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4 09:37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近期大盤一直在2600多點徘徊,質押比例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極易出現閃崩,比如北訊集團(7890,-041,-494%)連續走出7個跌停,到今天才開板。
天潤數娛從今年2月開始籌劃重組,7月公布交易預案,擬收購實控人賴淦鋒旗下凱華教育的100%股權,作價2.3億元,增值率近10倍。而這筆收購的背景是,業績變臉加上商譽減值4.6億元,大股東質押比例極高,股價連續跌停或有爆倉風險。
業績變臉+商譽減值4.6億元
2月1日,天潤數娛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宣布停牌,巧合的是,公司停牌當天發布了業績修正公告,其在三季報中預測2017全年凈利潤變動幅度為-0.21%至20.12%,后將凈利潤變動幅度修正為-90.76%至-40.86%,也就是說業績變臉了。
停牌期間,天潤數娛仍在不斷爆雷,子公司點點樂未實現業績承諾,導致商譽減值,而年報也被出具了“非標準審計意見”,其根源在于2016年的那次溢價收購。
2007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天潤數娛,原本是由岳陽市財政局控股的化肥化工企業,2010年資本“大鱷”賴淦鋒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權,2015年開始謀求轉型,以8億元的交易價格、逾26倍的高溢價成功收購了點點樂,其中6.66億元計入商譽。
收購標的點點樂是由汪世俊于2012年9月創立的游戲公司,2014年就有扣非歸母凈利潤2500萬元,而天潤數娛該年凈利潤僅為64萬元。
收購完成后,天潤數娛轉型成為一家游戲公司,汪世俊也成為上市公司股東和董事,代價是承諾2015年、2016年、2017年點點樂凈利潤為6500萬元、8125萬元和10150萬元。
但是點點樂僅在2015年超額完成了業績承諾,此后兩年皆不達標,2016年完成比例為95.66%,2017年完成比例只有26.58%,導致點點樂商譽減值4.6億元。
而且事件已經發展到了董事會內斗的地步,汪世俊認為,2017年天潤數娛審計標準發生變化,導致點點樂6000萬元的游戲代理發行收入,未被天潤數娛確認,而是計入了應收賬款。
由于審計標準的改變,汪世俊需要對業績差額和商譽減值進行補償,汪世俊當然不干了,索性站到董事會的對立面,4月之后的所有議案都投出了反對票,包括收購凱華教育的議案。
在減值4.6億元之后,天潤數娛的商譽仍然高達16億元,去年收購的拇指游玩和虹軟協創就留下了14億元商譽,雖然2017年的業績承諾已達標,但還需警惕點點樂的前車之鑒。
控股股東、實控人質押比例極高
除了商譽減值外的另一個風險,就是控股股東、實控人的質押風險。天潤數娛中報顯示,第一大股東恒潤互興質押股份2.89億股,第二大股東恒潤華創質押股份1.73億股,質押比例為100%,而兩大股東背后的實控人均為賴淦鋒。
從東財Choice可知,恒潤互興、恒潤華創的股票是在去年11月質押出去的,當時股價在7元左右,至今跌幅已經超過50%,大規模的股票質押或將面臨平倉的風險。
據大蝦的了解,資本“大鱷”賴淦鋒尤其擅長資本運作,基本上是收購、質押、再收購的連環套,這次的收購標的凱華教育也處在100%質押的狀態。而這連環套一旦出現資金斷裂,賴淦鋒的所有布局都將崩盤,持股的中小投資者均會受到沖擊。
2.3億收購實控人的“殼公司”?
本次的收購標的凱華教育,是天潤數娛實控人賴淦鋒和股東恒潤華創旗下資產,主營業務為教育服務、招生培訓咨詢以及學校設施運營業務。根據交易預案,凱華教育的凈資產僅為2092.98萬元,但是估值卻高達2.3億,增值率近10倍。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就創立的凱華教育,4年時間沒有開展任何業務,其2016年的營業收入仍為0。2017年,凱華教育開始依托于賴淦鋒創辦的恒潤實驗學校開展經營。
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凱華教育營業收入分別為3131萬元和103萬元,凈利潤分別為95.79萬元和0.32萬元。而根據賴淦鋒和恒潤華創承諾,凱華教育2018年至2022年要實現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00萬、1100萬元、1700萬元、2400萬元以及3000萬元。
首先,凱華教育2017年的營收就不能令人信服,恒潤實驗學校2017年才首次招生,小學、初中的學生總數僅為400人,每學期3萬元學費,兩個學期總收入也才2400萬元,為何依托于恒潤實驗學校的凱華教育就能收入超3000萬元?
其次,2018年一季度的凈利潤僅為0.32萬元,營收也才102.90萬元,要如何完成200萬元的業績承諾,對此深交所在7月20日專門進行了問詢,但是天潤數娛至今未作出回復。
而且,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3234.21萬元,但應收賬款多達3784.02萬元,比含稅收入還要高。2016年之前并未開展營業,產生應收賬款的可能性不大,2017年之后應收賬款怎么可能比營收還多幾百萬元。
即使這個數據是真實的,也反映出凱華教育的運營能力較差,大部分收入都是掛賬的,現金流簡直沒法看,而交易預案也沒有公布凱華教育的現金流量表。
除了應收賬款外,凱華教育還有其他應收款4255.04萬元,其中關聯方資金占用3631.55萬元,公司資金往來不明確。另外,根據工商信息,2017年凱華教育繳納社保的員工僅為1人。
整體來看,凱華教育的主要人員無教育核心人才,疑似為一家“殼公司”,財務數據也漏洞頗多,公司資金往來又不明確,更何況有商譽懸頂以及連環質押的風險,賴淦鋒卻繼續推薦高溢價收購,難免有利益輸送之嫌。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