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09:34 | 來源:中國家電網 | 作者:王曉蔓 | [電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當前傳統家電品類進入存量階段已是不爭事實。
“任何一條增長的S曲線,都會滑過拋物線的頂點(極限點),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一個企業長久經營之道,“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早已清晰闡述——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而這一路徑,之于家電企業并不鮮見。縱觀國際家電市場,資金雄厚的上市集團在家電主業外,旗下常有面向B端業務的上市子公司,以進一步提升集團的盈利能力。在我國家電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同樣以“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中”策略,擴大企業的經營版圖。
家電主業之外,向B端延伸發展
當前傳統家電品類進入存量階段已是不爭事實。奧維云網(AVC)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家電市場零售額7081億元,同比下降7.4%。瓶頸之下廣大家電企業在結構升級拉動增長的同時,也在探索新的活水增量,他們將目光投向B端,加速布局醫療、新能源、智慧交通等產業,通過孵化、分拆、收購等動作,完成子公司上市,一方面依托C端傳統業務為子公司提供保證,而子公司的有力發展又能夠分散集團的經營風險。那么,我們來看一下這些擁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家電企業是如何布局的。
美的制定了“C端高端品牌+B端轉型發展”雙輪驅動發展戰略。早在2020年,美的集團就將其業務架構調整為智能家居事業群、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及數字化創新業務五大板塊。并收購合康新能、高創傳動、日立壓縮機、萬東醫療、庫卡等企業,將業務觸角延伸至樓宇控制、新能源、風電、光伏、儲能、醫療、暖通等領域。
2020年7月TCL成功摘牌中環,正式入局新能源光伏領域。自此TCL以TCL科技、TCL實業和TCL中環三大產業布局,展開在智能終端產品、產業金融、投資平臺、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等多領域的協同發展。在新能源光伏領域,TCL聚焦戶用、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及海外業務,為用戶打造一站式戶用光伏新能源服務。
海爾旗下已有5家上市公司,除家電主業海爾電器、海爾智家外,還有盈康生命、海爾生物和雷神科技三家企業。海爾在醫療領域的成果尤為突出,2005年,海爾成立青島海爾生物醫療有限公司,早前主攻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在面向全球市場,為生物樣本庫、血液安全、疫苗安全、藥品及試劑安全等場景提供低溫存儲綜合解決方案。2019年,海爾收購盈康生命,以腫瘤放射治療設備和腫瘤醫療服務為主要賽道。除此之外,海爾的產業鏈布局又進一步延伸,今年5月25日,海爾集團旗下物聯網場景生態品牌日日順在創業板成功過會,同日,海爾集團旗下保險代理公司眾淼創科遞交港交所上市招股書。
在醫療領域同樣有著不俗成績的還有海信。依托海信在圖像處理、信息處理與交互等技術積累,海信醫療擁有彩色超聲、醫用顯示器、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CAS)、醫護終端等核心產品及智慧手術室系統、智慧信息顯示系統、智慧閱片系統、遠程會診系統等系統解決方案。與此同時,海信也在積極展開在汽車領域的布局。2021年,海信完成對日本上市公司、汽車空調壓縮機和汽車空調系統一級制造供應商三電控股的收購。今年6月,上交所正式受理了海信視像分拆子公司信芯微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其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資將投建于IT及車載顯示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工業控制及車規級MCU芯片研發升級及產業化項目等,這似乎預示著海信在汽車領域的再一次重拳出擊。
2022年10月,長虹控股集團旗下中科美菱在北交所上市。中科美菱針對樣本存儲、血液安全、預防接種、冷鏈存儲、實驗室安全以及液氮存儲等場景,推出智能生物樣本庫、液氮存儲物聯解決方案,其產品涵蓋-196℃至8℃全溫區,廣泛應用于醫療系統、血液系統、疾控系統、衛生系統、高校科研機構、生物醫藥企業、基因工程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此外,“長虹系”上市企業還在持續擴容,今年6月,長虹控股集團旗下華豐科技在上交所上市,這是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第七家上市公司,至此,長虹控股集團“7+3”局面形成,即7家上市公司(四川長虹、長虹美菱、長虹華意、長虹佳華、長虹能源、中科美菱、華豐科技)、和3家新三板掛牌公司(長虹民生、長虹格潤、愛聯科技)。
通過對上述企業的梳理,可以看出,家電企業通過在B端擴充新業務、布局新賽道,以上市子公司加碼集團盈利能力的多元發展態勢,已成為國內家電企業夯實底氣的不二之選。對此,天風證券分析指出,供應鏈的補充與新賽道的布局,本質上是家電企業制造能力的跨領域輸出,新賽道一方面將滿足家電企業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另一方面將有助于企業擺脫產業生命周期的約束,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在主業穩健之外,新業務普遍發展空間較大。
集團與旗下上市子公司相輔相成
家電企業動作頻頻,擴展版圖如火如荼。那么,他們在B端布局的收益如何、這些上市子公司又為其帶來了怎樣的增效呢?
