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11:04 | 來源:新浪科技 | 作者:張俊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相較而言,飛凡汽車更是命運多舛,先后經歷了榮威MARVEL系列、R品牌的更名,也頻頻喊出對標特斯拉、蔚來的口號。
文 | 新浪科技 張俊
為了沖擊高端新能源市場,上汽培養了兩個孩子:飛凡汽車,智己汽車。
但如今,兩個銷量慘淡的孩子們竟然“打起了架”:智己汽車新品LS6的23萬-30萬元的預售價格,直接覆蓋了飛凡汽車主要產品的價格區間。
相較而言,飛凡汽車更是命運多舛,先后經歷了榮威MARVEL系列、R品牌的更名,也頻頻喊出對標特斯拉、蔚來的口號。不過,喊口號沒輸過,銷量也沒贏過。據統計,2022年飛凡汽車累計銷量1.45萬輛,僅為蔚小理1個月的規模。
在數次更名后,飛凡汽車幾乎沒有了市場存在感,產品和技術上更是沒有打出差異化,甚至質量和品控也被用戶詬病。兩兄弟內斗之下,飛凡汽車將往何處去?
數次更名,品牌被指無存在感
從過去的歷史來看,上汽主要依靠合資品牌,還缺乏從0到1打造成功自主品牌的經驗。
飛凡汽車也是命運多舛,短短幾年時間,就先后經歷了多次改名。這也導致了飛凡汽車的品牌影響力始終不高。
2018年,上汽為了沖擊高端新能源市場,推出了定位“純電動高性能豪華SUV”榮威MARVEL X,起售價26.88萬元,對標特斯拉Model 3,但銷量并不理想。
2020年,為了跳出榮威的品牌限制,上汽又推出了專注于中高端新能源汽車的新品牌R品牌,但產品沒能打造出爆款,銷量同樣未有起色。
到了2021年,上汽發布公告,投資設立飛凡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并將上汽集團(14.470,0.11,0.77%)乘用車分公司的R品牌獨立運營,由飛凡汽車以輕資產方式進行市場化運作。上汽移動出行品牌“享道出行”首席執行官吳冰,出任飛凡汽車CEO。至此,飛凡汽車終于迎來了穩定發展期。
不過,更名兩年來,飛凡汽車也并未實現品牌知名度的突破,依然沒有太大的市場存在感。
飛凡汽車在核心技術上采用的是上汽自研的解決方案,只不過這些自研技術還未能為飛凡汽車帶來品牌加持和差異化。
在2021年的股東大會上,當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被問及上汽是否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為合作時,他表示,上汽很難接受華為的整體方案,要確保“靈魂”掌握在自己手里。靈魂論也成了外界質疑華為智能汽車BU商業模式的話柄。
傲嬌的上汽選擇成立零束科技,發布了零束“銀河”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包含了中央集中式電子架構、云管端全棧軟件架構、智能車計算平臺、智能云平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核心技術。這些技術也在飛凡汽車的產品上得到搭載。
比如車機OS,飛凡汽車將之命名為RISING OS,智能駕駛命名為RISING PILOT,座艙命名為飛凡巴赫座艙。但這些技術的用戶認知度還比較低,并且飛凡汽車也發現,有些地方單靠自己還是不行。
比如在車機互聯上,8月25日,飛凡汽車就聯合OPPO發布了車聯融合方案——飛凡巴赫座艙數字生態,稱可支持OPPO、vivo、小米等多品牌手機與車機的互融。但有“靈魂論”在前,這次飛凡汽車甚至沒有專門提及華為手機。
“舒適”的標簽,不舒適的體驗
在品牌定位上,飛凡汽車給自己的標簽是“舒適”。稱智能出行時代,飛凡要做最舒適的汽車品牌。
但飛凡汽車的質量和口碑卻并不讓用戶“舒適”,在黑貓投訴【投訴入口】上,存在著不少用戶針對飛凡汽車產品質量和服務問題的投訴。
有用戶表示,其購買的飛凡汽車F7進階版,整車有異響,而且是很嚴重的耳壓影響。后來更是發現轉向總成生銹了,這才幾個月的車就生銹!而且這車有個設計缺陷,在前機艙里前輪上方有兩個大洞,一過泥濘路段機艙里被甩得全是泥。“我要求盡快給我召回車輛,退車!”
