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6 09:22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踩雷”私募產品的華軟新動力是一家百億私募公司,據官網信息,其總部位于北京,經過8年的發展沉淀,已成長為市場上管理規模最大的證券私募FOF(基金中的基金)之一,目前基...
11月14日,一則“杭州私募造假跑路,引發百億FOF私募華軟新動力踩雷”的消息引發私募圈震蕩。
當日下午,北京華軟新動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華軟新動力”)發布聲明稱,截至目前,該公司管理的最終實際投資至深圳匯盛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匯盛私募”)的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因匯盛私募發生違約行為導致兌付困難。為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針對匯盛私募的重大違約行為,公司將持續向相關基金產品的投資人進行信息披露,并針對匯盛私募以及相關環節采取法律手段,盡最大努力實現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華軟新動力在聲明中還表示,公司目前持續經營,其余在管基金產品均正常運作。
據媒體報道,華軟新動力投資的匯盛私募產品將資金下投給了另一家私募,而該私募又將資金再下投給了其他私募,中間存在多層嵌套,“投前的估值表和投后的業績全是假的”。
百億私募發聲明維權
“踩雷”私募產品的華軟新動力是一家百億私募公司,據官網信息,其總部位于北京,經過8年的發展沉淀,已成長為市場上管理規模最大的證券私募FOF(基金中的基金)之一,目前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60億元。
中基協官網顯示,華軟新動力的管理層均有媒體相關從業經歷。其中,實際控制人及總經理為徐以升,曾擔任某財經媒體編委。
11月14日上午,關于華軟新動力“踩雷”、杭州某私募卷款跑路的傳聞在業內不脛而走。當日下午,有媒體報道稱,華軟新動力投資了匯盛私募,該私募聲稱做量化對沖策略,但將資金投向了私募杭州瑜瑤,該私募又將資金再下投至私募磐京,“投前的估值表和投后的業績全是假的”。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本次事件的當事方華軟新動力的私募產品存在多層嵌套,這中間可能存在一些風險和漏洞。
11月14日晚間,華軟新動力官網更新了公司聲明,該公司表示部分媒體未經授權發布與公司私募基金產品相關的消息。
聲明稱,截至目前,公司管理的最終實際投資至匯盛私募的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因匯盛私募發生違約行為導致兌付困難。為維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針對匯盛私募的重大違約行為,公司將持續向相關基金產品的投資人進行信息披露,并針對匯盛私募以及相關環節采取法律手段,盡最大努力實現投資人的合法權益。
該聲明還稱,公司目前持續經營,其余在管基金產品均正常運作,一切與公司及公司基金產品相關的通知與信息,均以公司官方發布的文件為準。
華軟新動力同日還公布了兩則公告,一個是關于“華軟新動力平衡價值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臨時開放函,11月16日進行本計劃臨時開放,臨時開放日僅接受贖回申請;另一個是投資經理變更公告,將6只產品的基金經理進行了變更,這些產品均正常運作,未直接或間接下投其他管理人。
《國際金融報》記者就該事件緣由撥通了華軟新動力座機電話,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暫不接受采訪,一切以公司公告為準,其他事情暫不清楚。
辦公地點指向同一城市
百億私募FOF“踩雷”的匯盛私募是一家注冊地在深圳,但辦公地點在杭州的私募公司。
中基協官網顯示,匯盛私募成立于2016年1月,管理規模在10億至20億元,擔任公司總經理的是張萍,曾在某券商擔任投資顧問。擔任公司合規風控負責人的是魯彥,曾在多家公司擔任財務總監等職務。匯盛私募在中基協備案的產品共有9只,目前有3只已經清算。
網傳匯盛私募下投的私募杭州瑜瑤是一家被中基協標上“異常經營”的私募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管理規模在20億至50億元,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何國清,在該公司任職前曾長期在紡織行業擔任銷售和監事的職務。
2022年6月13日,杭州瑜瑤被浙江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處罰事由為該公司發行并管理的瑜瑤戰鼓五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在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期間,存在總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超過200%的情形。同時,時任基金投資經理的楊澤斌也被監管出具警示函,理由是未謹慎勤勉履行相關職責與義務,對上述問題負有主要責任。據相關資料,楊澤斌善于量化策略,其有多年證券類交易模型及程序開發經驗。
網傳私募杭州瑜瑤再往下投的一家私募是磐京股權投資基金。中基協官網顯示,磐京同樣是一家注冊地和辦公地不在同一城市的公司,該公司位于杭州,注冊在上海,2022年9月7日因異常經營被中基協注銷登記。
多層嵌套涉及的多家私募公司辦公地點一致指向了杭州。
《國際金融報》記者撥打數次天眼查上顯示的匯盛私募聯系電話,但一直未能接通。同時就上述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向匯盛私募公開郵箱發送了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有回應。
據媒體報道,私募杭州瑜瑤在杭州的辦公場所已人去樓空。
加強合規風控管理
這場震驚投資圈的“踩雷”事件,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私募機構被“私募”騙了之外,也與行業部分亂象有關,私募FOF在投資私募產品時也應加強合規風控管理。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私募FOF向下投資私募基金時,需要謹慎評估所投資私募基金的背景、投資策略、風險控制措施等信息,警惕多層嵌套風險。
不過,柏文喜也坦言,由于私募產品信息并不公開,私募FOF在前期選擇產品時獲取信息的難度較大。因此可通過專業機構進行盡職調查,參考歷史業績和口碑,與私募基金建立緊密溝通以便了解運作情況,同時加強風控管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