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6 14:10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汽車市場供給充足,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單車銷售價格下滑和促銷力度加大對跨國車企盈利造成一定壓力...
近日,多家跨國車企陸續公布今年上半年經營情況?!蹲C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對比去年同期數據,保時捷、阿斯頓·馬丁、寶馬、日產等知名車企上半年銷量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汽車市場供給充足,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單車銷售價格下滑和促銷力度加大對跨國車企盈利造成一定壓力。此外,2023年上半年汽車市場整體盈利水平高于其他年份,也是造成2024年跨國車企盈利出現同比下滑的一大原因。”
多家車企銷量下滑
從具體數據來看,德國車企三巨頭上半年銷量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寶馬集團全球共交付121.34萬輛新車,同比下降0.1%。大眾汽車集團核心品牌和奧迪拖累了業績,奧迪今年上半年僅售出83.3萬輛汽車,比去年同期下降8.2%。梅賽德斯集團的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部門交付了近96萬輛汽車,同比下降6%。從日本頭部4家車企來看,僅馬自達上半年實現了銷量同比增長,豐田、本田和日產均同比下滑,其中本田銷量同比下滑幅度超過20%。
銷量的下滑直接反映在業績上。保時捷上半年在全球共交付15.59萬輛汽車,同比下滑6.8%;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4.6億歐元,同比下滑4.8%;營業利潤為30.6億歐元,同比下滑20.5%,阿斯頓·馬丁上半年總銷售量為1998輛,同比減少32%;營收為6.03億英鎊,同比減少11%;經調整的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6220萬英鎊,同比減少23%。
除了傳統燃油車品牌整體經營承壓,新能源汽車品牌特斯拉也表現堪憂。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交付同比下滑6.6%至83.77萬輛。
在中國新能源車企崛起和中國汽車行業內卷的背景下,原先風光一時的跨國車企在華業績也呈現下滑趨勢。
具體來看,寶馬集團的寶馬品牌上半年共計交付109.65萬輛,同比增長2.3%,其在華銷量卻同比下滑4.2%至37.59萬輛。上半年保時捷在華交付量為2.96萬輛,同比下降33%,遠超全球市場平均降幅。此外,上半年日產汽車累計銷量為33.9萬輛,還未達到去年全年的一半,其中,日產中國已連續五年銷量同比下滑。
受訪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跨國車企在華出現銷量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跨國車企被迫加入價格戰。二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已超50%,而在電動化領域,跨國車企的投入及研發明顯滯后。三是新興品牌搶占市場份額,跨國車企的品牌效應逐漸衰弱。
放緩電動化步伐
由于目前跨國車企在新能源車型的科研投入上得不到回報,不少跨國車企宣布將推遲新款電動汽車的發布計劃并且公布未來的企業發展戰略。
保時捷、福特汽車、通用汽車正在放緩電動車生產計劃。由于插電式電動汽車在歐洲等市場的銷售勢頭低于預期,保時捷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放棄此前設定的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車銷量80%的目標。“盡管未來幾年將推出多款備受期待的電動車型,但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速度比預期慢。”
福特汽車表示,公司此前制定的歐洲電動汽車發展目標過于激進,將放棄在2030年前實現歐洲車型全面電動化的目標。福特Model e電氣化部門首席運營官馬林?賈亞表示,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需求并沒有達到預期,因此福特將重新評估其在歐洲的電動汽車戰略。
通用汽車表示,將原計劃今年推出的別克品牌首款電動汽車延遲發布,并將密歇根州電動卡車工廠的投產時間推遲到2026年中期。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認為,由于電動汽車需求放緩,公司將無法實現到2025年底生產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未來電動汽車計劃將根據需求靈活調整。
此外,奧迪也宣布將在未來幾年擴展并升級混合動力產品線。同時,在主要車型細分市場保留燃油和電動車雙線布局。
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跨國車企仿佛陷入戰略的迷茫期。一方面不甘落后于新能源發展潮流,想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另一方面,利潤低于預期以及不同市場環境對于新能源車的需求有所不同,讓跨國車企難以抉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