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6 13:50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目前,世紀華通涵蓋互聯網游戲、汽車零部件制造、云數據三大主營業務,騰訊為重要股東。
A股知名游戲公司世紀華通(5.320,-0.23,-4.14%)(維權)突遭證監會立案。
7月24日晚間,世紀華通發布公告稱,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世紀華通在公告中還表示,立案調查期間,公司將積極配合證監會的相關調查工作,并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各項經營活動正常有序開展。
世紀華通成立于2005年,2011年7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其主營業務變化較大,原以汽車零配件業務起步,2014年開始向互聯網游戲產業升級轉型,2019年以298億元完成了對盛趣游戲(原盛大游戲)的并購,成為A股文化傳媒板塊上市公司。
目前,世紀華通涵蓋互聯網游戲、汽車零部件制造、云數據三大主營業務,騰訊為重要股東。
目前世紀華通尚未具體披露為何被證監會立案,7月25日,針對上述情況,《國際金融報》記者詢問世紀華通方面,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當天,世紀華通收跌2.80%。
曾因巨額商譽減值遭問詢
公開資料顯示,世紀華通自2014年起逐步并購了上海天游、七酷網絡、點點開曼和點點互動、盛趣游戲等互聯網游戲公司。
由于連續收購游戲公司,使得世紀華通順利實現了業務上的轉型,但大規模的并購也給世紀華通帶來了巨額商譽。
世紀華通2022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75億元,其中游戲業務收入為89.7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78.22%,自主運營游戲收入79.88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70.92%。
游戲業務貢獻高額收入的同時,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述并購形成的互聯網游戲業務未經減值的商譽賬面價值合計約人民幣169.40億元,其中不含ActozSoft的游戲業務商譽賬面價值約人民幣167.86億元。(注:根據世紀華通公告,ActozSoft為盛趣科技下屬海外控股子公司,于韓國獨立上市,獨立運營,因此將其作為單獨的資產組)
以前年度,世紀華通未對游戲業務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不過在2022年報中,世紀華通對不含ActozSoft的游戲業務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54.28億元,未對ActozSoft資產組相關商譽計提減值準備,公司商譽減值事項被列為關鍵審計事項。
5月10日,因2022年年報,世紀華通收到問詢函,深交所要求其說明公司在2021年度凈利潤下滑時未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卻在2022年前三季度盈利的情況下,第四季度一次性計提大額商譽減值準備的原因及合理性等一系列問題。
在兩度延期之后,5月29日,世紀華通終于回復問詢函。在公告中,世紀華通稱,公司于2020年末和2021年末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對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進行了減值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無需計提減值準備。
此外,世紀華通表示,游戲行業是于2022年首次出現行業下滑,其中海外游戲市場規模下滑趨勢始于2022年第四季度的行業預測更新;其次2021年度是公司游戲板塊業績下滑的首年,主要系公司主動調整自研自發游戲戰略、加大新產品預算投入增大等因素所致,而并非出現減值跡象。2022年,公司上線的新產品未達預期造成經營利潤持續下跌,公司雖保持盈利但盈利能力持續下降,結合整體游戲行業的下滑趨勢,公司于第四季度做出調整決策,優化研發人員精簡研發項目。因此,公司認定游戲板塊商譽減值跡象出現在 2022 年第四季度的依據是充分的。
由于大額資產減值,世紀華通去年業績“大變臉”,凈利潤虧損超70億元,接近此前三年(2019年-2021年)的凈利潤之和。而且,計提巨額減值后,世紀華通的包袱并沒有卸干凈,財報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公司的商譽余額仍有119.89億元。
年內已有超50家公司被立案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世紀華通被證監會立案,距離同為游戲企業的三七互娛(26.270,-0.86,-3.17%)(維權)被證監會立案尚不足一個月。
6月27日晚間,三七互娛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李衛偉和公司副董事長曾開天于當日分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立案告知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等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李衛偉和曾開天立案。
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在超20家A股游戲上市公司中,三七互娛以37.65億元的營收位居第一,世紀華通則以30.23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二。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監管層近來不斷推動形成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資本市場制度性建設,對于上市公司涉及信息披露的違法違規現象加大監管和懲處力度,“上市公司應充分理解信息披露的意義,杜絕任何違法違規的僥幸心理。”
記者留意到,7月12日,有9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對于被立案的原因,公告顯示均為“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其中,市值超千億的中國重工(4.500,-0.06,-1.32%)(維權)亦名列其中。
而將時間線拉長一些,據媒體報道,2023年1月1日至7月24日,有56家上市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
從原因來看,信披違規是被立案調查主要原因,有52家提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如果未按《證券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規定及時披露相關信息,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后,可能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如果投資者因上市公司虛假陳述導致損失,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索賠損失范圍包括投資差額損失、印花稅及傭金損失。
記者留意到,目前,已有律師團隊開始啟動針對世紀華通的集體訴訟的征集,索賠條件為在2023年7月24日前買入,并在2023年7月24日收盤時仍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或有望索賠(最終索賠條件以法院認定為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