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09:28 | 來源:鈦媒體 | 作者:俠名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如今來看,阿里換代計劃失敗了,當年的創始人們不得不重回戰場。
真正威脅阿里的是什么?拼多多?抖音?
張勇接棒8年,阿里逐漸變成一個習慣防守反擊的商業帝國。但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防守永遠打不了勝仗。當下它需要直面馬云的靈魂之問:阿里是誰?
阿里想要活下去,需要從上到下的全面改革,要動所有人的利益。作為一個守成之主,職業經理人出身的張勇沒有這樣的威望與魄力,權力和義務終究要回到創始團隊身上。
馬云在2000年年底曾經確定了阿里巴巴公司的第一個愿景目標——活102年。
所謂的102年,指的是,從阿里創業的1999年開始,加上未來22世紀的第一年,阿里就能成為一個橫跨三個世紀的公司,至少活上102年。
這個愿景,有點出乎意料,但是也符合馬云夢想家的身份。在阿里如日中天的2016、2017年,102年的目標看起來唾手可得,但是到了今年,形勢逆轉,阿里身處風雨飄搖之中,甚至馬云也感受到了危機感。
就像馬云自己以諾基亞和柯達舉例的那樣,一個企業從行業標桿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夠了,在互聯網行業這個速度可能會更快。不斷進化的科技產業不會允許長期躺著賺錢的公司存在,任何利差都會被發現并消滅,即便是阿里這樣體量的存在。
CEO換代失敗
馬云2015年從阿里逐步退休后,阿里就進入到了后馬云時代。張勇上臺,先接任了阿里巴巴的CEO,然后又成為了新任董事局主席。阿里的十八羅漢也在慢慢隱退,和馬云同列兩位永久合伙人之一的蔡崇信,最近幾年只會以NBA球隊籃網老板的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里。
但是這一情況在幾天前被打破。曾經被視為阿里第二代領航者的張勇,留下了一封全員信,宣布自己將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
與此同時,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將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CEO,同時繼續兼任淘天集團董事長。
蔡崇信和吳泳銘兩個人,都屬于阿里十八羅漢中的成員,最早期跟隨馬云創業的一批人,還包括現任阿里巴巴集團國內數字商業板塊總裁戴珊,現任阿里巴巴CPO蔣芳等人。
蔡崇信的故事廣為人知,1999年,年薪70萬美金的投資高管蔡崇信,被馬云的夢想與口才折服,拿著500塊錢人民幣的月薪加入了這家一無所有的創業公司。
馬云親口說過,蔡崇信是他最感謝的朋友。據說當時孫正義提出要用4000萬美金的高價,收購馬云手中49%的股份。當時阿里巴巴正是缺少資金的時期。馬云差點答應,幸虧蔡崇信及時勸阻了馬云,要求把交易價格降到2000萬美金收購30%的股份。
這次阻止保證了阿里的獨立性和馬云的控制權,不然這家公司早晚會落入孫正義的手中。
吳泳銘是阿里4號員工,也是第一個程序員。當然,現在他也被稱為中國最有錢的程序員。
他在阿里期間,先后擔任過阿里巴巴B2B平臺、淘寶、支付寶的首席技術官。2007年,吳泳銘成為了阿里媽媽的創始總經理,之后參與創辦了手機淘寶,執掌過阿里健康。
早期的阿里媽媽員工,包括數位從雅虎合并入阿里的員工都表示,“吳媽(吳泳銘在阿里的外號)技術不一定很強,但是能力真的很強。有了吳媽,阿里才能做成自己的廣告系統,從一個網頁公司,轉變成一家技術公司。”
阿里媽媽是整個阿里集團的現金奶牛,而吳泳銘本人早期就是阿里集團的錢袋子。馬云對他的這種信任程度,在阿里內部,也是獨一無二的。從阿里出來后,吳泳銘是元璟資本創始人,參與了理想汽車、涂鴉智能等項目的投資。
和這兩位元老相比,2007年才加入阿里的張勇簡直算得上是阿里的“新人”。張勇接替陸兆禧出任阿里巴巴CEO的時候,被媒體稱之為“少壯派”,以區分于創始一派。
