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2 16:39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具體來看,主動股票型基金方面,重倉新能源、醫療、消費等高成長行業的相關基金年內虧損較高。而由于成長行業細分領域眾多,業績分化也比較明顯。某只醫療保健主題基金年內...
寒冬將至,基金發行早已遇冷許久。
《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發現,10月和11月單月單只新基金的平均發行份額均在10億份以下,10月之前的五個月新基金平均發行份額均超10億份,年初前4個月的單月新基金平均發行份額也在10億份之下。
照此數據來看,今年的新基金發行市場可謂是“兩頭冷中間熱”。這也與今年權益市場的整體環境一般有關,權益類基金業績分化嚴重,導致新產品賣不動,爆款出現的頻率相比過去兩年明顯下降,大部分月份發行份額最高的單只基金屬于債券型基金。
連續兩月發行遇冷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11月共有144只新基金成立,成立份額為1200.21億份,發行份額為1234.07億份,平均基金發行份額為9.01億份,這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目前的最低數據,比剛剛過去的10月還要低。但因為10月發行的天數較少,下半年單月新基金發行份額最低的依舊是10月。
11月發行份額超過10億份的基金中,僅有4只指數型股票基金和1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撐起了當月的發行市場份額。實際上不光11月的新基金發行依靠債基,2月、3月、4月、5月、6月、8月、9月這7個月的新基金發行市場,發行份額靠前的基金多屬債券型基金。10月份的新基金發行市場中,泉果基金的基金經理趙詣履新后的第一只新產品發行,成為了當月所有新基金的“一枝獨秀”,以接近100億的份額排在第一,排在第二的某只債券型基金發行份額為60億份。
除此之外,7月份發行份額最高的基金是偏股混合型基金,以接近百億的份額成立,1月發行份額最高的也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份額接近60億份。
但與過去兩年相比,今年的權益類基金均失去了“爆款”的光芒,甚至還有不少基金延期募集或者募集失敗。
遇冷或與業績有關
基金發行遇冷少不了業績的“鍋”。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截至11月29日,今年以來主動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9.74%,指數型股票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8.74%,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5%。這些權益類基金業績分化較為明顯,超過600只年內虧損在30%以上,但還有部分基金保持著正收益率。
具體來看,主動股票型基金方面,重倉新能源、醫療、消費等高成長行業的相關基金年內虧損較高。而由于成長行業細分領域眾多,業績分化也比較明顯。某只醫療保健主題基金年內虧損超30%,某只醫療健康基金年內收益率超10%,某只中藥主題基金年內收益率接近10%。
指數型股票基金方面,如果不小心跟錯了一個行業,可能就會連貝塔收益都沒法抓住,甚至還要虧損。能源、煤炭相關指數基金還能保持著年內正收益狀態,但大部分行業的貝塔表現并不好,消費電子、半導體、5G、智能汽車等主題指數基金跌幅居前。
混合型基金方面,這類產品比主動股票型基金的業績分化還要明顯,目前單只基金年內最高收益率超過60%,單只基金年內最高虧損超過40%,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重倉大盤價值股和小盤成長股的基金上。
年末沖刺還是求穩
距離今年行情收官還剩一個月,業內人士對今年的行情感觸頗深。
“今年整體貝塔表現都不好。業績不好做,我們對市場的研判也很謹慎,不是很方便公開發聲。”某公募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感慨說道。
“今年是充滿波動的一年。”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胡泊向記者表示,這種波動尤其體現在大小盤的個股上,成長股和價值股因為風格不同表現差距特別大,這也導致公募基金業績分化明顯。
玄甲基金總經理林佳義告訴記者,今年的市場主要是處于加息周期不斷調低資產價格定價、防疫反復影響經濟恢復預期、地緣影響短期情緒以及對系統風險的擔憂中。
“未來一個月,是否出現基金管理人沖業績情況,取決于上述幾個因素的邊際變化及消除情況,會直接影響未來預期及定價變化。”林佳義認為。
“臨近年末,一般是公募進行集中調倉的時間點,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內,相對來說比較難以形成明顯的趨勢,可能是以震蕩為主的一個行情,對于公募和私募而言,可能會以穩為主。”胡泊表示。
蜂巢基金認為,自11月以來,隨著房地產和防疫政策的修復,市場波動向上,內部結構分化較大,價值風格顯著占優,和政策支持方向較為一致。而新能源、信創、半導體等也是國家大力支持的方向,只是目前處于短期震蕩之中,價值板塊上漲后,這些成長板塊的相對性價比又逐步顯現,股市長期的勝負手仍然由成長決定,但短期可以適度配置價值,平衡持倉風格。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