美的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工業技術事業群、樓宇科技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收入分別為216億元、228億元和22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16%和10%。受海外需求承壓和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美的消費電器業務營收1253億元,同比下降4.99%。浙商證券指出,美的作為全球白電巨頭,集團通過原有深耕家電的優勢和數字化基礎產業外溢,B端業務為公司貢獻新成長點。
此外,新能源業務也是美的主要側重點之一。美的在其年報中表示,在新能源領域,將打造家居場景一體化的高效安全戶用儲能系統,目前其光伏工程項目已在多個場景取得突破,為客戶節省年度電費達數百萬元。美的旗下上市子公司合康新能對新能源的發力無疑給美的增添了新的取勝砝碼,合康新能從2021年年底布局新能源儲能相關業務,2022年完成戶用儲能一代產品的研發并推廣上市,2022年合康新能營收14.24億元,同比增長18.23%,其中,新能源業務營收2.82億元,實現零的突破。
據TCL科技2022年年報顯示,TCL中環營收670.1億元,同比增長63.02%,其在TCL科技總營收中的占比近40.23%。TCL在新能源及半導體等領域的發展,已成為TCL集團盈利的有力支撐。
海爾在其旗下兩大醫療企業海爾生物和盈康生命的支撐加持下,其對醫療領域的建設已越發全面。海爾生物涵蓋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領域,提供以智慧實驗室、數字醫院、智慧公共衛生、智慧用血場景為主的涵蓋多類產品和服務的數字場景綜合解決方案。盈康生命產品覆蓋放射治療場景、生命支持場景、影響增強場景和慢病治療場景四大場景,聚焦區域醫療中心和醫療網絡建設,打造數字醫療新發展格局。海爾生物2022年營收28.64億,同比增長34.72%、盈康生命2022年營收11.56億元,同比增長6.09%。
海信以技術支撐海信醫療的發展,而海信醫療的有力發展又為海信提供了更多發展機會。海信ULED X技術可應用到醫療/商用顯示,2022年已應用于海信醫療推出的全球首款55吋Mini LED內窺手術顯示器中,今年海信醫療與中東地區主流渠道商L公司在阿拉伯國際醫療器械展覽會上簽署戰略合作協議,L公司將作為海信醫療在阿聯酋市場的官方分銷商和服務合作伙伴。海信醫療的出海戰略得到了再一次深化。
在汽車方面,海信圍繞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新四化”方向,在行業內首先開發了小型化中置式雙層流HVAC和以小型化、快速加熱等特點的第三代ECH,實現系統成本的競爭力。當前三電正將戰略重心逐步從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移,伴隨海信對三電業務整合的順利進展疊加新能源的廣闊前景,國泰君安證券預計2023年三電業務有望迎來扭虧,2025年逐步實現盈利。
長虹持續看好生物醫療領域的未來發展,其表示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建設,生物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激發潛在的生物樣本存儲需求不斷增長,同時國家政策重點鼓勵醫療器械國產化及國產替代等,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產業鏈將不斷完善,也給低溫存儲設備細分市場帶來了持續增長動力。雖然其旗下中科美菱上市后的首個成績并不亮眼,2022年營收4.06億元,同比下降12.64%,但憑借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科美菱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建立家電外的新增長點是時代發展下家電巨頭們的必然選擇,面對存量市場、零售業態的裂變,競爭日趨白熱化,只有不斷突破創造機會,才能創新求變立于不敗之地。集團與旗下上市子公司二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撐,而在這一過程中,家電企業也由制造商向綜合性科技集團演變進階。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