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于訴訟大戰(zhàn)中的昔日風電巨頭華銳再遇風波。近日,一則“華銳風電被指控剽竊美公司技術面臨聯(lián)邦訴訟、最高面臨48億美元罰單”的消息在社交網絡不脛而走。1月8日,記者自華銳風電確認訴訟屬實。
1月8日,記者致電華銳風電證券部,對方向記者確認,訴訟確實存在,于1月8日開庭,暫時沒有最新公告。華銳風電公關負責人1月8日回復新京報記者郵件稱,有關此案的媒體對外聲明還需要等待公司董辦正式公告。
1月8日,\*ST銳電(1.580, -0.06, -3.66%)股價下跌0.61%,最新市值98.9億元。
被指技術剽竊 華銳風電在美被訴
1月8日,記者檢索外媒消息看到,美國聯(lián)邦檢察官指責華銳風電竊取美國超導公司AMSC技術剽竊。后者是位于馬薩諸塞州的一家公司,華銳風電曾是其最大客戶。該案周一(1月8日)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法院開庭,如果被判有過失,華銳風電可能面臨最高48億美元的罰款。
1月8日,上述華銳風電公關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發(fā)布報道的是《華爾街日報》,之前也和公司聯(lián)系過。1月8日,新京報記者向美國超導發(fā)去采訪郵件,目前尚未收到回復。
公開信息顯示,美國超導是一家行業(yè)領先的能源科技公司。在風力發(fā)電市場,公司通過先進的能源電子產品和工程以及支持服務,幫助制造商可以生產具有高度競爭力的風力渦輪機。
據美國超導官網介紹,美國超導和華銳風電于2005年開始合作,向華銳風電提供大量的風機設計和技術服務,同時為華銳數千臺風機提供電控核心部件和控制軟件。
據美國司法部官網2013年6月27日公布信息,華銳風電被控竊取美國超導公司知識產權,導致后者經濟損失超過8億美元。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FBI也介入該事件調查。
美國超導官網顯示,繼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調查后,美國司法部起訴華銳及其兩名員工,以及AMSC一名前雇員涉嫌偷竊AMSC商業(yè)機密并造成該公司超過8億美元的損失。華銳,其員工及AMSC前員工分別被指控密謀偷竊商業(yè)機密,偷竊商業(yè)機密及網絡欺詐。
對于相關訴訟,華銳風電2017年中報披露稱,當地時間2015年12月9日,美國威斯康星州地區(qū)法院就美國司法部起訴公司及三名自然人一案進行聆訊,公司聘請的美國律師前往參加了聆訊。美國司法部對公司及三名自然人提起刑事案件訴訟,訴稱公司及其他三被告在與美國超導公司及其關聯(lián)公司的業(yè)務往來中涉嫌電信詐騙、刑事版權侵犯、竊取商業(yè)機密以及共謀。截至目前,該案正在審理過程中,尚無裁決結果。
雙方在中美涉及多起訴訟
2017年中報顯示,華銳風電與美國超導(及其關聯(lián)公司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的訴訟“大戰(zhàn)”遍及美國威斯康星法院、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等多個戰(zhàn)場。
美國超導在官網也表示,在嘗試和華銳風電友好解決爭議未果后,美國超導于2011年9月訴諸法律行動。美國超導申請了仲裁,并以華銳風電及其關聯(lián)公司為被告向中國法院提起了3個民事訴訟,向華銳風電主張因其2011年3月違約和2011年6月美國超導發(fā)現華銳員工盜竊知識產權而導致的總計超過12億美元的合同履行和損失賠償。
在這場驚動美國司法部和聯(lián)邦調查局的訴訟大戰(zhàn)中,華銳風電并非總是一敗涂地。
根據公告,華銳風電 2011年10月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應訴通知書》,美國超導的關聯(lián)公司——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以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為由起訴公司,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案件于2014年9月15日開庭審理。
2015年4月23日,公司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判決駁回原告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公司于2015年5月21日收到蘇州超導不服一審判決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民事上訴狀》。根據華銳風電去年半年報,該案尚未裁決,正在審理中。
【影響】
外媒稱華銳風電或遭48億美元重罰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周一(1月8日)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法院開庭的該案中,如果被判有過失,華銳風電可能面臨最高48億美元的罰款。此外,美國超導在官網也表示,向華銳風電主張因其2011年3月違約和2011年6月美國超導發(fā)現華銳員工盜竊知識產權而導致的總計超過12億美元的合同履行和損失賠償。
對于昔日的風電老大華銳風電而言,這筆訴訟金額絕非小數目,對公司本期和后期利潤影響難以估計。
