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4 14:55 | 來源:經濟參考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記者梳理發現,晶亦精微在第一輪問詢回復中對業績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回復顯得“底氣不足”,有的地方含糊其辭,有的甚至干脆避而不答。...
正在沖刺科創板的北京晶亦精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亦精微”)在2023年11月9日回復了第一輪交易所問詢。上交所重點關注了晶亦精微在化學機械拋光(CMP)設備領域的技術是否具有先進性,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力,行業發展趨勢如何,公司12英寸CMP設備收入是否存在不確定性以及對單一大客戶是否存在嚴重依賴性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指晶亦精微上市后的業績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經濟參考報》記者梳理發現,晶亦精微在第一輪問詢回復中對業績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的回復顯得“底氣不足”,有的地方含糊其辭,有的甚至干脆避而不答。
對此,晶亦精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相關披露文件中涉及的行業數據、行業分析均引用自行業權威機構,因部分數據及信息涉及商業秘密,經上交所審核批準,披露文件中豁免披露涉及用戶、價格等信息。
大客戶突增訂單“解渴”
據了解,晶亦精微是從事CMP設備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公司,屬于半導體設備行業,其下游客戶主要是集成電路制造公司。
公司前身為北京半導體專用設備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以下簡稱“四十五所”)CMP事業部。四十五所于2019年9月以CMP相關技術科技成果轉化投資設立晶亦精微,并將CMP相關資產、業務、人員轉移給后者。目前晶亦精微為四十五所下屬單位中從事CMP設備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的唯一主體。四十五所合計控制晶亦精微42.85%股份,為晶亦精微控股股東。
申報材料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晶亦精微營業收入分別為9984.21萬元、2.197億元和 5.0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76.49萬元、1418.4萬元和1.28億元。
晶亦精微2021年的營業收入還不到2.2億元,2022年營業收入為何突然飆升至5.06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晶亦精微在2022年靠著第一大客戶中芯國際(688981.SH)的大訂單,使得公司當年營收大增。不僅如此,由于中芯國際在2022年突然大幅增加對晶亦精微的設備采購,使得晶亦精微一舉滿足了科創板上市的一項關鍵標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
根據招股書,晶亦精微選取的是科創板上市的第四項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
申報材料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晶亦精微對中芯國際銷售8臺、7臺、28臺、17臺8英寸CMP設備,來自于客戶中芯國際的銷售收入分別為7106萬元、6376.17萬元、2.5億元和1.56億元,分別占營業收入的71.17%、33.29%、49.74%和50.67%。晶亦精微預計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將存在對中芯國際的銷售收入占比較高的情形。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晶亦精微向前五大客戶銷售金額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0.00%、99.23%和88.21%。2020年及2023年上半年,晶亦精微存在向中芯國際銷售金額超過公司當期銷售總額50%的情形。
上交所也注意到這一問題。在問詢中要求晶亦精微完善單一客戶重大依賴的風險提示,并結合下游客戶業績變動,進一步分析公司對中芯國際銷售的穩定性及可持續性。
晶亦精微回復稱,截至2023年7月31日,公司目前來自于中芯國際的在手訂單還有16臺,公司與中芯國際相關的在手訂單金額為14826.05萬元。2021年底、2022年底和2023年6月30日,晶亦精微對中芯國際的在手訂單分別為56臺、32臺和16臺,逐漸減少的原因是因為2021年中芯國際提前向晶亦精微發出了較多訂單。
起步較晚的12英寸產品
晶亦精微主要為集成電路制造商提供8英寸和6/8英寸兼容CMP設備,共有7種型號。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晶亦精微CMP設備銷售數量為10臺、21臺和49臺,其中8英寸CMP設備10臺、21臺、46臺,2022年另外銷售了3臺6/8英寸兼容CMP設備。
