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7 08:36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公募基金業內人士認為,高位布局或是持有期基金業績欠佳的主因,“時間的玫瑰”不僅需要時間灌溉,更應在低位播種。這也提示基金經理,需要更加重視回撤控制和獲取阿爾法收...
9月6日,西部利得量化價值一年持有、金鷹時代領航一年持有兩只持有期基金迎來首個開放期。數據顯示,9月將有一批持有期基金陸續開放贖回,成為繼今年3月以來的又一波開放高峰。不過,截至9月6日,大部分持有期基金業績表現不太如人意。
公募基金業內人士認為,高位布局或是持有期基金業績欠佳的主因,“時間的玫瑰”不僅需要時間灌溉,更應在低位播種。這也提示基金經理,需要更加重視回撤控制和獲取阿爾法收益的能力。
多只持有期基金迎首次開放
根據數據統計,9月份有17只持有期基金(主動權益基金,不含FOF)集中迎來首個開放期,合計發行規模超過80億元,多為一年持有期基金,大多集中于9月中下旬首度開放贖回。
其中,首發規模較大的為華夏遠見成長一年持有和嘉實優質核心兩年持有,兩只基金的發行規模均超過10億元,將分別于9月20日、9月28日首度開放贖回。
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9月6日,除了大成弘遠回報一年持有、博時卓遠成長一年持有、西部利得量化價值一年持有3只基金實現正收益,其余14只持有期基金的業績表現均不太理想。
在業內人士看來,持有期基金由于期間不開放贖回,可以避免投資者追漲殺跌和頻繁交易,給基金經理更大的操作空間。因此,通常被宣介為“時間的玫瑰”式產品。有投資者或在此引導下,嘗試改變過往短期高頻交易模式,買入持有期基金。因此,持有期基金的欠佳業績也引發部分基民對“時間的玫瑰扎手而不開花”的熱議。
回顧這一批持有期基金的操作模式,大多數基金采取相對頻繁的換倉節奏。其中,匯泉匠心智選一年持有換倉力度尤為明顯,該基金2022年末建倉的320余只個股,超過170只在半年后被替換。該基金還在2023年二季度末新購入超過300只個股。宏利景氣智選18個月持有2022年四季度末的32只持倉個股中除了陽光電源外,其余31只個股全部在2023年二季度末被替換。
不過,也有少部分基金持倉個股保持長期不變。例如,嘉實優質核心兩年持有除了2022年四季度因減少持倉個股數量發生較大調倉變化外,其余報告期調換個股數量均為個位數。大成弘遠回報一年持有2022年末的持倉個股中亦只有少數被替換。
從基金業績表現來看,兩種模式下均有業績好或不好的基金,調倉頻繁與否與最終業績的關聯程度似乎并不大。
“時間的玫瑰”還需低位播種
那么,此輪集中開放贖回的持有期基金業績表現為何普遍欠佳?
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林青(化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基金發行在高位或是一大主要原因。在“基金好發不好做”情況下,基金發行較多時往往處于市場人氣高位,這就會導致部分基金在高位布局。市場整體行情轉弱之際,基金業績表現就容易不理想。9月首度開放贖回的這一批持有期基金,大多成立于2021年、2022年,彼時市場相對處于高位。
有公募人士表示,在市場整體行情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其實不止持有期基金,許多主動權益基金也面臨一定挑戰。
對于高位布局帶來的困境,業內人士認為,在市場低迷時堅定逆勢布局,不把產品發在高位或是避免基金產生過大虧損的重要路徑。針對可能面臨的基金“好做不好發”境況,部分公募基金公司也可以選擇先以發起式基金的形式進行布局,或降低對首發規模的執念。
公募人士反思
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調研中發現,有部分公募人士開始反思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兩種考核機制對交易策略的影響。
據悉,當前大多數公募公司對基金經理業績的考核是相對收益機制,即考核基金在同類基金中的排名、相對于業績基準的超額收益。
公募基金經理徐才(化名)認為,基民更關心的是絕對收益,而機構關注的卻是排名等相對收益,這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公募基金經理陳新(化名)表示,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背后的思考方式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以相對收益的思維做投資,那意味著要盡量抓住市場大多數的主線行情,對熱點方向要在短期內跟進;而絕對收益思維更重視持續穩定地為持有人獲取收益,不會一味以市場熱點為先。
不過,也有公募人士認為,“市場好的時候要相對收益,市場欠佳的時候要絕對收益”對基金經理而言顯得有些苛刻。畢竟,兩種機制各有優劣,不同的機制對應的是不一樣的策略。但對絕對收益的討論,也提示公募基金經理需要更加重視回撤控制。“這不只是考核問題,而是責任問題。”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說。
