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8年收官不到20天,公募基金的重頭戲年終排名迎來決戰時刻。基金業績不僅牽動著基金公司的神經,更是左右著基民的心情。
截至12月12日,各家基金公司仍激烈爭奪2018年權益類基金冠軍,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業績總體悲涼,但冠軍大概率出現在金鷹、諾安、上投摩根三家公募之中;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只有5只實現正收益,國泰基金包攬倒數前三名,年內凈值跌幅均在40%以上。
靈活配置型基金憑借倉位靈活優勢,業績明顯優于普通股基和偏股混基,中郵尊享一年定期以15.78%漲幅暫時位列第一,不過,該基金是否參與最后的冠軍之爭還存變數。
股基、偏股混基冠軍花落誰家
今年以來,A股持續深度震蕩下行,截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下跌21.32%,深證成指跌幅為30.27%,創業板指下挫23.62%,個股哀鴻遍野,從而對權益類基金的業績形成壓制。
Wind資訊顯示,截至12月12日,有可比數據的288只普通股票型基金(不含2018年成立的基金,下同)平均收益率為-21.04%,僅有5只普通股票型基金取得正收益。其中,金鷹信息產業A(003853)收益率為5.01%,位居榜首;諾安策略精選(320020)、上投摩根醫療健康(001766)緊隨其后,收益率分別為3.38%、2.4%,另有中海醫療保健(399011)、南方中小盤成長(000326)勉強實現正收益,回報率分別為0.77%、0.1%。
除此之外,其余普通股票型基金均現不同程度虧損。年內跌幅超過10%的有267只,占比92.7%;年內跌幅超過30%的有27只,占比9.38%,其中,國泰金鑫(519606)以-44.44%收益率墊底,另有富國城鎮發展(000471)、上投摩根核心成長(000457)年內凈值跌幅超40%。
而在11月底,上投摩根醫療健康還曾居于股基冠軍之位,前11個月回報率為5.25%,如今滑落至季軍;諾安策略精選收益穩定,以3.61%回報率仍位居第二;金鷹信息產業A排名第三,回報率為1.12%,隨后一路逆襲至今。
結合近期兩組數據來看,股基年度排名陷入膠著狀態,前三名大概率將在金鷹信息產業A、諾安策略精選、上投摩根醫療健康之間角逐,不過最后花落誰家,仍是個未知數。
截至12月12日,有可比數據的57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0.6%,取得正收益的同樣只有5只。其中,交銀阿爾法(519712)年內漲幅最大,達到4.51%,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為大成景恒A(090019)、富國醫療保健行業(000220),年內漲幅為分別2.69%、2.31%。興全商業模式優選(163415)、大摩健康產業(002708)分別以1.74%、0.19%年內漲幅跑贏一眾基金。
在57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凈值跌幅超過10%的有538只,凈值跌幅超過20%的有305只,凈值跌幅超過30%的有52只。其中,國泰基金旗下多只產品集體墊底偏股混合基金,凈值年內下跌均逾40%。
中郵尊享或提前“退賽” 前海開源有望接替
靈活配置型基金憑借倉位靈活優勢,業績明顯優于普通股基和偏股混基。Wind資訊顯示,截至12月12日,有可比數據的1584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11.23%,取得正收益的有335只。其中,中郵尊享一年定期(002223)以15.78%位列第一。前海開源滬港深匯鑫A/C分別以11.41%、10.96%的收益奪下亞軍和季軍。
公開資料顯示,中郵尊享一年定期自成立起就由“明星經理”任澤松管理,2016年和2017年分別虧損了11.41%和15.48%,今年6月任澤松離任后由新任基金經理楊歡接手。從二、三季報可以看出,新任基金經理上任后明顯調整了資產配置。
《華夏時報》記者從中郵基金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楊歡接手以來,對尊享的倉位控制比較好,基本上只配置2-3個行業,主要沿著行業景氣度確定以及業績增長較快的行業和個股配置。
“今年行情受外部貿易戰以及國內去杠桿影響較大,沒有趨勢性機會,部分子行業存在結構性機會。”上述相關人士對今年行情總結稱。
12月10日,中郵基金再次發布公告提醒,中郵尊享一年定期可能因基金合同生效滿3年之日即12月25日資產規模低于2億元而觸發清盤條件。這意味著,如果該基金不能在12月25日前資產規模增至2億元以上,那么,這一今年權益類基金冠軍的有力爭奪者將提前自動退場,冠軍爭奪戰的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
“如果真這樣,我們也覺得挺遺憾的。”另一位中郵基金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表示。
截至12月12日,年內虧損的靈活配置型基金有1244只。其中,年內跌幅超過20%的有367只,占比23.17%;年內跌幅超過30%的有59只,占比3.72%;墊底的三只基金年內跌幅均在40%以上,分別為農銀匯理主題輪動(000462)、金信價值精選A(005117)、金信價值精選C(005118),年內收益率分別為-41.84%、-40.89%、-40.59%。
國泰基金多只產品巨虧逾40%
“今年公募和私募都難做。”深圳某私募基金董事長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雖然市場環境不佳,但一家公司---國泰基金旗下多只產品在不同類別排名中墊底。截至12月12日,普通股票型基金中,國泰金鑫年內凈值跌幅44.44%,排名倒數第一;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國泰基金包攬倒數前三名,國泰中小盤成長(160211)、國泰成長優選(020026)、國泰估值優勢(160212)年內凈值跌幅分別為41.97%、40.91%、40.4%。
上述國泰基金產品主要由楊飛、申坤打理。楊飛擁有10年證券從業經驗,曾任職于諾德基金、景順長城,2011年2月加入國泰基金,目前掌管國泰中小盤成長、國泰金龍行業精選、國泰估值優勢、國泰景氣行業(與李恒一同掌管)四只產品,但其業績無一能體面的拿出手,年內表現最佳的一只產品虧損22.21%。
Wind資訊顯示,楊飛打理的四只產品三季度股票倉位均在70%以上,虧損最多的國泰中小盤成長股票倉位達到81.96%,該產品主要布局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電子、計算機。生物醫藥主要集中在與醫藥產業政策相關度不高的醫藥消費品以及POCT等子領域,電子主要集中在PCB產業鏈,計算機主要布局了云計算產業鏈。
另一位基金經理申坤從事證券行業8年,2010年4月加入國泰基金,目前掌管國泰金鑫、國泰江源優勢精選、國泰成長優選。
不同于去年的周期---消費切換行情,2018年在諸多板塊輪番下跌的一季度里,白酒、家電等大消費行業個股僅出現了小幅回調,依稀給人抗跌的錯覺。然而,從二季度之后,這些行業股票開始出現補跌,起初從二線股票開始,而后在三季度,格力、美的等一線股票以及白酒行業個股也出現全面潰退,而申坤負責的三只基金在三季度仍執著于消費類股票,重倉股包括美克家居(4.130, -0.08, -1.90%)(600337.SH)、華帝股份(9.580, -0.13, -1.34%)(002035.SZ),從年初至12月12日,前者已下跌逾30%,后者也已腰斬。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