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10:05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入股“法拉第未來”,到“恒大法拉第未來”掛牌,不過短短兩月間,賈躍亭賭上未來的造車公司正一步步打上恒大烙印,許家印為何不懼怕成“孫宏斌第二”?這筆生意到底值不值?
從入股“法拉第未來”,到“恒大法拉第未來”掛牌,不過短短兩月間,賈躍亭賭上未來的造車公司正一步步打上恒大烙印,許家印為何不懼怕成“孫宏斌第二”?這筆生意到底值不值?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并首發,作者:田栩冰,編輯:陳澗,設計:甄開心,實習生:陳雪瑩
恒大投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剛好兩個月,市場風向似乎已經悄然變化。
尤記得兩個月前,恒大健康以67.5億港元成為FF第一大股東時,許家印被嘲笑成“為賈躍亭接盤”,成了 “孫宏斌第二”。
如今,FF已經成為恒大版圖中的重要一部分。8月14日,在許家印赴美考察FF總部后的一個月,恒大收編FF中國總部,由睿馳汽車更名而來的“恒大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恒大FF)正式揭牌,其未來的產能被規劃為500萬輛。
而短短兩個月間,當初出資收購FF的恒大健康,其市值從約400億港元迅速飆升至目前逾1300億港元。
但值得關注的是,恒大的新能源造車之路才剛開始,在這個拼資金、拼技術的戰場上,花出去的錢只會更多。恒大做的這筆生意,到底值不值?
許家印得到了什么?
波折不斷的FF,正準備向市場推出第一款量產車FF91。
FF91在近期的私密品鑒會上售價200萬元,官方曾明確表示其“定價不會對標特斯拉,產品則對標賓利、勞斯萊斯”。在性能上,FF91還是與特斯拉較勁,處處要“比特斯拉好一點”。
此前,受債務所困,FF一度陷入生產停滯。獲得恒大輸血后,供應鏈和生產進度才得以進入正軌。被注入資金后的FF,造車不斷有新進展,對FF一邊倒的不看好已經開始有所松動。
在8月中旬的私密品鑒會上, FF91不提供現場試駕,仍有半數以上的VIP用戶繳納5萬元購車定金。曾有預購車主向《證券日報》表示,“這個產量在富豪圈里稍微賣一賣就賣完了。有些消費者質疑價格太高,人家本來也沒打算做大眾消費生意。”
一位接近汽車行業的人士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分析,“FF91堆疊了大量豪車配置和技術,雖然是做加法,但起碼還是造車新勢力當中,對制造工藝比較有敬畏之心的。”
今年7月,許家印趕赴FF總部進行考察,并認可了FF91的性能。回到國內后,立刻收編FF中國總部睿馳汽車,更名為“恒大法拉第未來”,將全面負責FF在中國的技術研發及所有生產經營管理。
新公司的揭牌儀式上,高管陣容亮相,其中包括恒大集團總裁夏海鈞,恒大高科技集團副總裁彭建軍、袁仲榮,原廣汽豐田副總經理高景深,以及原北汽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皓等。而在此之前,恒大已經先后注冊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廣東)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銷售(廣東)有限公司等,法人代表均為彭建軍,賈躍亭的話語權正一步步被削弱。
許家印順利接手FF,并不像表面上對FF汽車的認可那么簡單。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恒大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長期規劃。高科技在恒大的新戰略中被視作“龍頭”,未來十年恒大將投資1000億元用于新能源等重點領域,FF將成為恒大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落地窗口。
揭牌儀式當晚,恒大健康公布的FF十年規劃,也不可謂不宏大: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目標在2028年后,年產能計劃達到500萬輛。
其次,許家印以恒大健康為收購FF的主體,也考慮到了FF對上市公司市值的拉升。回看6月底,恒大以67.5億港元的投資獲得FF近半數股份,當時FF的估值只比美團收購時的摩拜多了個零頭。少量資金盤活了FF的資源,市場信心也隨著FF回血逐漸走強。
恒大健康收購FF的消息公開次日,其市值從約400億港元單日上漲至660億,此后持續上漲,目前總市值已超過1300億港元。
