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8/0130/20180130093656977.jpg)
銀監會補監管制度短板穩步疾行。
1月25日至26日,銀監會召開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會議指出,大力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是2017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2018年工作部署中提出“硬性約束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的要求。
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銀監會針對銀行銷售專區雙錄規定、融資擔保公司監管、信托登記管理、政策銀行監管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密集落地。尤其是1月5-6日,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里,銀監會接連發布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委托貸款管理辦法以及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三項重磅文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記者表示,在2017年通過“三三四十”專項治理對一些突出問題的風險化解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礎上,有必要形成監管制度進一步夯實,轉化為長期機制,防止問題反彈。
2017年4月,銀監會引發《關于切實彌補監管短板 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明確26項彌補監管制度短板項目。記者了解到,針對銀行業的新變化,銀監會還補充了41項對特定機構和具體業務的規章制度。目前,多項規制已經出臺或公開征求意見。
股權、資本等七大領域補短板
銀監會補短板主要涉及七大領域:股權監管、跨業金融產品、資產管理業務、流動性風險、信貸質量、資本監管以及信息披露。
公司治理是“牛鼻子”。銀監會指出,加強股東和股權管理即是強化風險源頭遏制。“堅決打擊各類規避股東資格審查,利用控制權不正當干預經營決策,通過關聯交易獲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在《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中,銀監會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資格、參控股機構數量等要求。在強化準入方面,穿透識別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所有權人,并審查其資質;加強關聯關系審查,防止通過委托他人代持股權、關聯方與一致行動人聯合持股等方式規避股東資格審查的行為;加強資金來源審查,確保入股資金為投資人自有資金,來源合法合規。并對違規開展關聯交易、利益輸送以及濫用股東權利等方面進行規范。
銀行跨業業務越來越多,與信托、券商、基金等多個市場合作密切,但相關領域監管制度不完善或存在空白,導致監管套利屢禁不止。近日,銀監會相繼對委托貸款、銀信合作等跨業金融領域進行規范,重點要求足額計提資本和撥備,減少嵌套與通道,控制資金流向、加大杠桿、拉長鏈條和監管套利等行為。
在人民銀行牽頭下,一行三會對金融機構資管業務的統一規則正在征求意見中,重點針對資管業務中的結構復雜、剛性兌付、期限錯配以及各類產品監管標準不統一等問題。記者了解到,銀監會同時在研究制定理財及信托業務監管配套細則。
流動性風險往往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17年城商行年會上,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強調,流動性風險始終是對中小商業銀行最具有威脅的風險,也最易引發系統性、區域性風險。銀監會副主席曹宇也指出,有的城商行規模雖然很大,但是負債資金一半以上靠金融市場籌集,積累了很大的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一有風吹草動,生存面臨危機。曾剛建議,在借鑒國際標準的基礎上,引入新的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和工具,降低過度依賴短期同業批發融資和嚴重期限錯配的銀行機構,特別是中小銀行的流動性風險。要求商業銀行建立集中提款應急機制,開展流動性風險壓力測試,制定處置預案并開展模擬演練。
信貸質量分類不準確、多頭授信和過度授信等是“老大難”問題。對此,銀監會研究制定了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聯合授信管理以及資產風險分類等相關規則,防范信貸“壘大戶”、“搭便車”等行為。
資本是防范銀行風險的主要監管工具。針對部分銀行業機構如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資本監管方面長期存在的制度空白和約束力不強的問題,銀監會專門制定發布了針對這三類特定機構的監管制度。
通過加強信息披露,可以提升市場約束力。銀監會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提出系統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并研究建立更全面更及時的銀行業機構信息披露要求。市場人士也不難發現,行政處罰信息不再捂蓋子,而是充分披露對市場震懾警示。在重大監管政策與行動方面,主動溝通機制也越來越充分。
綜合評估制度市場影響
記者了解到,一項監管規制的出臺,在起草階段銀監會先進行全面調查,由銀監局成立專項工作小組進行充分調研,部分測算工作由商業銀行提供數據。規制正式發布實施前向市場征求意見,對于市場關切問題進行跟蹤評價市場影響。
此外,這些制度也并非只考慮銀行市場的影響。上述人士介紹,這些規章制度必須考慮對整個金融市場乃至經濟和社會大框架下統籌兼顧,充分評估各項制度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影響。
一些重大監管政策通常在周五晚間或周末發布。一位城商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嚴監管的趨勢在三到五年內都不會發生變化,不少監管文件早已擬好,然后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外發布,周末發布能夠給予市場充分的時間消化理解。
嚴監管下銀行業發展呈現新特點:據銀監會披露,在2017年全年新增貸款增長12.6%的情況下,銀行業總資產只增長8.7%,說明銀行業正在轉變過去依靠同業等業務擴張的發展模式,商業銀行同業資產負債自2010年來首次收縮,同業理財比年初凈減少3.4萬億元。銀行理財少增5萬多億元,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少增約10萬億元。表外業務總規模增速逐月回落,100多家銀行主動“縮表”。
嚴查“貓鼠一家”、“監守自盜”
記者注意到,在浦發銀行(13.420, -0.04, -0.30%)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中,除當事機構被處罰外,四川銀監局原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責任人也被銀監會黨委嚴肅問責,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因為四川銀監局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相關風險線索等問題未全面深查,監管督導不力,對其監管評級失真。
在1月26日-27日召開的銀監會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暨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銀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出,在2017年構建公私分開、履職回避“防火墻”,加大監管履職問責力度等要求的基礎上,堅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重點查糾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及金融信貸中涉及銀行業監管的失職失責問題。
此前,原中紀委第七紀檢監察室主任李欣然和原中紀委組織部部長周亮分別于2017年9月和11月奔赴銀監會,分別出任中紀委住銀監會紀檢組組長和銀監會副主席。這一人事變動顯示銀監系統紀檢工作將不斷深入。
在上述黨風廉政會議上,李欣然表示,緊盯選人用人、審批監管、金融信貸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腐敗問題,重點查處“貓鼠一家”、“監守自盜”的腐敗案件。
“我們了解的情況,2017年銀監會都沒有人下海到機構去任職的。”一位接近監管部門人士透露。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