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3 10:17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劉云峰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作為拼多多遷西板栗的品質頭部商家,加入線上銷售時間僅3年,在產地、供應鏈優勢的加持下,郭忠良的主站業務與買菜業務雙管齊下,已然是風生水起。......
????????《電鰻財經》 劉云峰/文
????????鄉村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復鄉村經濟活動的復雜性,需要形成主打產業,圍繞主打產業形成農業制造、農業儲存、農業物流、農業加工。而主打產業的形成需要懷揣“夢想”的帶頭人發揮示范性作用,中國幾十萬個村莊,每個村都應該有個這樣的人。
????????遷西縣漢兒莊鎮的板栗。楊力|攝
????????河北唐山市遷西縣回鄉大學生郭忠良,從華北科技學院高材生到安全工程師,再到回鄉“繼承”板栗生意,成功讓遷西板栗走向千萬消費者,成為遷西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馬坊鎮梨羊村第一任大學生村官楊欣聞,探索“互聯網+農業”帶領全村致富,他們的事跡完美詮釋了腳下有泥,身上有光的中國“新農人”踏實的扎根大地,積極擁抱新技術。
????????而這一切的實現,也與拼多多為代表的重農電商平臺積極推行助農惠農政策密不可分,助力農產品搭上互聯網上行通道,共同帶領“新農人”走向發家致富與產業升級之路。
????????“新農人”舉起電商零售大旗 回鄉創業帶來強大外溢效應
????????80后郭忠良在自家板栗園。從批發到零售,打開新思路,年賺300萬。楊力|攝
????????遷西栽培板栗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已有相關記載。經過數千年精心栽培,個大味甜的遷西板栗,在2002年成為地標產品。而遷西板栗走向千萬消費者,并不是那么一帆風順,這與很多遷西人的努力和嘗試密不可分,郭忠良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08年之前,郭忠良的父親一直打理家里的板栗生意,代收、批發,主要給炒貨店配送。2008年,從華北科技學院畢業的郭忠良短暫從事了一段時間的安全工程師工作,就接過家里的板栗生意。
????????接手生意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當時市面上主要流行的是云南板栗,遷西板栗雖質優味美,但外界對其了解比較少。郭忠良親自跑市場,發名片介紹遷西板栗做地推,從昆明的第一家板栗小炒店,而后開到了攀枝花、成都,并打開西北地區,把店開到了西安。
????????2012年,為了解決發貨地集中導致時效性跟不上的問題,郭忠良主導的遷西縣新安板栗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先后在昆明、成都、西安、無錫、長沙等地建立倉庫,基本能做到24小時板栗直達全國各地,把物流問題徹底解決,也逐步打開了省外市場。
????????作為一個嗅覺靈敏的年輕人,郭忠良也早早就把自家的批發生意搬上了互聯網批發平臺,趕上了早期流量紅利,銷量可觀。不管線下還是線上,郭忠良的板栗批發業務一直做得風生水起。但零售這一環,他始終沒能跟上,這成了郭忠良的一塊心病。
????????郭忠良在大學時期就接觸電商了,但是做批發初見成效之后,他沒有緊緊抓住零售的窗口期,兩三年后再去開淘寶店,產地一件代發等模式遍地都是,已失去先機。
????????線下的零售炒貨店,也一直在不溫不火地開著。雖然不賠錢,但和他心目中的品牌炒貨店還頗有差距。疫情之后,郭忠良干脆把線下炒貨店都關了,在零售上做了幾次嘗試未見成效,他只得踏實走批發的路子。
????????一切的轉機都發生在2020年,郭忠良發現,即便入場晚了一點,但如今的拼多多市場,已不是隨意開個網店就能做大了,品控和價格方面,都需要有貨源優勢、供應鏈優勢。而這些,正是他所擅長的,郭忠良在成都組建了零售團隊,專攻拼多多。
????????郭忠良給店鋪取名“千禧吉食品官方旗艦店”,主營新鮮板栗、烤栗、冰栗、風干栗仁等各式板栗食品。初期,平臺有活動他都會參加,秒殺、萬人團、農貨節、百億補貼,郭忠良不排斥平臺任何一種可以增加銷量與影響力的新穎玩法,活動帶來的流量也確實持續有效果。在拼多多打通零售后,郭忠良終于完成了遷西板栗的全產業鏈閉環,產地到全國,批發到零售,線下到線上,家鄉的板栗再也沒有了障礙。
????????合作社社員楊建朝在搬運板栗。楊力|攝
????????作為拼多多遷西板栗的品質頭部商家,加入線上銷售時間僅3年,在產地、供應鏈優勢的加持下,郭忠良的主站業務與買菜業務雙管齊下,已然是風生水起。目前,郭忠良的拼多多店鋪淡季日均600單起,多多買菜的日銷量達6000-8000單。整個新安板栗合作社一個月出貨量約有400多噸。而郭忠良的板栗之所以有較強的競爭力,是因為合作社在挑選上就嚴把質量關。挑剩下來的板栗也不會浪費,做成板栗粉或者賣給寵物店,即便農產品利潤率不高,合作社每年也能有三百多萬的凈利潤。
????????除了零售,合作社的板栗團購業務也做得有模有樣。如今,又到了新鮮栗子上市時節,借助拼多多發起的“尋鮮中國-多多好農貨”項目,郭忠良抓住平臺上的嘗鮮直播、專區推介、地標宣傳等方式,通過“農地云拼”實現“產消直連”,精準滿足全國消費者的消費分層需求。
????????拼多多“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主會場,搜索“豐收節”可直達。