公開信息顯示,華銳風電是國內領先的風機制造商,成立于2005年。2009年,華銳風電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51萬千瓦,市場占有率25.3%,行業(yè)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三。2011年登陸上交所,曾因風電巨無霸的概念而在上市詢價程序報出了每股90元的IPO“天價”,創(chuàng)A股紀錄。
其后,華銳風電財務造假等事件爆發(fā)并被證監(jiān)會處罰,公司發(fā)展受挫,2015年一度巨虧超40億元,目前公司已被披星戴帽,股票簡稱“*ST銳電”。
東方財富(13.100, -0.10, -0.76%)網數據顯示,2013年、2015年和2016年,是華銳風電虧損最為嚴重的三年,分別虧損37.64億、44.52億、30.99億,三年合計虧損超百億。
華銳風電在2017年中報中稱,針對蘇州美恩超導有限公司及其關聯(lián)公司的前述行為,公司已做好應對準備,會利用法律武器嚴格捍衛(wèi)公司、公司的供應商、客戶及公司員工的合法權益。
【聚焦】
大連國資入主 華銳風電打響扭虧“保殼戰(zhàn)”
上市后的6年里,除了持續(xù)的巨額訴訟大戰(zhàn),華銳風電面臨的又一個難題在于內斗,直到2016年底,大連重工(4.250, -0.02, -0.47%)·起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連重工·起重”)成為華銳風電第一大股東,公司方才迎來喘息之機。
新東家實力雄厚。公開信息顯示,由大連國資委全資的大連重工·起重是國家重點企業(yè)之一,也是中國裝備制造業(yè)骨干企業(yè)。
據報道,大連市國資委副主任馮海波去年表示,華銳風電的歷史成績是值得肯定的,對于華銳風電的發(fā)展,國資委將在資源上、技術上、機制上給予大力支持。
華銳風電去年三季度報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4341.88萬元,同比下降88.23%;但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67億元,同比增長155.56%,再次實現扭虧為盈。
華銳風電得以扭虧,與賣資產關系密切,而新東家在資產交易中地位重要。
去年6月,華銳風電公告稱,與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重工機電設備成套有限公司簽訂《質量問題諒解備忘錄》,雙方最終認定的質量損失賠償金額為4.128億元;本次質量賠償事項完成后,將減少華銳風電負債4.12億元,增加華銳風電本期利潤4.12億元。
而在此前,華銳風電與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將公司全資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大連)臨港有限公司、華銳風電科技(大連)裝備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大連重工·起重。
賣資產對于華銳風電來說并不是新鮮事。也得益于賣資產,2014年為罕見盈利的一年。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華銳風電進行了一次重大債務重組和出售應收賬款,獲得13.58億的營業(yè)外收入,而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當年出現虧損9.05億。
在新領導層的主導之下,華銳風電這一昔日巨頭正在艱難復蘇,甚至已經開始重新啟動對外投資。去年8月,華銳風電公告稱,擬出資4000萬元成立新合資公司,該公司由大連市國資委牽頭,合資公司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1億元。
【觀察】
股價滑鐵盧從90元跌至1.64元
伴隨著持續(xù)性的巨虧,華銳風電的散戶們成為被割的韭菜。
2011年上市當年,華銳風電業(yè)績就出現變臉,凈利潤大跌超70%;2012年之后業(yè)績繼續(xù)惡化,出現前文所述巨額虧損。如今,華銳風電股價已從90元暴跌至一元股,成為A股名副其實的“絞肉機”。
對于華銳風電的暴跌,雪球上一位股民表示,主要原因在于上市時候估值過高,同類企業(yè)在海外估值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另有股民表示,自己在去年底買入了華銳風電,主要原因就是大連國資入主。上市公司目前已經虧了兩年,2017年持續(xù)盈利,不然就會面臨退市風險,大連國資一定會采取強有力的措施。
目前,關于前期華銳風電財務造假的投資者索賠仍在進行中。1月8日,新京報記者自上海創(chuàng)遠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處獲悉,該案前期已有若干投資者獲得兩審勝訴判決。其仍在繼續(xù)推進華銳風電投資者索賠案。許峰認為,根據《證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在2012年4月11日至2013年3月7日期間買入華銳風電,并且在2013年3月7日之后賣出股票或繼續(xù)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可參與此次索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