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10:47 |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陸海新能主營業務為水力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培育的多元化可再生能源運營商,陸海新能自成立以...
可再生能源運營商陸海新能撤回深主板IPO。
3月8日深交所公告,廣西北部灣陸海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陸海新能”)2月28日申請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文件。根據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審核。
陸海新能主營業務為水力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培育的多元化可再生能源運營商,陸海新能自成立以來深耕于廣西區域,始終圍繞水力發電、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相關領域開展業務經營,致力于助力廣西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以及區域經濟綠色發展。
截至2023年3月31日,陸海新能已投產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裝機規模為104.04萬千瓦,已發展成為廣西國有企業可再生能源領域龍頭。目前陸海新能已儲備130萬千瓦風力發電、30萬千瓦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建設指標。
可再生能源發電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進入行業的資金壁壘很高,要求企業不但需要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同時需具備持續的項目開發建設和運營能力,因此大型央企與國企的競爭優勢較強。目前,以五大發電集團為代表的大型發電集團是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的主力,占據國內約40%的市場份額。
陸海新能深耕廣西市場,近年來持續擴大可再生能源業務規模,控股已投產裝機容量為104.04萬千瓦,其中水力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70.8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33.19萬千瓦,裝機規模與發電量在廣西區內均位于行業前列。
業績方面,2020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陸海新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09億元、8.9億元、9.27億元、1.2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98億元、2.76億元、2.87億元、-782.37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條件會導致陸海新能的經營業績下滑。2023年1至3月,陸海新能主營業務收入為1.23億元,凈利潤為-782.37萬元,主要系2023年第一季度廣西區內降水總體偏少、氣溫偏高、階段性氣象干旱嚴重等客觀氣候因素影響所致。
陸海新能主要利用水能、太陽能等自然資源從事發電業務,公司水力、光伏電站實際發電情況與水情、光照等自然條件直接相關,包括所在流域的降水量、來水情況、光照強度、光照時長等,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和季節波動性。
此外,陸海新能水力發電業務受河流豐枯影響較大,而公司水力發電業務主要成本為固定資產折舊和人工成本,在年度內及年度間相對均勻發生。收入的季節性波動和成本性質綜合導致了公司利潤的季節性波動,每年第一、四季度整體處于枯水期,公司可能會呈現季節性虧損。
股權結構上,陸海新能控股股東為西江集團,合計持有公司99.69%的股份。北港集團直接持有西江集團100%的股權,系西江集團的控股股東、陸海新能的間接控股股東。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廣西國資委直接持有北港集團100%股權,為陸海新能的實際控制人。
回顧其上市歷程,2023年9月陸海新能深主板IPO獲受理。本次IPO,陸海新能原計劃募資16億元,用于覃塘大嶺風電場、興賓橋鞏風電場一期、良慶那馬風電場、良慶河陽山風電場、廣西來賓市象州縣石龍光伏發電項目、柳州紅花水電廠電化學儲能項目。2023年10月,交易所發出首輪審核問詢函。但截至撤回IPO,陸海新能尚未回復首輪問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