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12:24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一百多家公募基金中,規模排名“腰部”的諾安基金,就像他們信奉的“圖騰”——獅子,盡職守護,豁達、不事張揚,但積極進取,腳踏實地走著每一步路。...
來源:深聊投資人 陳俊嶺
在即將開啟一場遠行前,“弱冠之年”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爸爸珍藏了20年的儲蓄罐, 8歲、9歲、15歲……孩子生命中所經歷的一次次“角逐”,都被父親記錄在紙上。
紙條背后,是孩子對努力認知的持續進階,也是父親在漫漫成長路上的點滴見證。他讀懂了父親“人生紙條”的用心良苦。
“如果聚焦得失,努力不一定會立竿見影;如果放眼成長,努力一定會不負眾望……”父親終將人生感悟的心聲吐露。
這是諾安基金微電影《時光里》講述的故事,努力而又始終同行的敘事,深深觸動了我。
如果借你一部穿越歷史的時光機,你想回到那一年?
對于韓冬燕而言,她記憶深處印刻的是:2010年1月。
從金臺夕照地鐵站步行618米,一棟暗金色的17層大樓,即映入眼簾。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CBD,外立面樸實的諾安基金大廈并不顯眼,卻收納了韓冬燕對“諾安”的最初印象。
在一百多家公募基金中,規模排名“腰部”的諾安基金,就像他們信奉的“圖騰”——獅子,盡職守護,豁達、不事張揚,但積極進取,腳踏實地走著每一步路。
過去二十年,諾安基金承載了兩千多萬投資人的財富希冀與夢想,也搭載了一批批青年才俊的努力與成長。
站在奔流不息的改革開放和資本市場視角,如何記錄和評價諾安基金當下的“歷史方位”?它從何處而來?又向何處而去?
韓冬燕、鄭怡、朱盟、孔憲政,四位來自不同世界、年齡大致相仿的基金人,講述了他們在諾安基金的點滴小事。
他們過去20年的人生啟轉承合,以及對投資和生命的體驗和洞察,或許能幫我們管窺其中的幾分奧秘。
1、一道“人與世界”的哲學題
深冬的北京街頭,一輛出租車穿梭在長安街上。
被口罩包裹的韓冬燕,放下手機,坐在后排,正聆聽師傅講述的故事。
“我們院有一個大姐,四五年前,在一個超市被人騙走十五萬……”師傅說。
“如果有閑錢的話,您是用來買房子,還是用來做投資?”她問。
這是央視紀錄片《基金》第一集“因何而來”中的一個場景,取材于兩年前一個平常的冬日,韓冬燕正奔波在調研的途中。
與當時躁動的語境并不協調的是,投資風格“不抱團”的韓冬燕參與了紀錄片拍攝,從一個角度體現了《基金》對基金理解的深刻:基金經理,經歷過那些盲從、飄移、被驗證的錯誤,經歷過那些不抱團、堅持、 被證明的正確,逐步構建一個可持續迭代優化的投資體系,才懂得如何真正管理客戶的錢。
上周五,坐在諾安基金深圳總部的辦公室,韓冬燕與《深聊投資人》視頻連線。畫面里的她,著一件黑色的外套,兩個小時的交流,她一如既往地低調、平和、沉穩、思辨……
“是什么樣的信念,驅動你近二十年如一日,堅守公募基金?”我問她。
她說:是一種“使命感”吧!