可以看到,晶亦精微目前銷售幾乎全部來自于8英寸CMP設備,12英寸CMP設備還未實現銷售(實際形成收入,不同于采購訂單)。而晶亦精微目前12英寸CMP設備沒有實現銷售的原因,是因為其12英寸CMP設備仍然處于驗證階段,距離實際量產并實現收入存在不確定性。
產品技術對比圖(來源于晶亦精微招股說明書)
晶亦精微在問詢中披露,2024年公司覆蓋市場需求共計177.84億元。記者經過計算發現該數據是將2024年8英寸CMP市場需求41.82億元與12英寸28nm及以上制程市場需求132.79億元和6/8英寸的3.23億元相加得出。可以看出,晶亦精微12英寸設備還在驗證階段,卻在回復中將12英寸28nm及以上制程的市場需求算入了自己的市場需求當中。
相比之下,根據公開信息,華海清科(688120.SH)除了覆蓋8英寸制程工藝,12英寸設備也已經實現28nm制程的成熟產業化應用,并且14nm制程工藝技術已經處于驗證中。晶亦精微在12英寸CMP設備上發展進度落后于華海清科。據悉,華海清科是國內高端半導體制造商,主要生產12英寸CMP設備,為該行業的國內龍頭企業。
在產品方面,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各類型CMP設備是否具有替代或迭代關系;分析產品結構是否完整;公司產品是否屬于行業主流產品及先進性體現。
晶亦精微認為不同各類型CMP設備之間不具有替代或迭代關系,并認為產品屬于行業主流產品,但沒有直接回答產品是否具有先進性。
晶亦精微也沒有直接回答公司產品結構是否完整,但根據公司披露的各型號產品應用領域和銷售情況可以看出,晶亦精微目前產品結構并不完整,在12英寸的產品上存在明顯短板。
據了解,晶亦精微銷售的8英寸CMP設備也不完全能稱之為行業主流產品,目前國內外對于CMP設備的主流趨勢是生產和銷售12英寸的產品。
晶亦精微有7種型號的產品,包括8英寸的HJP-200 、Horizon和Horizon-Plus三種型號;12英寸的Skylens和Horizon-300兩種型號;6/8英寸的Horizon-T和Horizon-TPO兩種型號。12英寸的型號均尚未形成銷售,6/8英寸的Horizon-TPO型號也尚未實現銷售。此外晶亦精微目前有的這7種型號產品都應用于半導體制造領域,暫未用于晶圓材料制造領域。
在核心技術方面,上交所問詢晶亦精微是否掌握了目前產品類型所涉的設計、制造相關技術。晶亦精微表示在8英寸CMP設備、12英寸CMP設備、6英寸CMP設備和6/8英寸兼容CMP設備方面,均已掌握所涉的設計、制造相關技術。
“堪憂”的8英寸市場
在產品單價上,其在問詢回復中表示“12英寸設備單價較競爭對手具備優勢”。然而,晶亦精微目前并沒有實現12英寸設備的銷售收入,并且也沒有在問詢回復中披露12英寸設備的單價。其所稱的“12英寸設備單價較競爭對手具備優勢”并沒有提供依據。
在市場競爭格局和趨勢上,上交所關注其8英寸CMP設備需求呈上漲趨勢是否有充分依據,是否存在短期內需求下滑的情況,各類CMP設備未來的市場空間;市場主要競爭格局和變化趨勢如何;產品進入下游客戶的主要程序、是否需要下游客戶逐一驗證、驗證過程、驗證費用承擔情況、驗證效果、驗證是否完成及完成需要的時間還有驗證周期。上交所重點要求晶亦精微分析進入12英寸CMP設備領域并形成一定的市場占有率是否存在不確定性。
在市場整體變化趨勢上,自二十一世紀初開始,國際主要晶圓廠商的研究和擴產重點就轉向應用12英寸晶圓,并且12英寸半導體設備的技術要求更高,毛利率也較高。如今,國際龍頭企業已經基本停產8英寸CMP設備,國內華海清科也主要生產12英寸CMP設備。當然,這并不是說8英寸就沒有市場了,8英寸產線相較于12英寸產線還是具有特色工藝更為成熟且成本較低的優勢。
在企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上,晶亦精微均不如華海清科。晶亦精微2022年營業收入為5.06億元、凈利潤為1.28億元,華海清科2022年營業收入為16.49億元、凈利潤為5.02億元。晶亦精微2020年至2022年在中國大陸的CMP設備市場占有率約為3.49%、6.87%和10.68%,華海清科同期在中國大陸的CMP設備市場占有率約為12.59%、22.20%和30.83%。
在8英寸CMP設備市場需求上,晶亦精微從8英寸下游應用領域需求旺盛、產線擴建計劃和下游訂單充足等角度,對“8英寸CMP設備需求呈上漲趨勢是否有充分依據,是否存在短期內需求下滑的情況”的問題,得出了“8英寸CMP設備需求未來將呈上漲趨勢,不存在短期內需求下滑的情況”的結論。
但其后在分析各類CMP設備未來新增市場空間時,卻暴露了全球8英寸CMP設備市場空間未來呈現下滑的趨勢。回復內容顯示,根據 SEMI、Canaccord Genuity及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的全球晶圓制造市場數據,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全球8英寸CMP設備市場空間分別為41.82億元、22.43億元和23.48億元,總體呈現下滑趨勢;12英寸CMP設備28nm及以上的產品市場空間分別為132.79億元,137.49億元和149.86億元,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2英寸CMP設備28nm及以下的產品市場空間分別為41.93億元、43.42億元和47.33億元,總體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