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hai01.com/uploadfile/2019/0110/20190110100554301.jpg)
備受行業關注的2018年財險公司處罰情況出爐了。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去年以來共有41家財險公司被合計被罰約1.3億元,約占行業被罰總金額的54%。
整體來看,財險公司被罰的原因絕大多數繞不開“虛列費用”,圍繞虛列費用的違規行為包括:編造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利用開展保險業務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利用中介機構套取費用;給予或者承諾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
引人注意的是,2018財險公司被罰金額與保費收入呈正相關:保費收入越多,被罰金額也越多。其中,三家上市險企旗下的財險公司均被罰超過1000萬元,其中某大型財險公司被罰超過3500萬元,居首。此外,有18家財險公司被罰均超百萬元。
車險拼費用依舊是被罰重點
從財險公司被罰的原因來看,通過各種手段“虛列費用”,用于車險市場手續費競爭,是2018年財險公司被罰的最主要原因。
一家中小型財險公司業務人員對記者表示,今年包括大型險企在內,不少險企被罰均與車險市場手續費競爭有關,一些公司“瘋狂”加大手續費投入爭奪車險市場。
為實現車險市場手續費競爭,部分險企也通過“編造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利用開展保險業務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未按規定使用經批準或者備案的條款費率”、“利用中介機構套取費用”等方法“虛列費用”。
長期以來,車險作為財險行業第一大險種,是財險公司的“必爭之地”,尤其是隨著商車費改后,財險公司賠付率下降,部分財險公司為搶占市場份額,將節省費用轉投到車險手續費環節(增加4S店激勵、返還給投保人)。
尤其是,在去年汽車銷量疲軟、行業增量保費不足的情況,財險公司不得不加大費用投入,以擴大市場份額。
平安證券研報表示,從整體車險經營現狀來看,車險保費增速近年來明顯下降,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車險保費同比增速僅為5%。一方面我國汽車保有量同比增速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在商車費改的背景下,車險件均保費呈下降趨勢,且從未來一段時間上來看依然為維持在較低的增速水平上。
但隨著費用投入的不斷增加,“拼費用”的惡果也開始顯現,由于手續費投入的增加使得財產險凈利潤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負增長。此外,財險公司手續費及傭金在15%以內可在稅前列支,超過部分需要繳納所得稅。因此在當前賠付率稍有下降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費用端靈活性更強,同時出于對市場份額的追逐,手續費及傭金大幅增長以獲取渠道資源,從而使得所得稅大幅增長、凈利潤下降。
監管此前也注意到了車險行業手續費的惡性競爭。二次費改以來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行業對于車險業務的監管持續加強,2017年6月份的174號文旨在治理市場亂象,而2018年6月份的57號文更是要求報行合一,并要求在9月份之前執行。
同時大型險企積極推動行業自律:不同公司依據公司業務規模,商車險新車手續費上限為25-30%不等,舊車手續費上限為20-28%不等,同時也對家用新車平均折扣上限進行限制,并于去年8月份陸續實施。
近期,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也發布《關于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機動車輛保險自律公約征求意見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正擬進一步強化車險行業自律。
征求意見稿嚴格禁止常見的各種數據造假方式:嚴禁以車險銷售掛鉤的相關費用計入“宣傳費”、“廣告費”、“咨詢費”、“技術服務費”、“車輛使用費”、“理賠費用”等科目。嚴禁以拖欠中介機構手續費、第三方借貸支付手續費等形式延遲費用入賬。嚴禁簽訂任何形式的旨在惡意排擠競爭對手、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的協議,如約定不合理提高工時費和配件價格等。嚴禁將費用在不同險種、機構、集團不同子公司直接或通過再保形式在不同主體之間騰挪。
對中小險企凈利影響更大
從財險公司被罰金額的分布來看,共有18家財險公司今年被罰超過100萬元;6家財險公司被罰超過500萬元;3家財險公司被罰超過1000萬元。
但記者對比被罰財險公司罰款金額與2017年凈利潤數據發現,雖然大型險企2018年被罰金額巨大,但由于其市場份大,凈利潤占行業的比也比較高(2017年財險公司“老三家”凈利占行業的八成以上),因此監管處罰對大型險企凈利的影響也最小。
例如2018年罰金最高的財險公司,罰金占其2017年凈利潤的不到0.2%。而一些虧損的財險公司,去年被罰數百萬元,無疑使其經營業績“雪上加霜”。從這個層面來看,車險市場拼費用,大型財險公司依然贏家。
平安證券研報認為,“未來費改仍將會持續,同時到達完全放開費率且偏良性競爭的市場將需要較長時間;對費用率的監管將會持續加強,數據真實性有望提升;預計行業2018及2019年保費收入增速在3-5%的范圍內,而如果車險費率系數繼續放開,車險保費增速還會進一步下降;同時渠道方面車商優勢逐步壓縮,直銷及代理提升服務;后期看行業將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賠付率上升、費用率下降,綜合成本率預計先降后升,而明年盈利有望短期明顯改善,但后期看凈資產收益率仍將處于相對低位。”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