還有用戶反饋稱,今年1月購買的飛凡R7旗艦版,三天后就出現了車輛爆胎,輪轂起火。事后發現購買前廠家和銷售人員介紹的極不易燃燒的碳纖維材料輪轂飾板,竟然是標有PC+ABS的可燃塑料。“多虧當時滅火及時,否則會車輛燒盡!事發至今,廠家不承認車輛質量問題,不給處理!”
實際上,此前也有飛凡汽車車主維權得到廣泛關注。
在2022年的成都車展上,眾多飛凡ER6的車主聚集在了上汽飛凡的展臺討要說法,并且都穿上了“上汽飛凡汽車續航嚴重虛標”字樣的衣服。據媒體報道,第一批飛凡ER6的一名車主在2021年12月提車,當時新車官方NEDC續航里程標定的是620km。但實際續航里程卻只有300公里多一點,也就是說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程衰減便高到無法接受的地步,幾乎只有一半。甚至還有車主表示,在成都最熱的那幾天,續航里程會更短。
今年3月,一位飛凡R7車主發布的維權視頻也被廣為傳播。在視頻中,一輛飛凡R7停在飛凡汽車公司的門口,車上貼著白底黑字的橫幅,上面寫著“不是修車就是在修車的路上”“飛凡汽車,修車很頻繁”等標語,以表達對飛凡汽車的不滿和憤怒。
銷量慘淡,陷入兄弟內斗
2022年9月,飛凡汽車獨立運營后的首款車型飛凡R7正式上市,定位為極智高階純電SUV,補貼后官方售價區間為28.99萬-35.69萬元。從乘聯會統計的零售量來看,2022年全年飛凡R7的年度銷量僅為3151輛。
今年3月,飛凡汽車的第二款車型飛凡F7正式上市,定位中大型豪華純電轎車,新車定價區間20.99萬-30.19萬元。相比此前銷量慘淡的飛凡R7,飛凡F7的定價顯然是吸取了教訓。
而在隨后的飛凡汽車經銷商大會上,飛凡還向蔚來ET5下了戰書,宣稱“飛凡F7在2023年的銷量要超越蔚來ET5”。不過只喊口號顯然超越不了對手,公開數據顯示,今年7月,飛凡F7的銷量數據為1224輛;蔚來ET5的銷量數據為2337臺,飛凡F7在7月的銷量要遠低于蔚來ET5。
除了單款車型,飛凡汽車整體的表現也并不亮眼。
2022年飛凡汽車累計銷量僅1.45萬輛;今年7月,飛凡汽車交付2060輛,相比6月份的2473輛,環比下滑16.7%。
為了進一步提振銷量,今年成都車展期間飛凡汽車也拿出了“限量”降價的殺手锏,開啟了“降價模式”,具體為自2023年8月25日起,全國用戶購買現車即可享受最高達20000元的立減優惠。
除了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取得銷量優勢,飛凡汽車甚至還與上汽的另一個重點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智己汽車陷入了兄弟內斗。
與飛凡汽車是由上汽單獨設立的不同,智己汽車是2020年上汽與張江高科(16.270,-0.42,-2.52%)和阿里巴巴聯手打造。起初,智己汽車主打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而飛凡汽車則主打20萬~30萬元之間的中高端市場。
不過,智己汽車的發展也并不順利。其首款量產車型智己L7定位純電動中大型轎車,售價36.88萬-40.88萬元,被不少用戶質疑太過昂貴,最終也是銷量慘淡;后來智己汽車又推出了第二款車型大中型SUV LS7,售價30.98萬-45.98萬元;在2023成都車展上,智己汽車的第三款車型中大型智能轎跑SUV LS6開啟預售,預售價格區間23萬-30萬元。
可以看到,原先上汽對智己汽車的定位比飛凡汽車更高一層,但隨著智己汽車的價格不斷下調,兩個品牌的價位段已經迎來了極大的重合,出現了左右手互搏的尷尬局面。
銷量堪憂之下,飛凡汽車CEO吳冰仍在不斷喊口號。
他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飛凡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盈利。在吳冰看來,飛凡2025年實現盈利基于三個先決條件:首先是規模,預計到2025年飛凡4-5個車型形成一定的銷量規模;其次,飛凡依靠上汽集團的資源優勢,能夠在技術開發、在生產制造的成本上進行管控,到2025年不僅僅是飛凡,整個上汽集團的規模優勢也會成為支撐的很大因素;第三,2025年原材料、電池的價格與今天的局面不同。
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如今飛凡汽車的銷量規模,能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去都是未知數,此時再喊盈利目標不自量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