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08:4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為了分紅,基金經理或不得不賣出債券留出現金。“與此同時,由于基金凈值波動較大,雖然債市昨日有所回暖,但是投資者恐慌情緒尚未消除,當前債券基金依然面臨一定贖回壓力...
11月17日,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收漲0.52%,多位受訪債基基金經理長舒一口氣。
不過隱憂仍在,受訪基金經理透露,在管債券基金仍遭遇一些贖回,投資者情緒尚未完全平復,當前仍采取偏防守的措施。此外,昨日多只債券基金宣布分紅,業內人士表示:一是為安撫投資者;二是部分機構希望通過分紅保存利潤。
11月17日,近20只債券基金密集發布分紅公告,記者梳理發現,多只債券基金此次分紅為今年以來第一次分紅,且屬于機構定制產品。
例如,紅塔紅土發布紅塔紅土瑞景純債基金分紅公告,收益分配基準日為11月11日,此次分紅為2022年第一次分紅。從分紅方案來看,每10份基金A類份額分紅0.28元,每10份基金C類份額分紅0.26元。從基金中期報告披露的數據看,截至6月底,機構投資者持有基金比例接近100%。
滬上一位基金公司營銷總監告訴記者,多數債券基金選擇在當前分紅,或是為滿足機構投資者的要求。“近期債券基金凈值波動較大,機構投資者相對較為謹慎,希望通過分紅的方式落袋為安。不過也有部分債券基金分紅是為了安撫投資者。”
上述營銷總監直言,為了分紅,基金經理或不得不賣出債券留出現金。“與此同時,由于基金凈值波動較大,雖然債市昨日有所回暖,但是投資者恐慌情緒尚未消除,當前債券基金依然面臨一定贖回壓力。”
中信證券明明分析稱,銀行理財和基金客戶習慣于“追漲殺跌”,申贖行為的“順周期性”往往會放大市場波動,再度引發凈值調整,繼而再度激起贖回壓力。個人投資者由于金融知識的相對有限和出于“追漲殺跌”的心理本能,對于市場的短期波動忍受度較差,容易引發贖回行為,機構投資者往往迫于壓力不得不跟隨贖回。當理財和基金拋售壓力較大時,又會引發市場繼續調整,繼而進一步影響凈值,繼續引發贖回壓力。
不過,在明明看來,此次債券的急跌是積蓄的看空力量爆發式宣泄。在寬信用尚未得到實際驗證的情況下,明明判斷國債收益率并無持續快速上行的基礎。
此外,有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加緊與銀行理財子公司溝通,希望不要大量贖回其所管理的債券基金。進一步梳理發現,此前或有機構投資者已感知到風險提前贖回債券基金。
“大量銀行的資金通過公募基金去投資債券,當資金緊張的時候,銀行贖回公募基金的操作會加劇市場波動。”滬上一位資深私募基金經理說,當前防御成為大家的一致選擇。“和同行溝通下來,前期倉位較高的基金經理選擇賣出債券,留出倉位,當債市有所回暖后再進場。倉位較低的則在等待合適的機會出現,伺機而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