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地鐵越建越好,但乘客越來越少是一個事實。歸根結底,缺乏數據、與乘客缺乏連接而導致體驗不好是根本原因。面對這種局面,各地公交地鐵打破天花板思維,聯手互聯網平臺求新求變,已經有初步成果。這種改變背后的行業意義和社會意義已經凸顯。 4月18日在杭州舉行的“科技創新 低碳出行”2018公共交通出行峰會上,筆者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有將近500萬乘客下載了上海地鐵“metro大都會”APP,綁定了支付寶掃碼進站,這意味著上海四分之一的乘客已經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作為全國乃至全球公交地鐵里程數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改變具有標志性意義。
從解決成噸的零錢開始
其實,早在去年12月,上海申通地鐵(8.690, 0.00, 0.00%)集團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螞蟻金服達成戰略合作時,就集中亮相了多項“黑科技”,包括阿里巴巴最新研發的語音購票、刷臉進站、智能客流分析等,未來將逐步應用于上海地鐵。目前,乘客在上海南站地鐵站已經可以用上語音購票了,不用知道具體站點,只需說出目的地,售票機會自動推薦站點,語音確認后即可完成購票,比如說“我要去東方明珠(17.780, -0.04, -0.22%)”,則推薦前往“陸家嘴(17.930, 0.08, 0.45%)”。
不僅是上海,還有北京、杭州、武漢、西安的市民乘坐地鐵時也可以用支付寶掃碼或者付款,這意味著支付寶和大出行行業開始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觸網”。全國來看,已經有超過50個城市的市民可以通過支付寶或者當地公交地鐵APP實現掃碼乘車。
這種改變反映了公共交通在城市出行中的角色。來自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機動車保有量共3.10億輛,私人小型汽車數量為1.7億輛,表現出穩步的增長態勢,城市交通機動化、私人化程度不斷提高,加劇了道路擁堵情況。因此,公共交通成為緩解日益緊張的交通壓力的有效手段。
公交地鐵角色重要,但怎么升級轉型?高頻、小額,這讓支付成了公交地鐵升級的第一個問題,也是互聯網公司最開始發揮價值的地方。
“以前我們面對成噸成噸的零錢,看著是錢,實際上很費錢。”江西九江公交集團負責人的苦惱引發了很多公共交通企業的共鳴,“倉庫盛不下,銀行不愿收,只能拿硬幣來支付供貨商的貨款,四五十萬的硬幣,一輛皮卡才拉走。”
在今年1月19日,九江公交接入了支付寶掃碼乘車,成噸的硬幣開始逐漸減少。率先接入掃碼乘公交的杭州,改觀更明顯:以往,零錢約占公交票款金額的48%,公交公司需要專門聘請 200人的團隊負責清點零錢。隨著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手段的使用,零錢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大大節省了公交公司的日常開支。
不僅是北上廣深杭這樣的一線城市,很多中小城市的公交地鐵,也在接入移動支付。螞蟻金服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表示,未來一年,這個范圍將擴大到超過100個城市,除了大中型城市,很多三四線及以下城市都將實現掃碼乘公交。
互聯網公司搭臺子,
跟公交地鐵一起找路子
零錢問題只是解決了公交公司的初級需求,推動大出行互聯網+進程才是螞蟻金服這樣的科技企業目前的重點所在。經過幾年探索實踐,互聯網公司搭臺子成了一個共識。螞蟻金服公共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劉曉捷說,“這幾年在公交地鐵領域的鉆研探索讓我們意識到,互聯網跟傳統行業的結合比如考慮行業共贏,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給消費者、行業、社會帶來價值”。
此前,公交出行一直是個傳統行業,刷卡、投幣等運營了二三十年,有著比較固定的“游戲玩家”、服務模式和利益格局。推進移動公交,不僅意味著技術方面的探索,還考驗著互聯網企業在產業協同方面的智慧。
“如果支付寶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不做這件事,可能沒有其它企業愿意做這樣的事情”。在廣州羊城通副總經理蘇浩偉看來,移動支付接入公交不只是解決乘車問題,更是在激活公交行業。螞蟻金服和它的合作伙伴像是一群行業拓荒者。
“如果說互聯網公司和公交地鐵集團像公路,那么合作伙伴更像是橋梁”,過去一年多來,佳都數據與螞蟻金服合作,在廣東的大型城市推進支付寶電子公交卡的運營。在佳都數據董事長譚寧看來,這給佳都科技(9.320, -0.08, -0.85%)帶來的益處不只在于“賺錢”,而是借此提升了服務能力,讓佳都逐步從機具和系統集成商,成長為大數據應用服務商。同樣,同為公交領域合作伙伴的公交云、小碼聯城、通卡聯城等公司也獲得快速成長。
杭州市民卡中心董事長徐曉用數據為這種生態的力量佐證。2017年5月23日,杭州市民卡與支付寶合作上線了“杭州通支付寶電子公交卡”,7個月即開卡超過330萬,截至2018年3月底,杭州通支付寶公交卡累計開卡472萬張,“相當于半年干了以前兩年的活兒。”
互聯網跟公交地鐵的融合不止于把實體卡搬到網上來。“我坐的公交車經過一家盒馬鮮生,那么能不能推送給我一個盒馬的券?對于不同乘車習慣的乘客,公交公司能不能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給不同的優惠?這些優惠,能不能成為公交地鐵公司的‘廣告位’,對外招商?” 在業界人士看來整個生態體系的助力才是阿里所代表的互聯網科技能力跟出行行業產生真正“化學反應”的優勢。
而劉曉捷表示,除了基礎的支付等服務,支付寶正在與生態合作伙伴、阿里體系的其他兄弟公司一起探索“實時公交”、“地鐵WIFI”等增值服務。這個過程會幫助公共交通行業從“連接”到“融合”、實現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升級。面向未來,無論對于消費者還是行業甚至整個城市管理,前景都非常值得期待。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