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9 10:53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費率差異不變,依然出現時而A份額超C份額,時而C份額超A份額的動態場景。在這增減背后,機構的申贖動向似乎成為決定孰占C位的一大重要因素。...
近期,記者在調研中發現,此前作為“錦上添花”的基金新增份額——C份額,正在悄悄占領C位,并越來越受到多方市場主體的青睞。二季度甚至出現同一基金A份額被凈贖回,C份額卻逆勢被凈申購的現象。
C份額逆襲背后有何玄機?同一基金下的不同份額為何出現迥然有別的待遇?
機構偏好驅動C份額反超
從“錦上添花”,到成為基金份額的“中流砥柱”,問世較晚的C份額基金,近年來,憑借其快速發展,上演著越來越多的反超戲碼。
數據顯示,二季度,合煦智遠嘉選、嘉實資源精選、博時量化價值、平安估值精選等多只基金的C份額一舉超過A份額。
其中,合煦智遠嘉選的反超幅度尤為突出。截至二季度末,該基金C份額驟增至1.696億份,遠超A份額的0.12億份。而在一季度末,C份額僅有0.068億份,低于A份額的0.129億份。同樣實現反超的嘉實資源精選C份額較A份額多出約2300萬份,博時量化價值、平安估值精選旗下C份額較A份額略超約100萬份。
基金C份額得以反超的支撐主要是來自哪里?
有部分基金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道:“此前投資者對C份額知之甚少,隨著基金投教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人了解到C份額在短期交易場景下的低費率優勢。這可能是近年來C份額陸續反超的主要原因。”
不過,記者在采訪調研中發現,背后的邏輯似乎并沒有那么簡單。因為以上述基金為例,二季度末的C份額反超都不是自基金成立以來的首次出現。C份額的反超也并非遞進式的,而是與A份額之間存在著反復的較量。
費率差異不變,依然出現時而A份額超C份額,時而C份額超A份額的動態場景。在這增減背后,機構的申贖動向似乎成為決定孰占C位的一大重要因素。
從合煦智遠嘉選基金披露的二季報來看,C份額的大幅增加和反超基本就是由機構進場帶來的。二季度,合煦智遠嘉選獲得4家機構申購,合計申購份額約1.44億份。而該基金A份額二季度總共獲申購只有37.7萬份,因此可判斷,上述機構基本是通過C份額進場的。
上演贖A買C現象
除了反超A份額外,二季度,C份額還上演另一個略顯反常的現象。一樣的投資范圍和品種,基本同趨勢的凈值表現,部分基金卻出現A份額被凈贖回,C份額反而被凈申購這一迥然有別的現象。
例如,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LOF)二季度末A份額相較于一季度末,被凈贖回7.27億份,C份額卻逆勢獲凈申購超16億份,可謂冰火兩重天。
數據顯示,二季度報告期內,該基金A類份額凈值增長率為-14.93%,C類份額凈值增長率為-14.95%,同期業績基準增長率為-15.84%。逆勢被凈申購的C份額跌幅反而大于A份額。
再比如大成高新技術產業股票和大成新銳產業混合,兩只基金同樣出現類似的A、C份額申贖不一致情況。相較于一季度末,前者二季度A份額被凈贖回超7900萬份,C份額獲凈申購超2億份;后者二季度A份額被凈贖回超2500萬份,C份額獲凈申購超1500萬份。
與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LOF)不同的是,上述兩只基金二季度凈值表現相對好。前者A、C份額的凈值增長率均為6.3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2.86%;后者A份額凈值增長率為-0.28%,C份額凈值增長率為-0.4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1.35%。
無論是業績表現承壓基金,還是業績表現相對樂觀基金,都呈現出A、C份額的反向增減。這背后究竟是何邏輯?該如何理解這一現象?
記者采訪多位基金業內人士了解到,代銷渠道宣推導向和投資者行為等放慢的差異可能是導致兩種份額申贖差異的主要因素。
由于不同份額可能對應不同的代銷渠道,當他們對基金投資價值的看法產生分歧時,就容易出現申贖方向相反的情況;而由于A、C類份額投資者一個偏長期思維、一個偏短期思維,他們也容易采取完全不同的買賣行為。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認為,C份額出現逆勢凈申購的原因,也可能是短期投資者在市場行情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集中選擇短期交易導致的。
逆襲背后暗藏門道
早在去年,公募基金密集新增C份額成為業內的一大熱議現象。而如今,狂飆猛進的C份額更是悄然成為許多投資者、代銷渠道甚至基金公司布局的優選項。三方主體都對C份額青睞有加背后則各有門道,背后也透露出風險隱患。
投資者層面,C份額基金在短期投資交易層面的費率優惠是促使越來越多人選擇這一份額產品的重要動力。
代銷渠道層面,部分基金人士透露,C類份額收取的銷售服務費一般全部由代銷渠道收取,而不是像A份額一樣需要將申贖費用計入基金資產并和基金公司分成等。“這也是現在很多渠道更愿意發售C份額產品的原因。”
基金公司層面,選擇迎合代銷渠道需求新增C份額背后,似乎更多是基金公司做大規模的強烈訴求,以及在新基發行有所承壓之際,轉戰C份額進行二度持營的無奈之舉。而且,新增份額比起新發一只基金的成本也相對更低。
上述多重因素綜合下,C份額的逆襲,似乎是大勢所趨,并呈現欣欣向榮之態。但是,多位專業人士提醒,C份額的反超和逆勢增長背后可能也暗藏風險。
“C份額產品越受歡迎,意味著市場上偏向頻繁交易的短期投資者越多。”或許,對于代銷渠道和基金公司而言,C份額的增長是他們所樂見的。但是,對于基金經理和投資者而言,就未必美好了。頻繁申贖的C份額將不利于基金組合的穩定運作,對基金經理的投資會造成一定困難,進而影響基金凈值表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