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4 10:48 | 來源:中國證券網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恒信璽利的實際控制人李厚霖在娛樂圈和商業(yè)圈頗具話題。恒信璽利在李厚霖的掌控下,2015年掛牌新三板,但至今沖擊IPO未果。...
11月2日,鉆石品牌I Do被曝出負面新聞,關聯公司恒信璽利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恒信璽利”)因服務合同糾紛被罰超243萬元。
恒信璽利的實際控制人李厚霖在娛樂圈和商業(yè)圈頗具話題。恒信璽利在李厚霖的掌控下,2015年掛牌新三板,但至今沖擊IPO未果。
被強制執(zhí)行243萬元
天眼查顯示,恒信璽利新增被執(zhí)行人信息,執(zhí)行標的超243萬元,執(zhí)行法院為北京市平谷區(qū)人民法院。
中國執(zhí)行信息公開網對這一信息進行公示,此次關聯的案件為服務合同糾紛,原告為河北博岳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案號為(2022)京0117民初4969號,立案時間為2022年10月20日。
公開資料顯示,恒信璽利成立于2007年,注冊資本約2.11億,由恒信正隆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天津風創(chuàng)新能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李厚霖等共同持股。
恒信璽利是國內最早進入鉆石行業(yè)的企業(yè)之一,致力于設計、銷售各種高品質的珠寶產品,旗下有鉆石品牌“I Do”。
恒信璽利官網介紹,2006年,I Do品牌在北京開設了首家珠寶精品店,截至目前已在全國開設超過700家門店,遍布230余座城市,擁有100多萬會員。2021年12月17日,I Do品牌正式官宣陳小春、應采兒夫婦為品牌全球代言人。
明星光環(huán)加持
長期以來,I Do品牌一直以年輕化的形象示人。根據第三方市場調研數據,早在2018年I Do就已經成為新時代消費主力軍90后們最喜愛的中國鉆戒品牌。
公開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有76%以上的人購買鉆石是因為結婚,且每年都有1000萬對新人走向婚姻殿堂。
I Do品牌連續(xù)多年穩(wěn)坐天貓、京東雙平臺銷售第一的位置。2019年至2021年,恒信璽利實現營收18.49億元、17.57億元、22.61億元,實現凈利潤1.74億元、1.06億元、1.13億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凈利雙雙下滑。2022年1月至6月,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6.2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1.99%;實現凈利潤704.44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8.62%。
多次IPO未果
成立不到兩年,恒信璽利就得到了沈南鵬的青睞。2008年,公司獲得來自紅杉資本中國的9000萬A輪融資。
2015年,恒信璽利成功掛牌新三板,而新三板從來都不是恒信璽利的終極目標。掛牌僅半年,恒信璽利就向北京證監(jiān)局報送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開始IPO征程。
10個月后,恒信璽利主動叫停了掛牌后的首次IPO進程,對外公告的原因是“根據經營發(fā)展需要,住所將由北京變更至西藏拉薩曲水縣”,曲水縣是證監(jiān)會所匡定的IPO綠色通道的貧困縣之一。即便如此,恒信璽利的此次IPO進程未能成行。
在新三板掛牌后第三次沖擊IPO前幾日,紅杉資本清倉退出,周大生(11.920,0.06,0.51%)間接受讓16.6%的股份。第四次沖擊IPO在遞交接受上市輔導一年半后再度叫停,理由是“擬調整戰(zhàn)略規(guī)劃”,“待后續(xù)條件成熟時再申請開展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工作”。
在掛牌新三板之前,恒信璽利就已經萌生了上市的想法。2011年起兩度遞交IPO申請,與之后的結果類似,公司又兩度主動撤回,還曾試圖借殼寶光股份(11.530,0.44,3.97%)曲線上市也未得償所愿。
對于恒信璽利8年間嘗試了7次上市、更換了4家保薦機構卻仍未果,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公司當初能夠獲得投資,不排除是創(chuàng)辦人的明星效應。新三板對于企業(yè)來說是起到規(guī)范經營管理體制的作用,推動企業(y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設,但是并不能保證企業(yè)業(yè)績的良性成長,所以對于這個公司來說,在業(yè)績穩(wěn)定性和預期成長性方面都缺乏足夠的穩(wěn)定基礎,品牌也沒有充分的附加值效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