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10:53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招股書顯示,此次沖刺IPO,控匯股份計劃募資1.631億元,分別用于工控機及核心零部件擴產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物聯網、通信等技術手段的充分運用,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不斷向智能化、一體化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作為中間產品的工業計算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各行業提供可靠、嵌入式、智能化的產品服務,成為企業實現工業自動化、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技術手段。
不過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全球工業計算機市場份額依舊主要由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及外資企業占據。
根據此前 IHS 發布的研究數據,來自我國臺灣的研華科技為工業計算機行業龍頭企業,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達到 30%以上;德國企業西門子和倍福緊隨其后,市場占有率均在 5%以上,其余企業市場份額較低,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近期,一家向富士康、比亞迪等明星企業供應智能工控產品的企業——深圳市控匯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控匯股份”)遞表北交所,想要上市募資。
招股書顯示,此次沖刺IPO,控匯股份計劃募資1.631億元,分別用于工控機及核心零部件擴產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信息化建設項目。
公司雖高舉高新技術大旗,但產品競爭力不足,經營現金流由正轉負,研發費用率弱于同行、還大手筆分紅,且有供應商資質存疑等問題。
利潤質量不高
據悉,控匯股份成立于2010年9月8日,是一家專業從事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具體來說,工控機(IndustrialPersonalComputer,IPC)即工業控制計算機,是一種采用總線結構,對生產過程及機電設備、工藝裝備進行檢測與控制的工具總稱。
根據招股書,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智能工控機、工控板卡及相關配件,廣泛應用于3C產品制造、智能裝備、物聯網、新能源、機器視覺、人工智能、工業自動化等眾多領域。
在目前公司合作的客戶名單上,可以看到許多國內知名企業,其中包括富士康、比亞迪、大族激光、科大訊飛、光大激光、奧普特、聯想、??低?、舜宇光電等。
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下稱“報告期”),控匯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5億元、2.10億元、2.59億元和1.66億元,報告期前三年呈現增長態勢。
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是1551.66萬元、2544萬元、2913.75萬元和1721.33萬元,與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同步增長。
雖然公司營收和凈利水平表現較好,均實現增長,但從經營現金流角度來看,報告期內,控匯股份經營現金流凈額卻由正轉負,分別為0.09億元、0.17億元、-0.07億元、-0.48億元。
同時,公司應收帳款余額也出現了大幅度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帳款余額分別為0.58億元、0.67億元、1.21億元及1.21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7.74%、32.25%、46.61%及73.64%,整體呈上升趨勢。
由此能夠發現,雖然公司報告期內實現了業績增長,但經營所產生的利潤質量并不高,同時也反映了公司目前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相對較弱。
關于這一點,在公司與新晉第一大客戶比亞迪的合作中,也可見一斑。
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分別為6380.95萬元、7378.04萬元、11158.14萬元及11319.12萬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41.18%、35.26%、43.05%及68.28%。
在今年上半年,比亞迪躍升第一大客戶的位置,公司向其銷售的金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1.03%。
不過,比亞迪對于控匯股份貢獻的收入,大部分是以應收票據的方式存在的,與比亞迪的合作使得公司2023年的應收票據金額出現激增。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票據賬面價值分別為548.41萬元、1441.14萬元、1840.05萬元及8328.88萬元。
對此,公司也在招股書中承認,由于比亞迪支付貨款的方式以商業承兌匯票為主,因此商業承兌匯票的金額顯著增長。
據相關金融從業人士推測,如果企業在某年突然出現大量商票,很大可能是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遇到了銷售困境,放松銷售政策來換取業績的增長。
產品競爭力不足
導致公司利潤質量不高的根本因素,或許是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不足。
雖然控匯股份在遞表時強調其為高新技術企業,但實際來看,公司目前仍舊以加工業務為主,可替代性較強,這一點,從公司產品的毛利率水平和近兩年大客戶的變動中可以窺見。
首先,公司產品的毛利率水平與同行可比公司存在較大差距。
報告期內,控匯股份的毛利率水平分別為30.88%、28.64%、26.67%及28.56%,而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3.20%、32.58%、32.32%及37.16%,存在一定差距。
另外,在比亞迪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之前,富士康是公司收入貢獻最高的客戶,2021-2022年的銷售額分別為3736.10萬元及4518.9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7.85%和17.43%。
但今年上半年以來,公司對于富士康的銷售金額卻只有1583.23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不足10%。
而影響富士康對于公司產品采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2022年下半年以來,消費電子領域中,電子終端產品相關行業受到了一定的宏觀經濟波動的沖擊,行業需求整體有所下降。
而公司消費電子領域的富士康等主要客戶開始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地區,導致采購需求有所下降。
這也側面證明,公司目前產品并未構建起較強的不可替代性,在我國人口紅利優勢進一步減退的趨勢下,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未來被替代的風險較大。
記者注意到,在控匯股份產品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下,其目前對于研發的重視程度并不高。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8%、4.80%、4.15%及4.39%,而同行可比公司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72%、12.24%、13.48%及11.76%,是公司的2—3倍之多。
此次IPO,控匯股份稱擬將募集資金中的3879.21萬元用于建設研發中心,這一點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向公司發送的首輪問詢函中,對其募投項目的合理性進行了重點問詢。
供應商資質存疑
另外,公司大幅高于同行的資產負債率也格外引人憂心。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在50%上下浮動,分別為54.09%、52.28%、48.13%及53.90%。
同期,同行可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平均值卻未達到40%,分別為36.16%、39.61%、37.31%及38.87%,與公司差距較大。
不過,在資產負債率高于同行一大截的同時,公司分紅的熱情卻絲毫不減。
據招股書,公司根據2020年三季度、2021年半年度、2022年半年度、2022年度、2023年半年度利潤,分別派發現金紅利210.67萬元、199.11萬元、595.65萬元、848萬元及489.23萬元。
而結合公司股權結構來看,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吳有才和余林娜直接和間接合計持股比例分別為59.80%和25.96%,夫妻二人為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
這樣算來,吳有才、余林娜夫婦二人直接與間接持股比例合計高達85.78%,可見,公司多輪現金分紅的大部分基本進了其夫婦二人的“口袋”。
而在大方分紅過后,公司又在招股書中稱由于融資渠道單一,導致資產負債率較高,所以想要登陸北交所進行公開發行,繼續募資。如此“吃相”,讓人不禁懷疑,公司是否是真缺錢?
另外,記者發現,公司除對自己人非常大方之外,對于供應商的選擇,似乎也存在“偏愛”。
招股書顯示,佛山朗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佛山朗華”)為公司2022年、2023年上半年第一大供應商,供應集成電路金額分別為2794.80萬元、1786.79萬元。
而根據公開信息,佛山朗華成立于2021年12月17日。也就是說,其剛成立不久,就成為了控匯股份的第一大供應商。
無獨有偶,2022年,深圳市源思創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源思創”)為公司第四大供應商,公司向其采購了539.17萬元的集成電路。
但根據公開信息,源思創的注冊資本僅為50萬元,且實際繳納社保人數為零。
一個剛成立不久,一個繳納社保人數為零,讓人對于公司選擇供應商的標準不由產生質疑。如此資質的公司,能否承擔公司百萬甚至千萬級別的業務供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