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16:19 | 來源:中國網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鈞達股份在年報中稱,去年前3季度,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充分受益,經營業績持續增長。進入第4季度,光伏裝機迎來淡季,組件價格持續下行,進而影響產業鏈各環節盈利,尤其是P...
近日,鈞達股份發布2023年報。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186.57億元,同比增長60.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16億元,同比增長 13.77%;扣非凈利潤5.59億元,同比增長13.34%。
來源:鈞達股份2023年報
年報顯示,鈞達股份2023年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0.04億元,導致利潤總額減少10.04億元;獲得政府補助3.36億元,在凈利潤中的占比為41%。
記者注意到,相比2022年,鈞達股份的業績增速明顯放緩。2022年,鈞達股份營收和凈利增幅分別為304.95%和501.35%,凈利率也從上年的7.08%降至4.37%。
坦承“國內擴產節奏會放緩”
資料顯示,鈞達股份最早由汽車塑料配件起家,2021年通過收購捷泰科技實現轉型并進入光伏電池行業。
2023年,鈞達股份的光伏電池生產量和銷售量分別為30.63GW和29.96GW,分別同比增長180.24%和179.48%。與此同時,庫存量也由0.10GW攀升至0.61GW,同比增長510%。對此,鈞達股份表示,主要是2023年光伏電池行業快速發展,光伏需求持續增長以及公司產能擴張所致。
年報顯示,據lnfoLink統計,2023年,鈞達股份電池出貨量排名行業第4;在N型電池出貨方面,公司排名行業第1。
分季度看,鈞達股份的營收在去年2季度達到峰值,為54.54億元,隨后營收開始下滑,到第4季度已經降至42.77億元,環比下滑13.75%。公司凈利潤則在去年前3個季度持續攀升,分別為3.54億元、6.02億元和6.83億元,第4季度由盈轉虧,為-8.23億元,環比下滑220.49%。
對此,鈞達股份在年報中稱,去年前3季度,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充分受益,經營業績持續增長。進入第4季度,光伏裝機迎來淡季,組件價格持續下行,進而影響產業鏈各環節盈利,尤其是P型電池產能加速淘汰出清,盈利能力顯著下行。
受技術變革波及,鈞達股份去年對P型PERC電池相關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損失達8.94億元。至此,公司產能結構以N型為主。
鈞達股份的出海戰略也正在加速。今年2月,鈞達股份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招股書中,鈞達股份披露了海外產能擴張計劃,即公司將繼續擴大海外產能并建立全球銷售網絡,在不久的將來海外年產能達到14 GW。
針對2024年的產能規劃,鈞達股份管理層在2023年業績會上坦承,國內方面,籌劃的產能規模約40GW,整體擴產節奏會有所放緩;國際方面,目前選址重點在中東、東南亞等地。
股價近1年下跌近40%
值得注意的是,鈞達股份公布了史上最大手筆的現金分紅方案,即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7.5元(含稅),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然而,在公布分紅大禮包的同時,鈞達股份第三大股東蘇泊爾集團實控人蘇顯澤則拋出減持計劃。
3月13日,鈞達股份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股東蘇顯澤出具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為滿足個人資金需求,蘇顯澤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227.39萬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截至公告披露日,蘇顯澤持有鈞達股份1643.3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23%,為公司第三大股東。
早在2021年11月9日,蘇顯澤與嘉興起航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以7.19億元受讓嘉興起航持有的鈞達股份1875.95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13.70%。
當年9月,鈞達股份收購了捷泰科技51%股權,開始涉足光伏行業。受新能源板塊利好影響,鈞達股份的股價開始震蕩上行,蘇顯澤所持股份的市值也水漲船高。
不過,從2022年開始,蘇顯澤就開啟了減持之路。當年,蘇顯澤即減持100萬股,在總股本中的占比為0.71%;2023年3-4月期間,蘇顯澤再度減持1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64%。
此外,2023年6月,鈞達股份以100元/股的價格引入13名投資人,共計募資27.76億元,鎖定期為6個月。目前,上述投資人認購的股票已于2023年12月19日上市流通。除一些國資外,其他投資人也在陸續減持公司股份。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前光伏行業產能過剩,光伏產業鏈相關企業間競爭加劇,資本市場對整個板塊的估值也更趨理性。
iFinD顯示,鈞達股份的股價近1年內已下跌38%。關于鈞達股份的業績走勢及股價表現,中國網財經將持續保持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