何謂“使命感”?這不是一個投資范疇的“說辭”,而是一個有關“人與世界”相處的哲學命題。
當代人,立于天地間,首先是“自渡”,其次是“成人之美”。而后者的現實所指,一是持有人的信任所托;二是人際之間的協同幫扶。
過去一段時間,《深聊投資人》先后與諾安基金前、中、后臺多位一線管理者深入交流,在他們與諾安基金或長或短的緣分中,在他們復盤和凝視過往職場與投資細節中,我們試圖尋找的“答案”,也漸漸浮出水面。
2、“推開這扇門”的四位同齡人
諾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權益投資事業部總經理:韓冬燕
諾安基金營銷管理部總經理:鄭怡
諾安基金信息科技部總經理:朱盟
諾安基金量化與創新投資部總經理:孔憲政
……………………………
當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四位人生履歷各不相同、年齡卻不相上下的幾位基金從業者,前后腳地成為諾安基金不同領域,披荊斬棘的中流砥柱。
提起與“諾安”的緣分,每位受訪者都有一段珍藏心底的故事。
在華夏基金工作了六年的韓冬燕,從2004年初作為擬錄用應屆碩士生進入財務部實習開始,一直做到行業研究員,而成為一名基金經理的“夙愿”,則是到了諾安基金后才完成的。
“早年投資部的四位負責人,兩位離開后成立了私募基金,而楊谷和我依然在這里,我倆一南一北,一男一女……”韓冬燕回憶稱。
而這些年里,他們作為投研的帶頭人,把自己的“使命感”賦予團隊中的每個人,帶領團隊乘風破浪,也潛心為團隊的發展謀劃著。
十幾年前,在國有大行上海分行工作的鄭怡,在從事財富管理業務時,就對“諾安基金”四個字印象有加。
交流中,鄭怡對一位年齡較長的客戶印象深刻,他是諾安先鋒的忠實持有人,多年來始終不離不棄,獲得了近十倍的收益,成為她親眼所見的、教科書級的享受基金復利增長的長期持有人。
從國有大行到公募基金,鄭怡與諾安的“結緣”,是偶然,也是必然。
當內心轉型的驅動力,遇上外部際遇的隨機性,人生也綻放了多種可能。
初來諾安的前半年,鄭怡趕上了新冠疫情的恐慌肆虐、基金發行的乍暖還寒,諾安也是從那時候開始嶄露頭角的,看著海量涌入的申購資金和持有人殷切的信任,她坦言當時的“壓力非常大”!
現在看來,鄭怡初來公司那一段時間,正是“老諾安”向“新諾安”過渡的關鍵時期,她帶領的十人團隊,也頂住了來自市場內外的重重壓力,而今四年半走過,當回想與團隊攜手走過的那些時光,她有一種“家的感覺”。
比鄭怡晚加入諾安一年的朱盟,在武漢大學攻讀了七年后,就被一家頭部公募基金校招入司,從最基層的技術人員一直做到了部門的總經理助理。
直到2020年年底,朱盟被同行引薦到了諾安基金,自此開啟了與諾安的一場奇幻漂流。
復盤與諾安基金的三年緣分,朱盟用“肩并肩”三個字來形容——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濃縮了三年來信息科技部與其他部門的協同作戰,以及他與部門二十多位兄弟姐妹們的無間友情。
在《深聊投資人》交流的四位部門總經理中,孔憲政是入司最晚的一位,卻是從業履歷最豐富的一位。
從人民大學畢業后,他就開啟了出國留學的傳奇經歷,在取得博士學位后,他先后供職于外資券商、量化私募,后回國從業于券商資管、公募基金,兩年前正式加盟諾安基金,成為公司寄予厚望的量化部負責人。
“過往豐富的求學和工作經歷,給我提供了看問題的多重視角!”孔憲政說。
來諾安基金的短短兩年,孔憲政感受到諾安“和而不同”的輕松氛圍——在投研會上,大家可以直抒心意,不同的理念可以“交鋒”,即便是他最熟知的投資標的,也能讓他看見蘊藏萬千可能的多維世界。
這種對于獨立思考的強調和多元觀點的包容,是諾安投研一直在搭建的體系使然。
在韓冬燕看來,投研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產品架構建設、平臺建設、機制建設、文化建設、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而一個真正健康的投研體系,是一片專業多元的土壤,讓更多有潛力的人才得以共同生根發芽、枝繁葉茂,成為一片茂密的森林。
以文化建設為例,韓冬燕希望打造“理性質疑、獨立思考、開放分享和持續學習”的投研文化,目標是建設一個“更韌、更強”權益投資體系。
“每天早上晨會,我們要求每一位基金經理把他接受的路演信息分享給團隊,我們現在會做到這個程度”,韓冬燕說。
“我們接受反對和質疑的聲音,同時也倡導獨立思考的精神,不管你是多知名的基金經理,也不管你業績階段性做得多好,我們都會定期復盤和反思投資實踐的得失!”韓冬燕補充說。
這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體系,和“互相促進、持續進取”的風格,在諾安的各個部門貫穿始終。
12月5日,從上海飛往深圳的鄭怡和孔憲政,和從北京飛抵深圳的韓冬燕,遇上了早已在深圳等候多時的朱盟,“同框”在諾安一年一度的戰略質詢會上,為了諾安更好的發展又開展了一輪新的見解交鋒。
3、靜脈潛流的“絲滑感”
“懷念曾經在諾安的時光……”
作為基金行業的深度參與者和見證者,過去十幾年,我曾近距離接觸過諾安多位基金經理和從業者,他們有的已經離開,或“奔私”,或創業,或去了其他公司,而在與他們的交流中,經常能聽到類似發自肺腑的感言。有的仍在堅守,短則兩三年,長則十幾年、二十年。
