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9 08:45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各類大模型推動下,AIGC產業發展不斷提速。根據艾瑞咨詢預測,2028年我國AIGC產業預計規模將達到7202億元,將完成在重點領域、關鍵場景的技術價值兌現,并逐步建立完善的...
“從4秒到60秒”,這是日前OpenAI發布的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所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其能夠生成60秒連貫視頻的能力,大幅超越了此前行業只能生成4秒時長視頻的平均水平。
Sora的問世及其在AIGC領域展示的顛覆性能力,成為攪動新年全球科技界和投資界的最重磅事件之一,并迅速在中國引發眾多關注與討論。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即召開了“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加快整合央企資源,推動國內人工智能技術和生態發展。
在國內資本市場上,節后A股持續走紅,AI概念成為主要的領漲板塊,市場對于去年由ChatGPT帶動的AI熱潮記憶猶新,已形成與2023年初相似的行情走勢。但在專業機構看來,Sora這類文生視頻大模型為AI產業鏈的軟硬件領域發展提供了更大的想象力。
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基金經理石萍(IKEDA KAE)認為,以Sora為代表的文生視頻大模型將在三個方向對產業產生重大影響,首當其沖的是AIGC領域,內容生成方式將出現重大變化,對于傳媒、游戲等行業影響深遠;其次,文生視頻大模型的算力要求更高,將會推動AI基礎設施建設加碼,芯片、算力、云計算等行業將因此受益;最后AI將推動科技硬件變革,結合AI功能的手機與PC會逐漸成熟普及,有望帶來新一輪換機潮。
內容生產模式煥新 內容傳播與技術疊變共振
作為受到文生視頻大模型影響最直接的領域,內容領域的生產方式將可能實現突破性變革。
浦銀安盛中證滬港深游戲及文化傳媒ETF羅雯表示:“Sora的推出是大模型領域里程碑式的進展,高質量、長時長、高精度的視頻產出大大提升AIGC 的產業生產力價值,有望賦能以圖片、視頻為代表的多模態內容生產,加速內容制作端生產效率升級。尤其對于游戲、影視、營銷等多行業都會帶來降本增效、降低行業門檻等長遠影響。”
在各類大模型推動下,AIGC產業發展不斷提速。根據艾瑞咨詢預測,2028年我國AIGC產業預計規模將達到7202億元,將完成在重點領域、關鍵場景的技術價值兌現,并逐步建立完善的模型即服務產業生態,預計2030年中國AIGC產業規模將突破至11441億元。
而更讓市場充滿期待的是,當下內容傳播方式的變化正與技術的變革產生共振。
春節期間,一部穿越題材的網絡短劇出圈。據短視頻平臺數據,該片單日訂閱超2000萬,抖音話題播放量超過4億,單集點贊量已經突破150萬,代表著一直在部分網絡群體圈層流行的短劇正在逐步由下沉市場拓展至主流用戶。這類短劇往往每集只有1-2分鐘的時長,依靠緊湊的劇情吸引用戶訂閱。文生視頻大模型的發展,無疑會降低這類短視頻的制作周期和成本,對短視頻行業產生重大影響。
算力需求高增 硬件自主醞釀國產廠商新機遇
Sora作為文生視頻大模型,對于算力的要求更高,根據華西證券計算機研究團隊的推算,Sora架構的訓練與傳統大語言模型(LLM) Transformer架構的訓練算力需求存在近百倍差距,將進一步推動AI基礎設施,尤其是各類硬件設備的發展建設。(資料來源:《Sora算力倍增,國產架構+生態崛起——AIGC行業深度報告(12)》,華西證券研究所,2024年2月19人日)
目前圍繞AI硬件領域,GPU芯片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近日美國GPU芯片巨頭發布2023年4季報。報告顯示,受益于AI帶動的算力建設,其芯片需求大增,2024財年營收大增126%至609.22億美元。鑒于新一代大模型的高算力需求,市場對其后續增長前景普遍持樂觀預期。同時,其新一代GPU芯片B100將具備更先進的技術水平,處于供不應求階段。
對于國內相關行業從業者來說,硬件領域當下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自美國不斷收緊芯片對華出口以后,當前能夠輸入中國的GPU芯片主要為定制型的H20型號,無法滿足國內主要用戶需求,用戶紛紛轉向國內通訊大廠推出的新一代昇騰910B芯片,其性能被認為可基本媲美此前主流的A100芯片。
不過,整體上硬件領域特別是AI芯片領域,國內受到的限制較多,為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短期內預計仍將以“跟隨戰略”為主。浦銀安盛基金國際業務部副總監、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基金經理俞瑾表示:“國內公司的機遇在于一旦形成局部的突破,就有可能利用中國市場的需求發展起來,這是重要的投資機遇。”
長期耕耘AI領域,浦銀安盛提供全球化投資布局方案
今年,對于AI領域的布局已經成為不少投資機構把握年初市場回暖機遇的重要一環。浦銀安盛基金基于多年來對于TMT、半導體、信息技術及游戲傳媒等行業的耕耘,也在積極把握住此次AI技術引領的市場浪潮。
目前浦銀安盛在AI領域的投資工具既包括俞瑾、石萍共同管理的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由羅雯管理的浦銀安盛中證滬港深游戲及文化傳媒ETF以及由秦聞管理的浦銀安盛科技創新優選混合,形成了覆蓋從主動到被動、從場內到場外、從國內到海外、從軟件應用層到硬件的多層次、全球化的AI投資解決方案。
把握AI又不限于AI,面對Sore帶來的新一波AI投資浪潮,浦銀安盛的AI投資解決方案以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視角,注重挖掘科技革命新時代具備長期成長紅利的證券,成為投資者構建全球化多層次投資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工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