一家企業要在創始人離去后,在職業經理人的手中能夠不斷向前發展,從而實現基業長青。比如庫克接任喬布斯的職位后,能夠帶領蘋果股價不斷攀升新高;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退休后,鮑爾默、納德拉先后執掌帥印,微軟也逐漸進入到了正常的CEO輪替階段。
今年5月下旬,馬云召集了淘天集團各業務的負責人召開溝通會,當時張勇就未曾出席,阿里換帥消息落槌的當天,馬云還親自現身杭州阿里云園區,即將卸任的張勇陪同參觀。
如今來看,阿里換代計劃失敗了,當年的創始人們不得不重回戰場。
張勇:不具有魄力的CEO
回看張勇在阿里的戰績,其實也是干得相當不錯。
比如說,當年張勇執掌的B2C業務淘寶商城(也就是如今的天貓)的時候,發明了“雙11”這一個中國最具行業影響力的電商購物節,幫阿里在電商賽道攻下了不少市場份額。
“天貓是一個全新的創舉,全世界還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家電商,要將所有的知名品牌匯聚在一個購物網站上。”一位電商分析師如是說道。
除了創立天貓,擔任阿里巴巴COO的時候,張勇重新設計了淘寶的商業模式,主持了“All in無線” 的戰役,要是當年淘寶向移動轉型失敗,估計阿里早就淪為了二流公司。
在張勇擔任CEO之后,阿里更是進入到了全面發展的時期,阿里云、本地生活、菜鳥物流、阿里國際零售等等多個業務模塊都進入到了深水區,其實也都算得上張勇的功勞。
但是從市值上看,2014年阿里上市第一天,大漲38%,市值沖到了2315億美元,2023年的今天,阿里市值還不到2200億美元。阿里的市值繞了一個圈,現在比上市那天還少,從這個角度來說,從2015年就開始擔任CEO的張勇肯定要負起絕大部分的責任。
我們跟不少阿里同學聊過,綜合起來,在過去幾年,作為CEO的張勇,足夠勤奮,足夠有領導力,足夠有洞見。但是,不足夠有想象力,不足夠有魄力,不足夠有威懾力。
以阿里起家的電商業務為例,根據高盛全球投資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2019年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為66%,但去年其市場份額已下降至44%左右。僅僅四年左右的時間,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便減少了近1/4。
與之對應的是,拼多多的市場份額則從10%增加到了18%,其他則被以抖音為主的新型電商所瓜分。
拼多多已經成為阿里的心腹大患。以電商核心收入(廣告與傭金)相比,上一季度拼多多只占阿里的43%,本季度拼多多進一步追到了62%。
一位電商平臺工作人員這么告訴我們,“對于當時的拼多多,阿里和京東都是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等到這幾年過去了,就到了第四來不及的階段。”
拼多多的崛起,借助于兩個要素,第一是微信生態中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社交流量,拼多多借助砍一刀等運營手段迅速起量,聚攏了大量買家,第二是淘寶力推天貓和大賣家,放棄小賣家之后,這部分賣家被迫另尋出路,找到了拼多多這樣一個替代性平臺。買家賣家齊聚,拼多多就這樣從風云際會中殺了出來。
但是阿里對于拼多多,拼多多上市之前看不見,上市之后看不起,用聚劃算去打拼多多,失敗之后看不懂,只好照抄了一個淘寶特價版(后來改名淘特),最后拼多多坐大,阿里也已經來不及遏制拼多多了。
阿里與拼多多這一仗,注定是中國電商史上的經典戰役。本來國內商業是阿里絕對的生命線,幾乎所有的業務,包括本地生活、菜鳥、大文娛、國際商業等等,都需要阿里電商賺到的錢來做補貼,如果淘寶天貓在競爭中落敗,阿里就要陷入必死局。
而這個鍋,肯定最終也是要扣到張勇頭上的。看不到拼多多與阿里的模式之差別,這就是典型地缺乏想象力的體現。
張勇是CFO出身,不少人說他是一個擅長算賬的CEO,對各個業務要投入多少把控得極為到位。但事實上,一位阿里高管談到張勇時這樣說,有的財務管的是投資,有的財務管的是控制,張勇是審計出身,他擅長的是審計,這就導致阿里集團在不少收購來的業務上先后折戟,總是對投入過度控制所致。
而CEO不夠有魄力,導致的則是內部不同派系之間相互拉扯廝打。釘釘是阿里內部最有潛力的社交項目,但是為了促進阿里云在B端市場的競爭優勢,釘釘就要和阿里云合并,推進云釘一體化戰略。