隨著入主FF,一些隱性資產也被恒大納入囊中。4月上旬,恒大協助FF以底價約3.64億元,競得廣州南沙一塊約601畝的制造業用地。6月底,據東方財富(13.050, 0.17, 1.32%)網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恒大關聯方拍得FF地塊旁的一片住宅用地。隨著FF生產的推進,工業區發展、周邊商圈及住宅區的建設,將為恒大帶來新一輪收益。
從資本收益的角度看,許家印對FF的投資,已經賺得缽滿盆盈。
接盤俠的可能性
然而,造車只有資金和技術,還是遠遠不夠。恒大和FF的造車夢是否真能實現,依然迷霧重重。
產能是第一道難關。
盡管恒大對十年后“年產500萬輛”的規劃信心十足,但從FF造車的進度來看,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唯一開工的美國漢福德工廠,僅能進行小批量的整車組裝。而FF在中國規劃的五個生產基地也僅有南沙地塊獲批,想要開工還需要生產資質的審批、一系列的工廠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招募。
外界也普遍認為恒大FF這次“吹得太大”。
產能一直是新能源車企的痛點,特斯拉一直掙扎在Model 3周產5000輛的產能線上,因追趕產能甚至出現了質量下滑的情況,一批新的Model 3返工率高達86%。即便是傳統車企如比亞迪(44.630, 1.18, 2.72%)、上汽,全年的新能源車產銷量也不過剛超出十萬大關。
要生產500萬輛車,按照特斯拉的現行產能標準,FF至少需要二十家特斯拉級別的超級工廠才能實現,單是工廠建設的投入就已是一筆天文數字。
即便產能達到恒大的預期,FF要進入終端市場仍有一道阻礙——高價電動汽車的市場需求尚不清晰。
售價逾百萬的純電動車并不多見,已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就只有特斯拉。以中國市場為例,特斯拉的銷售表現一直低于預期,主要是因為低產能和高關稅推高了價格。未來售價預計低于30萬元的Model 3,被特斯拉認為是在華實現規模增長的希望。
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主流,仍被低端車型牢牢占據。7月的新能源車銷量榜單中,前十名的車型售價均在35萬元以內,占據榜首的車型是不足7萬元的江淮IEV。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中,定位最高端的蔚來ES8也僅售44.8萬元,同時還推出了能節省10萬元的換電版,為自己爭取更多用戶。
從豪華品牌到平民品牌,從傳統勢力到新勢力,車企無一例外地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十分謹慎,只因一個共同的問題擺在眼前:新能源車的技術和市場尚未培育成熟,眼下高端需求是否真的已經出現?
外部的定位市場尚存疑竇,FF內部的隱患也遠未消除。
有過“老賴”前科的賈躍亭作為FF技術輸出的負責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FF品牌的可信度。對于初創的造車企業而言,可信度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種子用戶,事關生死存亡。即便是馬斯克,擁有“硅谷鋼鐵俠”、SpaceX和超級高鐵三重信譽光環加持,也免不了因產能跳票、連年虧損等問題陷入信用危機,險些被股東們“開除”。
或許賈躍亭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信用問題會對FF產生不良影響,主動承諾由其個人承擔樂視十幾億元的債務。任何創業都需要長期的全心投入,重資金、重技術的造車事業尤甚,債務火燒眉毛的賈躍亭,是否能平衡好其中的長遠利益和短期收益?
對此,許家印或許也捏著一把汗。
從入股“法拉第未來”,到“恒大法拉第未來”掛牌,不過短短兩月間,賈躍亭賭上未來的造車公司正一步步打上恒大烙印,許家印為何不懼怕成“孫宏斌第二”?這筆生意到底值不值?
本文由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原創并首發,作者:田栩冰,編輯:陳澗,設計:甄開心,實習生:陳雪瑩
恒大投資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剛好兩個月,市場風向似乎已經悄然變化。
尤記得兩個月前,恒大健康以67.5億港元成為FF第一大股東時,許家印被嘲笑成“為賈躍亭接盤”,成了 “孫宏斌第二”。
如今,FF已經成為恒大版圖中的重要一部分。8月14日,在許家印赴美考察FF總部后的一個月,恒大收編FF中國總部,由睿馳汽車更名而來的“恒大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恒大FF)正式揭牌,其未來的產能被規劃為500萬輛。
而短短兩個月間,當初出資收購FF的恒大健康,其市值從約400億港元迅速飆升至目前逾1300億港元。
但值得關注的是,恒大的新能源造車之路才剛開始,在這個拼資金、拼技術的戰場上,花出去的錢只會更多。恒大做的這筆生意,到底值不值?
許家印得到了什么?
