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 08:24 | 來源:未知 | 作者:高偉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蹣跚起步到茁壯成長,上銀基金即將迎來5歲生日,然而,該基金卻時隔兩年后再迎人才流失的苦痛
《號外財經》訊
從蹣跚起步到茁壯成長,上銀基金即將迎來5歲生日,然而,該基金卻時隔兩年后再迎人才流失的苦痛。
據《號外財經》統計,短短三周時間,上銀基金竟然痛失兩員大將:
2018年3月28日,常璐離職,他歷任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有限公司制造業研究部高級分析師,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華夏久盈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權益三部投資經理,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研究部副總監兼研究總監。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底擔任上銀鑫達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上銀新興價值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仔細算來,常璐在上銀基金的任職年限不過0.31年。
2018年4月13日,謝新離職,他歷任綿陽市商業銀行債券投資交易員,興業銀行資金中心債券投資交易副處長,上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事業部總監、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任上銀慧添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謝新在上銀基金待的時間也不長,算起來也僅為1.27年。
《號外財經》注意到,目前,上銀基金僅余3名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2.38年,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任職最大年顯不超過3年。Wind數據顯示,該基金公司的團隊穩定性數系數為0.5,據較差,今年以來的基金經理變動率高達40.00%。
短時間內有兩名基金經理離職,這一幕對上銀基金來說似曾相識。
《號外財經》發現,上銀基金在2015年也曾初夏短時間基金經理集體撤離事件:2015年5月25日,原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高云志離職,在公司任職基金經理年限為1.05年;2015年6月15日,原上銀新興價值成長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慕浩離職,在公司任職基金經理年限為0.38年;
2015年6月15日,還有一名基金經理同時離職,原上銀慧財寶貨幣市場基金基金經理陳玥離職,在公司任職年限為1.30年。
作為第13家銀行系基金公司,上銀基金的股東結構并不復雜,上海銀行持股占90%,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則占10%。雖然背靠著上海銀行這棵大樹,但上銀基金的發展腳步并不算快。自2013年8月13日成立以來,該司旗下僅有7只基金,3只貨幣型基金和2只混合型基金、2只債券型基金,管理規模560.23億元。從產品類型上看,規模卻有著天壤之別:2只混合型基金合計4.65億元,占比不足1%。而行業內平均每家公司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規模為173.09億元,在121家基金公司排名第106名;行業內平均每家公司的混合型基金的數量為24.79只,在121家基金公司排名第110名。
《號外財經》特別注意到,上銀基金旗下管理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僅趙治燁一人,而行業內平均每家公司混合型基金配置的基金經理為10.66人,在121家基金公司排名第115名。
在今年4月初,上銀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唐云曾公開表示,上銀基金是一家提倡過程導向的公司,過程重于簡單的目標。“在人才培養、公司治理上,我們一直秉持穩扎穩打、合理追求的理念,把包括投研在內的所有環節都打通、做扎實,通過累積效應,時間自然會給出滿意的答案。”他說,“目前公募業務是兩條腿走路,固收類產品跑得快一些。未來我們計劃加大權益類產品的投入力度,逐步擴建優秀的團隊,構建合理的晉升機制和激勵措施,在保證固收業務健康發展的基礎上,穩步提升權益類投資的實力。”
然而,時間卻給出了人們不想看到的答案。號外財經認為,上銀基金目前面臨的不是在擴建優秀的團隊,而是怎樣建設投研團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