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9 08:44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尹秋彤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不清理還亂的“供應商”,讓市場保持著一定警惕。...
《電鰻財經》文/尹秋彤
1月7日,昆山長鷹硬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鷹硬科”)披露了交易所問詢函的回復,就市場質疑做出回應。值得注意的是,長鷹硬科于2023年3月1日遞交招股書,擬沖刺上交所主板IPO上市,距今接近一年。
《電鰻財經》經調查研究發現,公司此次IPO招股書還存在很多疑點,尤其是不清理還亂的“供應商”,讓市場保持著一定警惕。
夫妻控股“故事”還是“事故”
一直以來,股權集中、“一股獨大”被視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絆腳石。特別是在民營企業中,如果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某一自然人或者家族,公司治理結構弱點將更加突出。長鷹硬科的夫妻控股,讓市場對此畏懼三分。
據招股書,長鷹硬科控股股東為黃啟君、實際控制人為黃啟君和陳碧,兩人系夫妻關系,合計控制公司66.87%的股份表決權。報告期內,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更。
市場質疑,黃啟君和陳碧系夫婦對公司的人事安排、經營決策、投資擔保、資產交易、章程修改和分配政策等重大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予以不當控制,則可能給公司和其他股東帶來風險。由于股權高度集中,這樣也很容易造成一言堂的發生,如此一來,長鷹硬科中小股東的權益就很難得到保障。
交易所對公司的財務內控層面也發出質疑:報告期內公司創始股東曾對部分董監高、核心骨干入伙員工持股平臺出資時存在的臨時資金缺口提供借款,其中長盈投資向歐文輝等員工提供的借款曾流轉至孫春永賬戶,孫春永控制的清河縣同德有色金屬冶煉有限公司系發行人客戶、供應商。要求公司全面梳理向員工提供借款的主體及來源、借款人員名單及金額、還款情況及資金來源,借款與還款資金中間流轉的具體過程、未直接向公司員工發放借款的原因與考慮;說明公司與同德有色的業務往來、交易價格公允性,公司是否存在客戶或供應商入股情形。
在最新的回復文件中,長鷹硬科也針對上述問題做了解釋,但“故事”容易演變成“事故”的趨勢不變。《電鰻財經》據天眼查信息,長鷹硬科董事長、總經理黃啟君,不但實現了夫妻控股,還實際控制12家企業,且其身纏百余條風險,其中周邊風險90條,預警提醒有63條。
具體來看,高風險方面,黃啟君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昆山長瑞超硬材料有限公司進行了簡易注銷;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昆山松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有注銷備案信息,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昆山長高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有注銷備案信息。訴訟方面,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昆山長野超硬合金有限公司曾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江西長裕硬質新材料有限公司曾因買賣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昆山長鷹硬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勞動合同糾紛而被起訴,擔任法定代表人的昆山長鷹硬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因其他案由而被起訴。
供應商同時又是競爭對手
據《電鰻財經》觀察,長鷹硬科存在部分供應商同時又是競爭對手的情形。不清理還亂的“供應商”,或成為公司IPO路上的絆腳石。
據披露,廈門金鷺特種合金有限公司(簡稱“廈門金鷺”)、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章源鎢業”)、中鎢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鎢高新”)和廣東翔鷺鎢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翔鷺鎢業”)是長鷹硬科原材料碳化鎢粉的主要供應商,同時也生產硬質合金產品。廈門金鷺的母公司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章源鎢業、中鎢高新、翔鷺鎢業均為上市公司,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從鎢礦資源到硬質合金及其下游產品全產業鏈的制造商。長鷹硬科向前五大材料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21,394.03萬元、17,263.28萬元、33,395.18萬元和19,949.65萬元,占材料采購金額的比例為79.67%、71.98%、65.84%和67.97%,材料采購較為集中。
有市場人士擔心,如果這些供應商為增強在硬質合金領域的競爭地位,限制對包括長鷹硬科在內的硬質合金制造商供應原材料,那么將對長鷹硬科的采購計劃形成掣肘。
交易所對上述問題尤為關注,在問詢函中要求公司說明主要供應商同時提供硬質合金制品的情況,公司是否對前述供應商存在依賴?
在最新的問詢回復中,公司解釋了主要供應商與競爭對手重疊的歷史原因及發展趨勢,表示形成了“分工合作+產品互補”良性合作競爭格局。對于這個解釋,投資者會信服嗎?
此外,長鷹硬科還存在客戶和供應商重疊的情形。市場擔心,客戶與供應商重疊容易滋生利益輸送問題,定價如何保持公允?
長鷹硬科雖然稱,山特維克集團、鈷領集團、華銳精密等客戶向上游硬質合金行業規模化延伸的可能性較低,但并不排除客戶為了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自產部分硬質合金以保障刀具等產品的持續生產,以應對硬質合金對外采購臨時性不足的可能性。
《電鰻財經》認為,家族成員之間容易通過控制董事會來影響公司的重大決策,有可能傷害其他小股東的權益。除了關系紛亂的供應商,公司收入確認也存在三大質疑,這讓市場質疑其上市的誠意。
一是外銷 FOB、CIF、C&F 貿易模式下,公司取得報關單后確認銷售收入,而部分可比公司取得提單后確認銷售收入,公司以報關單而非提單作為收入確認時點不合理;二是公司的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廢料及材料銷售、貿易及加工收入、運費收入等,確認方法及其準確性有質疑;三是報告期公司廢料主要包括磨削料和廢舊合金,廢料處理方式分為改制再利用、直接對外出售及委外加工三種,報告期各期廢料產生、結轉及結存金額,對廢料不同處理方式的會計處理方法不明。
在回復函中,公司稱“不同貨運方式下,報關單出口日期與提單日期時間間隔均相對較短,無論以報關單或提單作為收入確認時點對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變動的影響額均較小。公司按報關單出口日期與提單日期孰晚的原則,對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及營業利潤的情況進行了估算”。
實際情況會有多大出入?我們拭目以待。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