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 14:47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除了高管頻變,益民基金旗下益民服務領先混合自6月中旬以來近乎零波動的凈值也讓眾多投資者費解。
除了產品規模發展緩慢、人事變更頻繁外,益民基金某只基金在二季度將股票倉位“砍”至“0”的做法也讓人捉摸不透。
成立近18年,益民基金卻還是一家小公司。
8月16日,益民基金發布公告稱,自8月15日起,馬赟擔任公司董事長。
自2018年9月以來,益民基金已經歷兩任董事長,包括總經理在內的高管職位也發生了多次變更。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益民基金旗下公募基金規模僅剛過11億元。除了產品規模發展緩慢、人事變更頻繁外,該公司某只基金在二季度將股票倉位“砍”至“0”的做法也讓人捉摸不透。律師出身的新任董事長馬赟,此前未曾有過公募從業經歷,目前留給他的眾多難題該如何解決?
董事長頻變
益民基金迎來了第四任董事長馬赟。
前兩任董事長紀小龍、黨均章分別于2021年10月和2023年4月離任,任職的時間均不長。新任董事長馬赟與前任董事長黨均章均是跨界任職。
公開資料顯示,黨均章曾在多個銀行擔任過高管,接棒黨均章的馬赟是律師出生,曾在重慶多個律師事務所任職,后又在重慶某投資公司、股權投資基金公司擔任過高管,還曾在重慶三峽銀行擔任法務執行官。僅從過往履歷來看,其未曾有過一線投資經歷,法務相關的經歷確很豐富。
除了董事長職務變更外,益民基金副總經理兼財務負責人、總經理助理的職務在年內也發生了變更。其中,總經理助理王峰僅任該職務不足一年就離任,根據過往履歷來看,其曾在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招商基金等資管機構擔任過產品研發、資產配置等崗位的總監或副總監。
自2016年以來,益民基金先后經歷了3次總經理人選的變更。2022年6月,公司迎來第六任總經理王明德,其曾任南華基金副總經理,有著多年信托、券商和公募基金工作經歷。
“0”股票倉位費解
除了高管頻變,益民基金旗下益民服務領先混合自6月中旬以來近乎零波動的凈值也讓眾多投資者費解。
天天基金網顯示,益民服務領先混合成立于2013年12月,今年二季度末規模為1.41億元。該只基金在今年一季度末的股票倉位為92.79%,前十大重倉股主要屬于光伏、鋰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板塊,重倉股倉位占比28.06%。
但到了二季度末,該只基金竟將九成股票倉位降至“0”,資產配置相比一季度末變化巨大,債券倉位比例達到71.73%,僅持有22國開16和22附息國債23這兩只債券,剩下的倉位有28.45%為銀行存款的現金。
零股票倉位和近乎為零的波動也讓該只基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記者注意到,自6月14日以來,益民服務領先混合除了6月29日凈值下跌0.02%,6月30日凈值上漲0.05%,7月7日凈值上漲0.02%,7月18日凈值上漲0.01%,7月27日和7月31日凈值上漲0.03%外,其余交易日內凈值漲跌幅均為0。截至8月15日,該基金近一個月凈值漲幅為0.06%。
而基金經理高喜陽在二季報中并未對股票空倉進行詳細說明,僅用一句話“我們對倉位進行了大幅下降,降低市場波動的風險”進行了概括。在后續的展望中,高喜陽依舊看好新能源領域優質公司的階段性反彈機會,同時,根據細分領域來看,他認為儲能會成為當前經濟情況下,最高景氣的行業之一。
記者從基金招募說明書獲悉,益民服務領先混合是一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與其他主動權益類基金不同的是,在該只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例中,股票倉位的范圍更為廣泛,可以從0%到95%。
某公募業內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像這種空股票倉位運作的產品,要么是規模太小,要么不排除基金經理掛名的行為,也許基金經理的心思在其他產品上。該人士補充說道,“現在市場上基本已經沒有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再獲批了,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未來如何破局
天眼查顯示,益民基金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大股東為重慶國際信托(持股占比65%),按照公司成立年限來算,在整個公募行業也算偏“老牌”的公司。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公司的公募規模僅為11.33億元,合計共有6只公募基金,由4名基金經理管理。若僅從管理規模和人員配置來看,該公司并不“老牌”,反倒像一個“新手”。
實際上,回顧益民基金的發展歷史,其規模經歷了大起大落。Choice數據顯示,益民基金曾在2007年三季度末時,公募規模就達到了157.3億元,彼時憑借著某只基金出色的投資業績風光無限。
但到了2008年一季度末,公司公募規模已經銳減至百億之下,此后,規模再沒有突破過百億元,并且整體呈現下滑趨勢。自2017年二季度末至今,公募規模一直在20億元之下。
在各家公募基金公司最拼規模的時期,益民基金不但沒有守住規模,反而一直延續著規模難漲的頹勢。2009年至2011年,益民基金被證監會勒令進行整改,三年未發行過新基金。
益民基金目前旗下最新的基金是2018年4月成立的益民優勢安享混合,近5年多以來未有新基金成立。
此外,益民基金還因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對董事長變動及超過50%董事變更事項進行公告,被北京證監局立案調查,最終益民基金以及原總經理康健相繼收到罰單。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對于益民基金這類成立時間久遠,但產品規模太小,業績也不出彩的公司,在行業也是極其少見的,不會選擇這類公司的產品投資。
眼下,留給益民基金新任董事長的難題是如何把公司產品和規模做大做強。就公司高管為何頻變以及未來產品計劃等問題,記者向益民基金官方郵箱發出了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暫未有回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