在諾安基金工作,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一位受訪的部門總經理說,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絲滑感”——在這家公司,無論是部門同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還是跨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都非常順暢。由于大家大目標一致,所以溝通和解決問題協同高效,這就讓置于其中的人感到愜意。
去年下半年,孔憲政就注意到“微盤股”的獨立走勢。在全市場估值整體下滑的貝塔下,“微盤股”阿爾法的特立獨行體現出明顯的超額收益。于是,他們內部開始觀察、理解和論證。
今年2月,孔憲政開始接手“諾安多策略”等幾只基金,并嘗試將“微盤股”策略運用上,作為一個全市場少有的創新策略,自然也需要技術部門、投研部門、營銷部門的通力支持。
到了今年四季度,孔憲政的“微盤股”漸漸得到了同業和市場的關注。
“在海外量化私募圈,各家機構對交易速度的競爭得非常白熱,甚至卷到了納秒級……”孔憲政說。
幾年前,作為致力于量化交易的海歸精英,他回到了國內基金圈,也深感量化業務的競爭,除了腦力和算法的拼殺外,來自公司內技術部門的協同與支持,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而這,正是信息科技部的朱盟時刻在考慮的。
作為基金公司的后臺部門,朱盟給信息科技部的定位,并不滿足配合和支持前中臺部門的角色,他們也承擔了主動出擊的角色,成為除了業務部門外最了解業務的人,力圖挖掘各部門需求,推進科技賦能,甚至還做到了調研、發掘科技行業痛點,向投研部門提供技術加持和投研建議的職責。
比如,朱盟在與科技同行的交流中,在對軟硬件供貨商的篩選中,他們也會對前沿科技的應用和市占率,形成詳盡的調研報告,供投研部門交流和探討,這些都能提高科技賽道投資的精準性。
4、生生不息的“獅子軍團”
對于一年四季中的“冬天”,韓冬燕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她人生最重要的幾個節點,都與冬天有關。她出生在冬天,父母也給她的名字中加了一個“冬”的注腳。
19年前的那個冬天,她作為人民大學應屆碩士畢業生參加華夏基金面試并被錄用,開始進入了基金行業。
14年前的深冬,她扣開了諾安基金的大門,開啟了職業最長的一段旅行。
8年前的初冬,她第一次掛帥,成為諾安先進制造的基金經理。
2023年冬天,在諾安基金20周年之際,她接過話筒,復盤了來諾安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以及在這個冬天,寫給查理芒格的一點感悟。
“你必須找到一個你有優勢的游戲,并且它必須是你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并且要確定這份工作對社會是否有幫助。”韓冬燕引用了段芒格的語錄。
時至今日,韓冬燕很慶幸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投資。
投資,一方面驅動了她的持續學習和個人成長;同時,投資所帶來的成就感,也成就了持有人,而以投資為業的有限生命體驗中,她也收獲人生的摯愛和彌足珍貴的友情。
復盤諾安投研團隊這些年來來去去的很多人,韓冬燕認為,他們過往的優秀品質,都會傳承和沉淀下來,供留下的人和后來者汲取和借鑒,投資的智慧,也會一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些天來,在與諾安幾位一線管理者的交流過程中,《深聊投資人》注意到,他們言行舉止間所傳遞出的“積極”、“友善”、“包容”、“協同”等正能量,也深深地映照在他們投資之外的人生哲學上。
他(她)們不僅專長于各自的領域,同時也是部門年輕人的“心理教練”,更是各自家庭教育的良師益友。
在上海辦公的孔憲政和在深圳辦公的朱盟,團隊里都有不少90后、95后的年輕人,面對大城市的生存高壓和焦慮,作為管理者的他們都會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團隊“積極面對”人生的難題。
在上海辦公的鄭怡和在北京辦公的韓冬燕,她們在公司是獨當一面的巾幗英雄,但回到家庭,她倆又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人生導師。
無論是張揚處的公司前臺,還是不起眼處的茶杯,“諾安獅”的形象都隨處可見,而獅子的精神,特別是盡職盡責的守護者精神,也印刻在諾安人的血脈中。
《時光里》中還有這樣一個鏡頭——夜深人靜之時,昏暗的臺燈下,父親看著熟睡的兒子,伏案寫下對人生的理解……至此,微電影的主題也得到了升華。
“陪伴,讓我們有機會在凌亂中找到自己;陪伴,讓我們在混沌中觸達希望。腳踏實地的每一步路,就是非凡的平凡之路!”
努力同行,成就彼此,始終陪伴,諾安基金還在成長之路上不斷前進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