此外,提升挖掘投資阿爾法收益的能力,也成為部分公募基金人士正在思考的問題。在市場有大貝塔行情下,大部分基金經理能夠相對容易獲取亮眼表現,而如何在貝塔行情偏弱之際通過提升獲取阿爾法收益的能力逆勢抵抗市場風險,才是更見“真本領”之處。
9月6日,西部利得量化價值一年持有、金鷹時代領航一年持有兩只持有期基金迎來首個開放期。數據顯示,9月將有一批持有期基金陸續開放贖回,成為繼今年3月以來的又一波開放高峰。不過,截至9月6日,大部分持有期基金業績表現不太如人意。
高位布局或是持有期基金業績欠佳的主因,“時間的玫瑰”不僅需要時間灌溉,更應在低位播種。
公募基金業內人士認為,這也提示基金經理,需要更加重視回撤控制和獲取阿爾法收益的能力。
多只持有期基金迎首次開放
9月份有17只持有期基金(主動權益基金,不含FOF)集中迎來首個開放期,合計發行規模超過80億元,多為一年持有期基金,大多集中于9月中下旬首度開放贖回。
根據數據統計,
其中,首發規模較大的為華夏遠見成長一年持有和嘉實優質核心兩年持有,兩只基金的發行規模均超過10億元,將分別于9月20日、9月28日首度開放贖回。
從業績表現來看,截至9月6日,除了大成弘遠回報一年持有、博時卓遠成長一年持有、西部利得量化價值一年持有3只基金實現正收益,其余14只持有期基金的業績表現均不太理想。
在業內人士看來,持有期基金由于期間不開放贖回,可以避免投資者追漲殺跌和頻繁交易,給基金經理更大的操作空間。因此,通常被宣介為“時間的玫瑰”式產品。有投資者或在此引導下,嘗試改變過往短期高頻交易模式,買入持有期基金。因此,持有期基金的欠佳業績也引發部分基民對“時間的玫瑰扎手而不開花”的熱議。
回顧這一批持有期基金的操作模式,大多數基金采取相對頻繁的換倉節奏。其中,匯泉匠心智選一年持有換倉力度尤為明顯,該基金2022年末建倉的320余只個股,超過170只在半年后被替換。該基金還在2023年二季度末新購入超過300只個股。宏利景氣智選18個月持有2022年四季度末的32只持倉個股中除了陽光電源外,其余31只個股全部在2023年二季度末被替換。
不過,也有少部分基金持倉個股保持長期不變。例如,嘉實優質核心兩年持有除了2022年四季度因減少持倉個股數量發生較大調倉變化外,其余報告期調換個股數量均為個位數。大成弘遠回報一年持有2022年末的持倉個股中亦只有少數被替換。
從基金業績表現來看,兩種模式下均有業績好或不好的基金,調倉頻繁與否與最終業績的關聯程度似乎并不大。
“時間的玫瑰”還需低位播種
那么,此輪集中開放贖回的持有期基金業績表現為何普遍欠佳?
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林青(化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基金發行在高位或是一大主要原因。在“基金好發不好做”情況下,基金發行較多時往往處于市場人氣高位,這就會導致部分基金在高位布局。市場整體行情轉弱之際,基金業績表現就容易不理想。9月首度開放贖回的這一批持有期基金,大多成立于2021年、2022年,彼時市場相對處于高位。
有公募人士表示,在市場整體行情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其實不止持有期基金,許多主動權益基金也面臨一定挑戰。
對于高位布局帶來的困境,業內人士認為,在市場低迷時堅定逆勢布局,不把產品發在高位或是避免基金產生過大虧損的重要路徑。針對可能面臨的基金“好做不好發”境況,部分公募基金公司也可以選擇先以發起式基金的形式進行布局,或降低對首發規模的執念。
公募人士反思
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調研中發現,有部分公募人士開始反思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兩種考核機制對交易策略的影響。
據悉,當前大多數公募公司對基金經理業績的考核是相對收益機制,即考核基金在同類基金中的排名、相對于業績基準的超額收益。
公募基金經理徐才(化名)認為,基民更關心的是絕對收益,而機構關注的卻是排名等相對收益,這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公募基金經理陳新(化名)表示,相對收益和絕對收益背后的思考方式其實是不一樣的。如果以相對收益的思維做投資,那意味著要盡量抓住市場大多數的主線行情,對熱點方向要在短期內跟進;而絕對收益思維更重視持續穩定地為持有人獲取收益,不會一味以市場熱點為先。
不過,也有公募人士認為,“市場好的時候要相對收益,市場欠佳的時候要絕對收益”對基金經理而言顯得有些苛刻。畢竟,兩種機制各有優劣,不同的機制對應的是不一樣的策略。但對絕對收益的討論,也提示公募基金經理需要更加重視回撤控制。“這不只是考核問題,而是責任問題。”華南某公募基金經理說。
此外,提升挖掘投資阿爾法收益的能力,也成為部分公募基金人士正在思考的問題。在市場有大貝塔行情下,大部分基金經理能夠相對容易獲取亮眼表現,而如何在貝塔行情偏弱之際通過提升獲取阿爾法收益的能力逆勢抵抗市場風險,才是更見“真本領”之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