波折不斷的FF,正準備向市場推出第一款量產車FF91。
FF91在近期的私密品鑒會上售價200萬元,官方曾明確表示其“定價不會對標特斯拉,產品則對標賓利、勞斯萊斯”。在性能上,FF91還是與特斯拉較勁,處處要“比特斯拉好一點”。
此前,受債務所困,FF一度陷入生產停滯。獲得恒大輸血后,供應鏈和生產進度才得以進入正軌。被注入資金后的FF,造車不斷有新進展,對FF一邊倒的不看好已經開始有所松動。
在8月中旬的私密品鑒會上, FF91不提供現場試駕,仍有半數以上的VIP用戶繳納5萬元購車定金。曾有預購車主向《證券日報》表示,“這個產量在富豪圈里稍微賣一賣就賣完了。有些消費者質疑價格太高,人家本來也沒打算做大眾消費生意。”
一位接近汽車行業的人士向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分析,“FF91堆疊了大量豪車配置和技術,雖然是做加法,但起碼還是造車新勢力當中,對制造工藝比較有敬畏之心的。”
今年7月,許家印趕赴FF總部進行考察,并認可了FF91的性能。回到國內后,立刻收編FF中國總部睿馳汽車,更名為“恒大法拉第未來”,將全面負責FF在中國的技術研發及所有生產經營管理。
新公司的揭牌儀式上,高管陣容亮相,其中包括恒大集團總裁夏海鈞,恒大高科技集團副總裁彭建軍、袁仲榮,原廣汽豐田副總經理高景深,以及原北汽新能源汽車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皓等。而在此之前,恒大已經先后注冊恒大法拉第未來智能汽車(廣東)有限公司、恒大法拉第未來汽車銷售(廣東)有限公司等,法人代表均為彭建軍,賈躍亭的話語權正一步步被削弱。
許家印順利接手FF,并不像表面上對FF汽車的認可那么簡單。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恒大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長期規劃。高科技在恒大的新戰略中被視作“龍頭”,未來十年恒大將投資1000億元用于新能源等重點領域,FF將成為恒大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落地窗口。
揭牌儀式當晚,恒大健康公布的FF十年規劃,也不可謂不宏大: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目標在2028年后,年產能計劃達到500萬輛。
其次,許家印以恒大健康為收購FF的主體,也考慮到了FF對上市公司市值的拉升。回看6月底,恒大以67.5億港元的投資獲得FF近半數股份,當時FF的估值只比美團收購時的摩拜多了個零頭。少量資金盤活了FF的資源,市場信心也隨著FF回血逐漸走強。
恒大健康收購FF的消息公開次日,其市值從約400億港元單日上漲至660億,此后持續上漲,目前總市值已超過1300億港元。
隨著入主FF,一些隱性資產也被恒大納入囊中。4月上旬,恒大協助FF以底價約3.64億元,競得廣州南沙一塊約601畝的制造業用地。6月底,據東方財富(13.050, 0.17, 1.32%)網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恒大關聯方拍得FF地塊旁的一片住宅用地。隨著FF生產的推進,工業區發展、周邊商圈及住宅區的建設,將為恒大帶來新一輪收益。
從資本收益的角度看,許家印對FF的投資,已經賺得缽滿盆盈。
接盤俠的可能性
然而,造車只有資金和技術,還是遠遠不夠。恒大和FF的造車夢是否真能實現,依然迷霧重重。
產能是第一道難關。
盡管恒大對十年后“年產500萬輛”的規劃信心十足,但從FF造車的進度來看,形勢不容樂觀。目前唯一開工的美國漢福德工廠,僅能進行小批量的整車組裝。而FF在中國規劃的五個生產基地也僅有南沙地塊獲批,想要開工還需要生產資質的審批、一系列的工廠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招募。
外界也普遍認為恒大FF這次“吹得太大”。
產能一直是新能源車企的痛點,特斯拉一直掙扎在Model 3周產5000輛的產能線上,因追趕產能甚至出現了質量下滑的情況,一批新的Model 3返工率高達86%。即便是傳統車企如比亞迪(44.630, 1.18, 2.72%)、上汽,全年的新能源車產銷量也不過剛超出十萬大關。
要生產500萬輛車,按照特斯拉的現行產能標準,FF至少需要二十家特斯拉級別的超級工廠才能實現,單是工廠建設的投入就已是一筆天文數字。
即便產能達到恒大的預期,FF要進入終端市場仍有一道阻礙——高價電動汽車的市場需求尚不清晰。
售價逾百萬的純電動車并不多見,已實現大規模量產的就只有特斯拉。以中國市場為例,特斯拉的銷售表現一直低于預期,主要是因為低產能和高關稅推高了價格。未來售價預計低于30萬元的Model 3,被特斯拉認為是在華實現規模增長的希望。
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主流,仍被低端車型牢牢占據。7月的新能源車銷量榜單中,前十名的車型售價均在35萬元以內,占據榜首的車型是不足7萬元的江淮IEV。互聯網造車新勢力中,定位最高端的蔚來ES8也僅售44.8萬元,同時還推出了能節省10萬元的換電版,為自己爭取更多用戶。
從豪華品牌到平民品牌,從傳統勢力到新勢力,車企無一例外地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十分謹慎,只因一個共同的問題擺在眼前:新能源車的技術和市場尚未培育成熟,眼下高端需求是否真的已經出現?
外部的定位市場尚存疑竇,FF內部的隱患也遠未消除。
有過“老賴”前科的賈躍亭作為FF技術輸出的負責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FF品牌的可信度。對于初創的造車企業而言,可信度通常意味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種子用戶,事關生死存亡。即便是馬斯克,擁有“硅谷鋼鐵俠”、SpaceX和超級高鐵三重信譽光環加持,也免不了因產能跳票、連年虧損等問題陷入信用危機,險些被股東們“開除”。
或許賈躍亭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信用問題會對FF產生不良影響,主動承諾由其個人承擔樂視十幾億元的債務。任何創業都需要長期的全心投入,重資金、重技術的造車事業尤甚,債務火燒眉毛的賈躍亭,是否能平衡好其中的長遠利益和短期收益?
對此,許家印或許也捏著一把汗。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