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11:25 | 來源:藍鯨財經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自今年10月以來,A股不斷上演“回購潮”。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1月14日,滬深兩市共有198家上市公司推出董事會預案,將回購公司股票,而東方雨虹也成為了其中之一。...
又有一家上市公司拋出回購方案。
11月13日晚間,“防水茅”東方雨虹(23.580,0.61,2.66%)發布公告稱,將斥資3億元至6億元回購股份,預計回購數量將占總股本的0.37%-0.74%。
自2021年6月以來,東方雨虹的股價便持續震蕩下行,市值也由巔峰時的接近1600億元跌至如今的不到600億元,蒸發超千億元。而隨著企業股價下跌,曾由上千名員工出資的“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也出現了浮虧,以11月14日的收盤價計算,該計劃已浮虧超16億元。雖然東方雨虹董事長李衛國曾對投資該計劃的員工做出了兜底承諾,但該計劃的存續期為5年,也就是說,員工最晚要到2026年才能收回投入的資金。
股價下跌,斥重金展開回購
自今年10月以來,A股不斷上演“回購潮”。數據顯示,10月1日至11月14日,滬深兩市共有198家上市公司推出董事會預案,將回購公司股票,而東方雨虹也成為了其中之一。
11月13日晚間,東方雨虹發布公告稱,將斥資3億元至6億元回購股份,預計回購數量將占總股本的0.37%-0.74%。東方雨虹表示,此次回購的公司股票將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此次回購并非近年來東方雨虹首次出手回購。2021年11月,東方雨虹也曾拋出回購方案,計劃出資10-20億元回購占總股本0.71%-1.42%的股份,同樣用于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
至2022年11月該份方案屆滿時,東方雨虹共花費10.11億元回購2786.68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比例為1.11%。
雖然在兩份回購公告中,東方雨虹均表示,回購的原因之一為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長期價值的認可,并表示回購能夠維護廣大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但近年來,東方雨虹的股價卻持續處于下行通道。
2021年6月1日,東方雨虹股價盤中最高觸及63.48元/股,總市值也一度接近1600億元。但此后,東方雨虹的股價便開始震蕩下行。截至今年11月14日收盤,東方雨虹股價收于22.97元/股,較2021年時的最高點下跌約63.82%;總市值也降至578.49億元,蒸發近千億元。
員工“套牢”,曾8億接盤實控人股份
隨著東方雨虹股價下跌,東方雨虹于2021年組織的員工持股計劃也出現了浮虧。
2021年3月26日,東方雨虹推出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在草案中,企業表示,提出該計劃的目的在于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實現公司、股東和員工利益的一致性,深化激勵體系,最終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競爭力。
彼時,東方雨虹的股價正處于上升區間,2021年3月26日,東方雨虹的股價為49.22元/股,尚未達到股價頂點。最終,有1411名員工參與了此次員工持股計劃,其中包括總裁張志萍等8名高管。
2021年6月23日,東方雨虹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購股,共購得4947.17萬股股票,占總股本的1.96%。成交總金額為27.60億元,均價為55.78元/股。其中,員工出資額占總出資額的一半,而另外一半則是企業從海通證券(10.050,0.02,0.20%)處取得的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員工持股計劃所購入的股份中,有1500萬股來自公司實控人李衛國,其將這部分股份以8.07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員工持股計劃。
但此后,東方雨虹的股價逐步進入下行區間,購股價格幾乎處于“山頂”的員工持股計劃也出現了浮虧。至今年11月14日,以收盤價計算,該計劃已浮虧超16億元。
也因此,在互動易上,有許多投資者向東方雨虹詢問該持股計劃是否會被平倉。而東方雨虹方面則回應稱,企業實控人李衛國通過部分股票質押的形式為員工持股計劃已提供了增信擔保,擔保物充足,不存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
此外,在制定員工持股計劃時,為了增加員工的信心,李衛國還做出了“兜底”承諾。在員工持股計劃清算階段,所有股票變現后,若可分配給員工的最終金額計算出的年化收益率低于8%,則由李衛國對員工自有資金本金兜底補足,且提供年化利率8%的補償。但根據計劃草案,員工持股計劃的存續期為5年,也就是說,該計劃最晚要到2026年才會完成清算。