????????在近日啟動的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活動中,郭忠良的店鋪也成功入選到“多多豐收館”—這是今年金秋消費季活動中,拼多多作為承辦單位中唯一的電商平臺,所大力推廣的助農惠農活動。遷西板栗正在搭乘電商快車,直連數億消費者,實現規模化上行。
????????一個成功的創業項目,往往有著強大的外溢效應。新安板栗合作社已在整個遷西板栗的合作社里排位前十。目前,合作社擁有社員近200戶,其中60歲以上的留守老人家庭組占整個社員的1/3,每天的收購量占100噸以上,合作社社內日常作業的工人近30人,上市季近百人。遷西縣還初步形成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采摘、旅游、農家樂為一體的產業鏈,不僅讓農業產能增效、農民創業增收,村莊經濟也實現了多元化發展。
????????合作社+拼多多雙輪驅動 大學生村官帶領社員共同富裕
????????2006年,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的楊欣聞作為梨羊村第一任大學生村官上任了。當時,農戶種出來的桃只能擺攤賣,或等販子來收。桃子的品種也很普通,便宜時一斤只能賣3毛錢,農民一年的收入不過幾千元。一切都很原始。楊欣聞開始琢磨如何擴大銷路。2010年,他和人合伙成立了綠養道合作社,探索“互聯網+農業”的可能性,開始嘗試在線上賣桃。
????????起步期訂單寥寥,先后遇到快遞公司不愿意接收生鮮產品,沒倉庫和冷庫等一些列問題,到了2019年,情況發生了明顯變化。入駐拼多多后,經過兩年多的經營,綠養道旗艦店排到了拼多多品質排行榜第一名。水果是應季產品,遇上集中上市,合作社就參加拼多多上的秒殺或萬人團等活動。各種“拼”的模式,能從時間和空間上把拼多多上全國近9億消費者的農產品需求迅速聚集起來,快速把應季水果賣出去。
????????為了充分利用平臺上的巨大的流量與充分發揮團隊作用,綠養道合作社從地域和品類兩方面想辦法,在云南和內蒙古建設基地,開發出了與桃樹完美搭配的赤松茸。此外,綠養道合作社還開始實驗玉米新品種,最終研發出水果玉米,所有的新品類開發采用的都是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
????????目前綠養道全年線上的銷量有1000多萬單,平均一天出單2000-3000箱,其中通過拼多多銷售出去的量占三分之一。拼多多平臺獨特的“拼購+產地直發”經營模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需求波動,合作社與果農達成了長期供應合作的模式,省去了中間交易成本,村里的產業柔韌度變強。也正因此,平谷大桃電商村越做越強。
????????疫情暴發以來,合作社通過線上銷售,幫助周圍300多戶桃農銷售大桃共計1500多噸,產值達到3000萬元,帶動農民戶均增收20%以上。。
????????告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從大學生村官,到植根鄉村16年,通過拼多多擴大銷售,多維度研發,帶領合作社社員共同富裕。如今的梨羊村,家家豐衣足食,村民們不用背井離鄉,就能有豐裕的生活。互聯網助力農業升級,讓“人才留在農村”,平谷貢獻了最生動的案例
????????而這一切的實現,也與拼多多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積極推行助農惠農政策密不可分,助力農產品搭上互聯網上行通道,共同帶領“新農人”走向發家致富與產業升級之路。
????????扎根大地擁抱新技術 每個村莊都該有個“村民企業家”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守英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鄉村是一個發展空間,而不是等著被消滅的空間。”,鄉村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恢復鄉村經濟活動的復雜性。鄉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卻始終面臨著成本高、收益低的問題。因此,提高農業回報率是重中之重,必須要提高農業報酬,也要在加工、物流、農業服務等方面圍繞一個產業,形成一個規模化產業,這樣可以提高競爭力和勞動生產率。鄉村現在不是沒有路,鄉村的路要在新的思維上來推動。
????????郭忠良與楊欣聞帶領下的合作社,只是成百上千“新農人”商家中的縮影,他們在鄉村振興事業上的上下求索,反映了極其典型的“企業家精神”。北京大學張維迎教授在對企業家精神的論述中曾表示,企業家精神是現代市場經濟最稀缺和珍貴的精神,他們是推動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創造社會財富的基本動力。
????????中國有60多萬個村莊,至少對于有產業基礎的村莊來說,都應該有這樣的“村民企業家”,為中國的鄉村建設,提供源頭活水。腳下有泥,身上有光,這些中國農人扎根大地,積極擁抱新技術。
????????同時,拼多多這樣的典型的重農電商平臺,為這些人的誕生、發展,提供了切切實實的平臺和助力,更多商家和農戶,在拼多多等電商的助力下,默默地在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為農產品產業升級出一份力,一點一滴共同推動著中國農業通往更遼闊的星辰大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