田、法國佛吉亞等公司實現了IV型瓶的批量生產,其中佛吉亞生產的IV型瓶已獲得現代汽車、上汽集團(15.510, 0.16, 1.04%)等客戶的巨額訂單。
“相比于III型瓶鋁內膽碳纖維纏繞,IV型瓶是塑料內膽,質量較輕、壽命更長、抗腐蝕能力較強,且IV型瓶儲氫率更高,國內企業采用的III型瓶氫密度為3.9%,而IV型瓶的儲氫密度可達5.5%,但國內還沒有批量生產IV的企業。”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國富氫能除了要在儲氫瓶領域并驅爭先,在液氫的相關研發上也是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兩方面,一是國內液氫研發整體技術不完善,二是同行業企業競爭加碼。
“我國液氫儲運技術和裝備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大規模、低成本液氫儲運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所長汪鵬飛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國富氫能已完成首套10噸/天氫氣液化裝置的研制,相對于航天科技(8.840, 0.02, 0.23%)集團六院101自研的氫液化系統實際產能1.7噸/天,研發技術上國富氫能走在了前列。
在液氫加注方面,國富氫能計劃2021年建設氫液化儲運加注系統項目,但其招股說明書披露,在報告期內未形成落地產品。而厚普股份(15.660, -0.47, -2.91%)于12月1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子公司液空厚普已具有液氫加注技術。
不僅如此,航天六院101所已建設完成國內首座商業應用液氫工廠、首套液態儲氫加氫示范系統及首套車載液氫供氫系統。
在研發制造電解水制氫設備方面,國富氫能為了便于開展業務,于2021年1月4日成立了子公司上海氫邁,但截至2021年年底,上海氫邁凈利潤為-5343.1萬元。
“研制堿性水電解制氫、高溫水蒸氣水電解制氫、固體聚合物水電解制氫等技術重點要解決密封材料、電極材料和隔膜材料等材質問題,我國要研制出大規模的水電解制氫設備尚有一段路要走,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在宇宙飛船和核潛艇上采用了SPE水電解制氫裝置。”中船重工集團七一八研究所薛賀來等人在《水電解制氫裝置材料的研制概況》中指出。
國富氫能不僅在新業務發展上面臨壓力,原本具有優勢地位的加氫站集成裝備也受到了挑戰。“隨著氫氣壓縮機、儲氫容器、加氫機等加氫站設備國產化,國內相關企業不斷進入該賽道,能源巨頭加大相關投資,行業局面尚不清晰。”德邦證券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中石化、深圳能源(6.690, 0.00, 0.00%)、永安藥業(11.660, -0.06, -0.51%)、天原股份(9.270, 0.02, 0.22%)等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紛紛入局加氫站設備。
國富氫能在招股說明書中亦提示了競爭將日趨激烈的風險,若無法通過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綜合性能等方式保證自身優勢,將會面臨行業競爭加劇導致的經營業績下滑風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