雖然股價的下跌讓東方雨虹員工持股計劃面臨大額浮虧,但在股價下行過程中,已有部分企業高管選擇了減持。
數據顯示,2023年1月,東方雨虹副總裁張洪濤以35.35元/股的價格減持了企業20.10萬股股票。而自2021年6月以來,除張洪濤外,還有總裁張志萍、副董事長許利民等7名高管減持企業股票,減持次數共達17次。
防水龍頭,拓展多元化業務
作為防水行業首家上市企業,東方雨虹于2008年登陸深交所。經歷十余年的發展后,目前東方雨虹仍穩坐“防水一哥”的位置。
早年間,東方雨虹的崛起與國內基建、地產行業的發展是分不開的。2012年,東方雨虹的戰略重心由重點工程承包轉向地產開發商集中采購業務。此后,其業績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2012年至2021年,東方雨虹的營業收入由29.79億元增至319.34億元,上漲幅度達10.72倍。
在此期間,東方雨虹逐漸擴充產品品類,在防水材料外還發展了民用建材、砂漿粉料、建筑涂料、節能保溫、膠粘劑、管業、非織造布、特種薄膜、乳液等諸多類型的業務。
而2021年后,地產行業“暴雷”不斷,過去東方雨虹倚重地產行業進行發展的模式也難以為繼。
2022年,東方雨虹出現了自2012年來首次營收和凈利潤下滑。當期,其營收同比下滑2.26%;歸母凈利潤下滑了49.57%。對此,東方雨虹解釋稱,主要是受下游需求疲軟影響。此外,當期東方雨虹計提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和合同資產減值準備也達到了13.91億元,同比增長了27.38%。
受此影響,企業逐步加大了C端業務的拓展。東方雨虹旗下主營C端業務的民建集團逐漸成為企業新的業績增長重心。民建集團主營焦防水防潮系統和鋪貼美縫系統,2023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43.84億元,占當期總營收的26.01%;營收同比增速達到34.69%,高于總營收10.10%的增速。
此外,東方雨虹也逐漸開始切入建筑服務業。2017年,東方雨虹成立建筑修繕公司,推出修補、加固、養護建筑物等業務。2022年,企業開展“雨虹到家”服務,開始進入家裝行業。2023年,其推出“雨虹美墅”業務,該業務主營重鋼裝配式別墅的建造。
不過,在經歷多年的多元化發展后,東方雨虹的防水材料主業及工程渠道仍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從行業上看,2023年上半年,企業來自防水材料的營收占比達到73.40%,占據絕大部分比重。而從渠道上看,企業來自工程渠道的營收占比為36.45%,仍為其營收占比第一的渠道,高于直銷業務及零售渠道。
董秘“喊冤”,業績回暖暗藏玄機?
雖然在市場情況轉變下,東方雨虹也做出了許多改變。但這些改變似乎并未影響資本市場,其股價也仍處于震蕩下行區間內。
也因此,今年10月,東方雨虹董秘張蓓曾在朋友圈“靈魂發問”,表示“股票這樣一個跌法,已經完全超出我的預期”,并稱“在公司今年努力抓住市場機會提升市占率、渠道和客戶結構持續優化、高毛利的零售板塊突飛猛進、砂粉為主的非防水業務快速發展、收入利潤均實現雙增的前提下,股價已經跌的快接近去年10月底的低點了!公司的基本面早已觸底回升,股價居然還在坑里呆著!”
雖然東方雨虹董秘的這番表態引起了廣泛關注,但企業的股價仍處于下跌之中。11月13日,東方雨虹盤中股價最低觸及22.40元/股,已經低于2022年10月股價的最低點。
但事實上,三季報顯示,東方雨虹的業績的確實現了同比回升。2023年前三季度,東方雨虹實現營業收入253.60億元,同比增長了8.48%;實現歸母凈利潤23.53億元,同比增長42.22%。
不過,東方雨虹的業績回升主要是建立在2022年同期業績表現不佳的基礎上的。從盈利能力上看,2021年前三季度,東方雨虹的歸母凈利潤為26.78億元。也就是說,今年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仍未恢復至2021年水平。
同時,在東方雨虹業績回升的同時,其應收賬款余額也“水漲船高”。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企業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約為151.00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了38.80%,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占總資產的比重也達到了30.37%,較2022年末上升了約8.85個百分點。
對此,在11月8日的投資者會議上,東方雨虹方面表示,其將從三個方面入手控制應收賬款規模。一是會注重到賬利潤的考核,對于存量應收賬款,會采取一系列手段加速收回。二是出臺了相應的應收賬款管控策略,對于風險較高的客戶,要求其提供足夠的資產抵押,并已辦理相應的法律抵押手續和取得相應的法律文書。三是加快對現有抵押資產的變現處理。
此外,東方雨虹的償債能力也出現了下滑。2023年三季度末,東方雨虹的庫存現金余額為41.63億元,較2022年末減少了63.76億元。而隨著在手現金的減少,企業的現金短債比也降至約0.74,在手現金無法覆蓋短期債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