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0 11:3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王寧冷翠華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臨近年末,基金經理沖擊年度業績的壓力大,但更應注意合規風險,為個股倉位預留出足夠的安全空間。
在實操中,若部分基金高配某些股票,隨后受到股價波動、基金贖回等因素影響,則可能導致基金違反“單一股票持倉市值占基金凈值比不得超過10%”的規定。
業內人士認為,臨近年末,基金經理沖擊年度業績的壓力大,但更應注意合規風險,為個股倉位預留出足夠的安全空間。
持倉市值占基金凈值比 最高約13%
目前有部分基金重倉股市值已突破上限。所謂上限,即根據《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基金管理人運用基金財產進行證券投資,不得有“一只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其市值超過基金資產凈值的百分之十”的情形。
而在現實情況中,這一規定常被突破。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三季度末,市場上至少有1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重倉的19只股票市值“超限”;同時,至少有13只靈活配置型基金重倉的20只股票市值“超限”。
多數市值超限情況,僅是基金重倉的某只股票市值占基金凈值比超過10%但不到11%,不過,也有至少8只股票的市值占基金凈值比超過11%,最高為12.94%。
此外,有部分基金持倉高度集中,多只持倉股市值超過基金凈值的10%。以國融融盛龍頭嚴選A為例,該基金三季報顯示,其持倉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中,有5只持倉市值超過了該基金凈值的10%,最高達12.94%,為源杰科技(178.470,6.17,3.58%)。同時,該基金持有的前十名股票市值之和占基金凈值之比超過90%,達92.3%。
被動超限還是主動超限?
為何部分基金持倉單一股票市值超過該基金凈值10%?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一般分為被動超限和主動超限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更為普遍,但第二種情況面臨較大的合規風險。
在被動超限方面,業內人士認為,主要受個股停牌、基金贖回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而主動超限則更為復雜,一般情況下,如果基金配置單一股票倉位較重,而股票市值波動可能引發的超限,被認為是主動超限。“尤其是個別基金在季末年底等時點沖擊業績而加大重倉股持倉,導致持倉股票市值超限。”一位基金業內人士表示。
比如,此前格林創新成長基金旗下第一大持倉股就出現了被動超限情況,格林創新基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其第一大持倉股票在9月27日、9月28日連續兩天上漲,其中,9月27日漲停,股票市值的突然增長導致其被動超限。該基金遵循基金合同約定,已于10個交易日內對持倉比例進行了相應調整,目前各項投資指標均符合基金合同及法律法規的要求。
多家基金公司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相似原因。股票市值波動是導致超限的主要原因。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王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基金持倉集中度較高有利有弊。若基金的投資策略為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基金經理通常對重倉股有深度研究,集中持股體現了基金經理的信心以及通過押注置信度高的股票來提高組合收益率。弊端在于,若基金經理決策失誤會給組合帶來較大凈值損失。同時,當市場大幅波動,或者重倉股流動性不好而遭遇大額贖回時,組合持倉比例會被動超過10%而帶來合規風險。
“持倉風格本身無關好壞,但從FOF投資選基金的角度看,一般會謹慎選擇高集中度基金,因為其凈值波動會較大。”一位基金業人士對記者表示。
應發揮分散投資優勢
臨近年末,基金經理普遍面臨業績“大考”,部分基金高度集中持倉以及其超限風險備受業界關注。業內人士認為,基金在沖擊投資業績的同時,也應注意合規風險,同時,應不斷擴大可投資標的,發揮分散投資的核心優勢。
王蕊表示,臨近季末或者年末,基金經理往往面臨業績考核的壓力。考慮到重倉股是影響業績表現的關鍵,在重倉股表現好的情況下,基金經理會通過增加頭寸來提高業績表現。但這種為了追求短期業績而忽視長期投資價值的做法有損投資者利益。
在王蕊看來,公募基金的核心價值是分散投資,即使看好某只股票未來的走勢,基金管理人也應該守住合規底線,為個股倉位預留出足夠的安全空間。基金投研團隊應當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不斷擴大自身的可投資池,而不是看好一只股票就全倉買入,“押注式”的投資方式會損害基民的利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