一位阿里云的銷售說,在一段時間之內,無招(前釘釘CEO陳航)與行癲(前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之間矛盾極為劇烈,而在無招離開,二者合并之后矛盾并未立刻停止,上層的斗爭反映到下層,導致兩邊銷售系統長期不能打通,具體到實操的時候,阿里云的銷售和釘釘的銷售業績如何劃分都成了問題。
“公司的戰略高大上,但又遲遲不能落地的問題,背后全都是組織和管理的問題,而組織和管理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最頂層的CEO,是否有足夠的威懾力,統一全公司上下行動的問題。”他如此總結道。
阿里:站在懸崖邊上
大危局之下,當年的接班人張勇被迫退位,三次退休的馬云重掌權柄,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今年3月29日,阿里集團變成了1+6+N的體系,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
在這種組織架構下,淘天就可以暫時擺脫其他業務的拖累,先把危機穩住。
阿里云先獨立上市,從人事上來講,把帶領阿里云上市的功勞給張勇,這也是對張勇最近幾年功勞的回饋。從業務上來講,阿里云智能徹底分拆,是阿里第一個完全單飛的業務,給打算上市的其他業務,諸如餓了么、盒馬等樹立一個模板。
而阿里集團則要做一個輕公司,做一個以投資為主的公司。過去幾年,這家公司已經快要被多線作戰給拖垮了,就像是一艘巨輪吃水太深,面臨沉沒的危險,船上的救生艇全部放下,讓乘客各自逃生去吧。
所以這次上位的蔡崇信和吳泳銘兩人,都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投資人士,他們成為集團的董事長和CEO,就意味著,阿里將徹底擺脫"小前臺,大中臺"的組織架構,無論是業務還是集團,轉身都將更加輕盈。
阿里集團,從本質上來說,與6+N的關系只是控股集團與子公司的關系。集團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投資機構。持續拆分和持續打薄的集團決策層級,意味著阿里巴巴控股集團,將不再參與具體業務的經營。
今年5月18日,張勇在內部信中透露,阿里計劃在未來12個月將云智能集團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在股權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與阿里集團完全獨立的新公司。
當然,這并不意味阿里集團將會徹底成為一家投資機構。蔡崇信和吳泳銘的背景,意味著他們要以投資的方式管理和協助各個子公司,并且以投資回報的方式,實現集團的收益。
在今年5月的阿里財報發布電話會上,當時CFO徐宏提到未來阿里集團作為一家控股公司,將重點關注三大優先事項:
第一,對資本結構進一步保持審慎的同時,專注提升管理公司資產的資本回報率;第二,設計審查和實施能夠使每股收益增值的計劃;第三,探索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股東回報的各種方案。
一位互聯網那個觀察人士認為,以往阿里的戰略投資風格是,不斷蠶食被投企業的獨立性,并且最終將被投企業吸納到這個龐然大物的體內。此次組織變革后,阿里戰投可能會形成一種類似于騰訊戰投“我為你服務”的新風格。
這種新的組織方式意味著,即使淘天在電商賽道的競爭中不占優勢,集團公司受到的影響也會被最小化。資本市場的目光不會只關注淘天的市場地位,只要資本回報率足夠,上市主體的市值就不會太差,集團也不會陷入迅速崩潰的局面。
這是蔡崇信和吳泳銘對資本市場駕馭能力的巨大考驗。
當然,阿里并未放棄電商業務。馬云還對淘天提出了“回歸淘寶、回歸用戶、回歸互聯網”的三大方針。2023年的互聯網,最大的看點就是淘天、拼多多、抖音電商和京東的四國殺。
打得下來,阿里鳳凰涅槃,再迎來十年的輝煌期,打不下來,阿里從此淪為二流公司,剩下的時間都是續命,穿越世紀?做夢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