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環保和水處理龍頭碧水源(11.970, 0.00, 0.00%)披露2018半年報,公司營業收入38.5億,同比增長33.1%,歸母凈利潤3.7億,同比下降了31.6%。半年報公告后,多家券商發布研報表示,碧水源釋放的業績明顯低于此前市場的預期。
除了低于預期的業績,作為環保和PPP領域龍頭企業,在當前經濟形勢和融資環境下,公司的資產負債數據,特別是資產和負債的質量,是市場關注的重中之重。
新浪財經在查閱公司半年報、以及之前歷年的財報后發現,部分資產的會計處理存在隱藏“業績雷”的可能,尤其值得投資者警惕。
2018半年度財務報表顯示,在公司資產項中,無形資產占比最大,目前該科目賬面價值為230.28億元,具體包括土地使用權、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和特許經營權四項,其中,特許經營權的賬面價值最大,該項2018年6月末余額為218.3億元,在無形資產中的占比高達95%。
所謂特許經營權,是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授權投資企業在一定期限內對公共服務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運營和管理維護的一種特許經營的權利,同時允許投資企業向用戶收取一定費用或者給予投資企業一定數額的補償,用于投資企業收回成本并獲取投資收益。
新浪財經注意到,以特許經營權為主的無形資產,伴隨2015年前后PPP模式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和普及,乘著PPP的東風,出現了幾何級數的增長。根據Wind數據的統計,碧水源無形資產余額在四年左右的時間內,漲幅達到百倍。
碧水源歷年無形資產余額碧水源歷年無形資產余額
資料顯示,政府授權碧水源運營相關環保項目一般為期8-30年。然而,無論是8年期還是30年期,隨著剩余經營時間的變短,特許經營權對應的無形資產價值也將相應減少,因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逐期對該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和減值等會計處理。
那么,碧水源是如何對巨量的無形資產進行計提的呢?
新浪財經發現,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僅攤銷1.32億元,占全部無形資產賬面價值不到千分之六,而無形資產的減值準備更是為0。即使考慮到其中一部分資產尚在建設、未進入特許經營期無需攤銷,這樣的極低比例也十分異常。
2018H1碧水源無形資產攤銷減值情況2018H1碧水源無形資產攤銷減值情況
2018上半年,碧水源的無形資產攤銷比例異常偏低,那么在此之前,相關科目又是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的呢?
Wind數據顯示,在2015年前后公司無形資產出現巨量上漲后,對無形資產的攤銷也開始增加,2014年至2016年分別為1000、2000和4000多萬元,2017年攤銷速度加快,達到1.5億元。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能清楚看到,相對于無形資產的絕對值和增幅,攤銷額和攤銷比例一直處于極低的水平,特別是在2018年上半年,無形資產總量還在增加的情況下,攤銷額反而出現下降,兩者之間的變動方向發生了背離。
這些看上去反常的會計處理,不得不讓人懷疑是不是為了當期利潤,而有意為之。
碧水源歷年無形資產攤銷碧水源歷年無形資產攤銷
不盡合理的會計處理,很可能導致在未來出現因攤銷加快或減值增加,進而影響公司凈利潤、甚至出現虧損而爆發業績“炸雷”。
埋下的不僅是利潤和業績的隱患。
早在2016年,知名經濟學家管清友等專家和學者就曾指出“無形資產領域可能將出現泡沫”,各類無形資產的評估和計提,一直也是市場所關注和擔心的問題之一。
對于碧水源來說,由于無形資產已經成為其凈資產、甚至是總資產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一旦出現加速攤銷或減值,公司目前接近60%的負債率將會迅速抬高,財務指標的惡化無論是對日常經營、償債壓力、或是融資難度,都將直接產生不利影響,這對于碧水源等環保類企業而言,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2018年上半年,碧水源新簽訂單EPC類145億元、BOT類165億元,訂單金額并未出現放緩,源源不斷的新增血液使得公司在無形資產攤銷的比例上一直可以維持在較低水平。不過,隨著業務體量的大幅增加和宏觀形勢的劇烈變化,這樣的狀態還能維持多久,市場將拭目以待。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