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堅持長期主義,做難而正確事情對個人和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多點開花,并不斷堅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創新的比亞迪,正是不斷踐行這一理念,逐漸成為行業內標桿。
8月9日晚,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深圳全球總部宣布,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成為全球首個達成這一里程碑的汽車品牌。這不僅是比亞迪的全新里程碑,更是中國品牌向好向上發展的見證。
2023-08-11 14:00 | 來源:藍科技 | 作者:俠名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藍科技觀察】高瓴創始人張磊在《價值》一書中提到,把時間和信念投入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中,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
【藍科技觀察】高瓴創始人張磊在《價值》一書中提到,把時間和信念投入能夠長期產生價值的事情中,盡力學習最有效率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遵循第一性原理,永遠探求真理。
1. 堅持長期主義,一定會迎來豐厚回報期
無數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堅持技術長期主義的過程無疑是艱難的,而一旦實現突破,將會迎來業績爆發期和技術豐厚回報期,不同行業內做到頂尖的企業莫不如是。
比亞迪用20年時間,做了一道關于新能源、關于中國汽車的證明題。做一件正確的事,等待時間的回報,比亞迪這種長期主義是對“時間的朋友”最佳的詮釋。
站在這一標志性的成功時間節點回望過去,比亞迪20年的造車歷經艱辛。比如,2004年,比亞迪攜3款新能源概念車首次參加北京車展時,行業內甚至還沒有“新能源汽車”這一專有詞匯。彼時,比亞迪并沒有受到多大關注,市場冷淡反應狠狠給其潑了一瓢冷水。
再比如,2007年比亞迪發布的全球首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F3DM,并沒有為比亞迪帶來銷量增長,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盡管比亞迪DM技術不斷迭代,但其應用的產品銷量并不佳,比亞迪沒有能等到新能源汽車春天的到來。
誠然,此種境遇代入到5年前的整體市場來看,燃油車仍處于增量市場,而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不到5%。比亞迪主推的插電混動市場不被業內認可也就情有可原,這一領域年銷量只有27.1萬輛,僅占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1.6%。
但這并沒有改變比亞迪繼續重倉新能源汽車路線,依然咬牙堅持下去進行精準的科技創新、產品迭代。因為,比亞迪始終相信,厚積,才能薄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堅持長期主義,一定會破殼而出迎來豐厚回報期。
此次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正是其堅持做難而正確事情的最好背書。
2.一切為用戶,是比亞迪堅持科技創新的最終歸宿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獲得榮譽和認可,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回歸的本質是什么?是用戶,是為了給用戶更美好的駕乘體驗。
中國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帶來了用戶體驗一點一滴的進步,這種變化看似細微,卻深刻影響著國民生活的變遷。而用戶體驗的不斷升級又催生出更多新需求,倒逼新能源汽車更進一步創新。由此可見,形成這種良性循環的核心就是用戶。
就比亞迪而言,誰成就了第500萬輛新能源車成功下線?答案顯而易見:用戶。在與用戶生活息息相關的汽車領域,比亞迪每一項創新的技術成果,對應著的都是用戶體驗的升級。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最早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比亞迪在這條道路上堅持了20年才迎來如今的高速發展。即使在造車之初受到各界的質疑和反對,比亞迪仍堅定邁入新能源汽車這一“無人區”,并始終堅持技術創新,這種理念始終貫穿比亞迪科技創新全過程。從其取得的發明專利中,就可窺見一二。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比亞迪擁有11個研究院,超9萬研發人員,研發總投入超千億,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遞交19項專利申請,獲得15項專利授權。比亞迪已推出刀片電池、DM混動、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變革。
可見,這些覆蓋用戶日常駕駛生活方方面面的新能源汽車發明專利,都是比亞迪為用戶創新,升級用戶超安全、高性能駕駛體驗的實例。
3.科研投入,是比亞迪構建用戶信任的壓艙石
值得注意的是,為用戶創新不是喊口號,而是需要日積月累不斷打磨的技術作為核心支撐。欲速則不達,沒法替用戶解決難題,一切都歸零。商場如戰場,企業得靠真正的硬核實力才能長久生存。
比亞迪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其為用戶創新,是建立在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實現創新布局上的。這一特點高度體現了比亞迪對新能源產業“破冰”和直面生存挑戰的強大決心,通過堅持技術研發投入推陳出新滿足用戶需求,成就企業與用戶的雙向奔赴。
具體來看,在最近的12年,比亞迪有11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很多時候還是凈利潤的3至4倍。2017 年到2019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凈利潤大幅下滑,但即使在最艱難的2019年,只有19億元凈利潤的比亞迪,全年研發投入仍達到84億元。
正因如此,在一些不被看好,甚至在等著看比亞迪笑話的人眼中,認為其在一股腦燒錢。但比亞迪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是再正確不過的事情。一如王傳福在發布會上所述:“比亞迪深知,要把車做好,要發展新能源,沒有核心技術是不行的。”
2021年5月,比亞迪完成中國首個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歷時13年。但從100萬輛到300萬輛,比亞迪僅耗時一年半;而從300萬輛到500萬輛,比亞迪只用了9個月。
簡單的“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語句背后,是比亞迪難為外人道的方向選擇和破局決心。
在如今瞬息萬變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科技創新是支撐企業長盛不衰的穩固基石,用戶則是鞭策企業堅持創新的內源動力。如果企業只聚焦在“用戶增量”上,急于擴張市場,那么最終傷害的是品牌根基以及與建立的用戶信任。
比亞迪則不斷從用戶身上汲取科技創新靈感,再用高科技新能源汽車產品反哺于用戶,持續拓展新市場,獲得新發展,這是比亞迪歷久彌新的關鍵。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