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7 15:24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半個月以來,在因遭遇大額贖回而宣布提高基金份額凈值精度的十余只債基中,此類情況頻頻上演。
近期,在債市整體遭遇回調的背景下,債券型基金大額贖回的現象還在持續上演。截至9月26日,近半個月以來遭遇大額贖回的債基數量多達十余只,并且在這些債基中,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占比較高的特征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債基遭遇大額贖回可能與8月末以來債市震蕩調整,債基收益率持續走低有關;另一方面,銀行理財的止盈訴求導致的基金贖回或是其中的重要推動因素。
債基遭遇大額贖回
9月26日,中銀基金發布公告稱,中銀弘享債券的B類份額發生大額贖回,為確保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不因份額凈值的小數點保留精度受到重大影響,中銀基金決定自9月25日起提高該基金B類份額凈值精度至小數點后六位,小數點后第七位四舍五入。
中銀弘享債券的B類份額為今年8月2日剛剛增設成立的基金份額。截至二季度末,中銀弘享債券的規模為19.16億元,其中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占總份額的比重高達99.89%。
近半個月以來,在因遭遇大額贖回而宣布提高基金份額凈值精度的十余只債基中,此類情況頻頻上演。
例如,銀華華茂定期開放債券的D類份額于今年9月5日剛剛增設成立,9月19日該基金D類份額就遭遇大額贖回;中銀中債1-3年期國開行債券指數于8月22日起增設B類份額,9月13日該基金B類份額也發生大額贖回;大成景信債券、中銀證券安澈債券同為今年8月剛剛成立的新產品,在成立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紛紛遭遇大額贖回。
此外,在近期遭遇大額贖回的債基產品中,機構投資者占比較高的特征較為突出。截至二季度末,中銀弘享債券、東興興源債券、財通資管雙安債券、紅塔紅土瑞鑫純債債券等債基的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占總份額的比重均高達90%以上。
止盈訴求加大
結合近期債市表現來看,盈米基金蜂鳥研究員譚瑤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認為,8月末以來,寬信用政策預期、匯率貶值壓力等負面因素擾動增加,導致債市調整加劇,公募基金遭遇一定贖回壓力。
“今年以來,在資金面寬松的背景下,債牛行情確定,多數債基表現優異。進入9月后,在寬信用政策預期、債券供給放量等因素擾動下,部分機構止盈動力增強,并對市場利空較為敏感,因此部分止盈盤提前鎖定收益,放大債基贖回對市場的波動。”某第三方機構固收分析師張偉(化名)向記者表示。
隨著中秋和國慶雙節臨近,張偉表示,由于節前資金面偏緊,機構持券過節存在風險,考慮到假期的新增信息可能對市場存在擾動,通常機構可能會在節前降低杠桿,贖回部分債基。
另外,從投資者結構角度分析,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吳粵寧介紹,在債基主要的投資者中,銀行理財更注重短期收益和流動性,以滿足客戶隨時可贖回的需求。理財產品往往在季末前會出現一定的贖回,在跨季后再度回流,這種行為也會傳導至債基的負債端,一些以銀行理財為主要持有人的債基規模波動性較大,并呈現一定的季節性特征。
四季度關注機構行為
近期,債基扎堆贖回也引發市場對于2022年11月“負反饋”贖回潮重演的擔憂。在譚瑤看來,本輪“寬信用”政策力度對市場風險偏好的提振或不及去年末,從國債收益率調整的速度和幅度來看,均不及2022年11月的贖回潮,市場對政策刺激的反饋出現一定滯后性。
上海某公募機構固定收益投資部相關人士表示,預計今年四季度債市出現負反饋的可能性很小。一方面,央行方面或將有所防范;另一方面,理財端也在加大較長持有期產品的發行力度,壓縮較短持有期產品的空間,而流動性壓力一旦減小,負反饋形成的可能性就會下降。
“不同于2022年11月的理財贖回潮,目前理財產品的資產負債結構已有所優化,理財產品凈值的回撤整體可控,產品破凈率處于低位。同時,機構推出攤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整體抗風險能力提升。”張偉說。
從資金面來看,張偉分析,雖然跨季資金面仍然偏緊,但9月央行超預期降準和大額逆回購操作,跨季后資金面寬松預期邊際改善,預計機構將平穩跨季,資金壓力在跨季后得到緩解。
四季度即將到來,譚瑤提示,四季度是各類政策信號的密集釋放期,市場對次年政策的關注度和預期也會上升,四季度機構行為會受年末止盈壓力和跨年配置需求的交織影響,基金久期下降,分歧度持續上升。
“目前,基本面階段性觸底已經是市場共識,但對于彈性和持續性仍有分歧。機構行為可能是四季度更大的風險源,理財贖回風險還未完全解除,機構配置壓力沒有上半年強,止盈心態或較明顯,需警惕相關風險。”譚瑤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