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 14:26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科創板已有14家多地上市公司和紅籌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經營情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05.46億元,同比增長16.01%。......
11月10日晚間,“A+H”兩地上市公司中芯國際(688981.SH)披露三季報,其前三季度業績保持較大增長,實現營業收入377.64億元,同比增長48.8%;歸母凈利潤93.90億元,同比增長28.3%。
展望全年,中芯國際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在494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38%。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科創板已有14家多地上市公司和紅籌公司披露了前三季度經營情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05.46億元,同比增長16.01%。
市場人士認為,近年來,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積極推動市場由局部管道式開放向全面制度型開放發展。科創板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重要平臺,也是實現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有效載體。這些“國際范兒”的公司除了受益于在科創板的上市發展,對于境內外資本市場交易制度、融資效率、監管環境等基礎制度的差異有更深的體會,也將為科創板未來更好地深化改革,完善創新制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提供很好的參考和借鑒。
多地上市及紅籌公司匯聚科創板
截至目前,科創板已有12家多地上市公司,包括中芯國際、百濟神州(688235.SH)、時代電氣(688187.SH)、君實生物(688180.SH)、復旦微電(688385.SH)、康希諾(688185.SH)、中國通號(688009.SH)、榮昌生物(688331.SH)、諾誠健華(688428.SH)、昊海生科(688366.SH)、春立醫療(688236.SH)、復旦張江(688505.SH)等。其中,中國通號、復旦微電、時代電氣等11家公司為“A+H”兩地上市公司,百濟神州為“A+H+N”三地上市公司。
此外,科創板還有中芯國際、百濟神州、諾誠健華、華潤微(688396.SH)、格科微(688728.SH)、九號公司(689009.SH)等6家紅籌公司。其中,中芯國際、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等3家為多地上市紅籌公司,華潤微、格科微、九號公司3家是僅在科創板上市的紅籌公司。最新數據顯示,上述合計15家企業最新總市值已近5000億元。
從業績來看,除了諾誠健華,上述公司中已披露三季報或經營數據的有14家,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105.46億元,同比增長16.01%。其中,時代電氣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8.76億元,同比增長27.56%,實現歸母凈利潤15.63億元,同比增長29.97%。值得一提的是,時代電氣新興裝備產品(功率半導體器件業務等)實現營業收入35.29億元,同比增長136.98%。
科創板15家多地上市及紅籌公司三季報經營數據,來源:Wind、上市公司公告
時代電氣業績增長穩定背后,是該公司堅持研發驅動發展戰略。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研發費用合計金額達195.87億元,同比增長20.84%。其中,第三季度研發費用合計70.35億元,同比增長22.55%,環比增長12.10%。
無獨有偶,君實生物在研發方面也有突破,或成為業績增長點所在。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研發費用16.36億元,其與輝瑞Paxlovid頭對頭臨床試驗亦達到主要研究終點,VV116及開拓藥業的普克魯胺也已進入III期臨床研究階段后期,即將進入藥品上市申請階段。
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上述14家公司研發費用合計金額達195.87億元,同比增長20.84%。其中,第三季度研發費用合計70.35億元,同比增長22.55%,環比增長12.10%。
綜合IPO發行費率低于境外
科創企業們的研發資金何來?IPO是企業籌資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此背景下,一些已上市的公司,選擇在科創板再次IPO。
數據顯示,科創板12家多地上市公司在科創板IPO合計募集資金1135.98億元,大幅超過境外IPO合計募資總額,后者約為港幣506億元。與此同時,12家公司科創板IPO發行費用合計26.43億元,綜合IPO發行費率2.33%,也低于境外的3.18%。
其中春立醫療最為典型,2015年在香港聯交所以每股港幣13.88元募集資金2.66億港元,發行費率14.24%;2021年在科創板以每股人民幣29.81元募集資金11.46億元,發行費率僅為6.84%。
“科創板的投資者更能理解國內企業的商業模式,對中國企業應對困難更有信心,文化理念更為契合。”集成電路企業復旦微電如此闡述赴科創板上市的原因。2000年,復旦微電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發行股票1.25億股,每股發行價港幣0.80元,共募集資金1億元港幣。時隔21年,復旦微電再次上市并登陸科創板,發行股票1.2億股,每股發行價人民幣6.23元,共募集資金7.4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板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也通過募集資金和實施募投項目得以體現。
據了解,復旦微電科創板上市融資后,其募投項目“可編程片上系統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目標研發并生產嵌入AI神經網絡算法硬核加速器的可編程智能SOC芯片,其項目產品于2021年第三季度完成設計定型,項目在當年和次年上半年分別實現銷售收入1.69億元和1.37億元。
流動性和估值比較優勢顯著
流動性和估值是上市公司選擇上市地的重要衡量標準,多地上市公司對此更有發言權。
“科創板和境外交易所的各自定位不同,科創板投資者范圍廣泛及更高的流動性,能進一步加深國內資本市場對企業的了解及認可,幫助企業樹立品牌形象,拓展市場認知度。”君實生物認為。
諾誠健華也表示:“科創板主要以境內機構投資者為主。相比于境外,與境內投資者的交流渠道更加順暢,便于投資者更熟悉公司、更容易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和經營環境,從而給出更合理的估值。”
上市公司的主觀感受在交易數據上也能有所驗證。以年換手率(全年成交量合計/流通股本)觀察兩地流動性差異,12家公司2022年在科創板年換手率平均達501%,H股對應數據為143%。
其中,復旦微電、時代電氣差異最大,科創板年換手率差分別達704和657個百分點;以股價年均值(全年成交額/全年成交量)反映估值差異,12家公司2022年在科創板股價均值比H股平均高出107.6%(按11月10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換算)。其中,溢價最高的是復旦張江的247.54%,其科創板股價年均值為人民幣11.03元,港股為3.44港元。
10月31日,首批科創板做市商已正式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為科創板股票在二級市場提供買賣雙向報價,業內人士相信,此舉將進一步注入持續流動性,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都將從中獲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