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15:29 | 來源:新浪證券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根據上交所官網披露的各家招股書統計,截至12月20日,在上交所在審的239家(已受理為起點,不含已終止及已發行企業)擬IPO企業中,有37家企業最后一個報告期末未員工繳納社保...
IPO審核中,員工“五險一金”繳納情況一直是關注重點,近期擬IPO企業鼎鎂科技還因社保問題被否。
研究認為,擬IPO企業如果未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一是關注是否合規經營、是否屬于重大違法;二是補繳社保公積金后,是否會對公司持續盈利造成影響,是否符合申報上市條件;三是關系到會計基礎的規范性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否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根據上交所官網披露的各家招股書統計,截至12月20日,在上交所在審的239家(已受理為起點,不含已終止及已發行企業)擬IPO企業中,有37家企業最后一個報告期末未員工繳納社保的人數超過200人,或未繳納社保員工數量超過了總員工數的10%。
其中,天有為報告期期初未給86%的員工繳社保,2022年末還沒有給近一半員工超1500人繳納社保,不僅明顯違法,或不符合“合規經營”的IPO審核條件。在這種背景下,天有為卻要募資30億元。此外,公司整體估值半年激增近100億元,凈利潤連續兩年激增遠超同行,但財務真實性存存在很大的疑問。
報告期期初未給86%的員工繳社保 合規經營意識淡薄或不符IPO條件
招股書顯示,天有為成立于2003年,主要從事汽車儀表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電子式組合儀表、全液晶組合儀表、雙聯屏儀表及其他汽車電子產品與服務。
作為一家成立20年的汽車儀表生產企業,員工高達三千多人的天有為,至今還未給一半左右的員工繳納“五險一金”,至少說明公司合規運營意識淡薄。
來源:招股書
2020-2022年各年末,天有為應繳五項社會保險的員工人數分別為2,807人、2,276人、3,341人,實際繳納(五項社會保險最少的)人數分別為391人、1,379人、1,784人,實際繳納比例分別為13.93%、60.59%、53.4%;為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的人數分別為0、1,002 人、1,743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分別為0、44.02%、52.17% 。
尤其是在2020年,天有為已經成立了17年,可未給員工足額足項繳納社保的人數超2400人,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86%,所有員工都沒有繳納住房公積金。
直到2022年年末,天有為仍然沒有給1557名員工足額足項繳納社保,未給1598人繳納公積金,占員工總人數的比值都接近50%。
根據《社會保險法》相關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天有為報告期內大量欠繳社保的行為,顯然是違法的,或不符合“合規運營”的IPO發行條件。
天有為解釋稱 :公司及境內子公司于2020年尚未開始為全部符合條件且有意愿繳納的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部分員工考慮自身經濟和實際情況,自愿放棄繳納社會保險。
值得關注的是,員工自愿放棄不能豁免天有為的責任和義務。人社部及多個省市的地方人社局都表示,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實行的社會保障制度,用人單位和職工參加社會保險并按時足額繳納社保費用,既是用人單位和職工的合法權利,也是應盡義務,不能根據職工或者用人單位意愿而免除。
經測算,天有為2020-2022年各期末應繳未繳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的影響金額分別為2,176.67萬元、712.7萬元和1,527.92萬元,占公司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9.2%、6.24%和3.87%,2020年的占比不低,可能存在重大錯報風險。
近期,主板IPO企業鼎鎂科技被否 。上市委認為,鼎鎂科技未依法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報告期內財務報表未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發行人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符合IPO要求。
招股書顯示,鼎鎂科技報告期內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比例都在96%以上, 而天有為2020-2022年給員工足額繳納五險一金的比例都在61%以下,顯著遜于被否的鼎鎂科技。那么,天有為是否也面臨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這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估值半年飆升近100億元增長5倍 30億元預計募資比總資產還高
盡管沒有給近半數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可天有為的募資胃口卻很大。招股書顯示,天有為計劃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4000萬股,且不超過發行后總股本的 25%,預計募資30億元,對應的IPO發行后的總市值約120億元。
可截至2022年末,天有為的總資產僅23.26億元,IPO募資額比總資產還高。此外,公司IPO后對應的120億元的估值,也如同坐上了火箭,迅速飆升。
2022年12月,天有為進行了申報IPO前的最后一次增資。長信智汽出資4000萬元認購公司1.81%的股份,此時公司的估值約22.1億元。
資料顯示,天有為此次申報IPO的時間是2023年6月27日,也就是說,僅僅過了半年時間,公司估值抬高了近100億元,增長近5倍。
凈利潤暴增異于同行 多項財務指標異常
或許是公司暴增的凈利潤,給了天有為估值暴增100億元的勇氣。2020-2022年,天有為分別實現營收9.34億元、11.68億元、19.72億元,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0.37億元、1.14億元和3.95億元。
2021年和2022年,天有為營收同比分別增長25.03%、68.93%;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10.46%、245.9%。
然而,天有為暴增的凈利潤存在三大疑點,一是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不匹配;二是公司毛利率飆升且遠超同行;三是應收賬款規模較大且2022年增速遠超營收。
2020-2022年,天有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01億元、1.48億元和1.01億元,2020年和2022年遠低于同期凈利潤,尤其是2020年還是負值。
上文提到,天有為凈利潤增速遠超同期營收增速,一個原因是毛利率激增。2020-2022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7.73%、23.57%和32.1%,與同行可比公司走勢不一致,且在2022年遠超同行可比公司均值。
來源:招股書
2020-2022年,天有為同行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9.90%、20.36%、19.38%,基本保持穩定,在20%左右徘徊。而天有為2021年和2022毛利率連續大增,已經背離同行整體趨勢,且2022年高出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的65%。
盡管天有為營收、凈利潤連續大幅增長,但相當一部分只是“賬面富貴”,公司賬面上存在著大量應收賬款。2020-2022年各年末,天有為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2.58億元、2.52億元和6.2億元,2022年末的金額占流動資產的比例約為35%。
此外,天有為2022年的應收賬款增速約為146.03%,遠超同期營收增速68.93%。有財務人士認為,應收賬款增長速度超過營收增速,一種可能是公司回款變慢或放寬了賒銷政策,另一種可能是突擊確認收入、提前確認收入甚至虛增營收。
天有為這兩年暴增的凈利潤也遠超同行可比上市公司。招股書中,天有為將航天科技、華陽集團、德賽西威、均勝電子作為可比同行公司,這四家公司2021年和2022年的凈利潤增速均值分別為-119.66%(負值)、41.98%,顯著低于天有為的210.46%、245.9%。
《審計技術提示第1號——財務欺詐風險》規定,“與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相比,獲利能力過高或增長速度過快” 屬于財務欺詐風險信號,投資者須注意天有為凈利潤暴增的真實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