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1 10:12 | 來源:未知 | 作者:張春楠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主要股東承諾增持未兌現反而減持,在被交易所關注是否存在炒作股價、忽悠投資者的情形后,唐德影視給出了回復。
去年7月,唐德影視9位上市公司董監高承諾未來六個月內增持不低于1億元的公司股份。然而半年承諾期過后,9位董監高非但沒有履行承諾,反而出現趙薇哥哥、公司董事趙健減持120萬股的情形。
主要股東承諾增持未兌現反而減持,在被交易所關注是否存在炒作股價、忽悠投資者的情形后,唐德影視給出了回復。
今年1月9日,在唐德影視對深交所的回復函中,公司稱增持計劃沒有如期完成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價下跌導致增持人資產價值大幅下跌、資金極度緊張。
“2018年7月2日至今,吳宏亮累計償還股票質押融資約1.4億元,趙健累計償還股票質押融資約600萬元,直接導致吳宏亮和趙健個人現金流陷入緊張,原擬用于增持的資金均用于償還股票質押融資,無法參與增持計劃。”唐德影視解釋稱。
承諾增持的趙薇哥哥反而減持
時間回溯到2018年7月2日,唐德影視披露,包括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宏亮,董事趙健,董事、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李蘭天在內的9位董監高承諾將在未來六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額不低于1億元。
不過,半年承諾期已過,唐德影視的增持計劃依然沒有實質性進展,反而承諾增持人趙健在近日因“個人融資需要”減持了公司120萬股,這也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詢問是否存在通過披露增持計劃炒作股價、忽悠投資者的情形。
今年1月9日,在唐德影視對深交所的回復函中,公司稱增持計劃沒有如期完成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價下跌導致增持人資產價值大幅下跌、資金極度緊張。
具體而言,唐德影視稱股價自承諾增持之日即去年7月2日收盤價的11.92元已最低跌至去年10月19日收盤價的6.45元,跌幅達到45.89%。
目前,吳宏亮直接持有公司1.52億股,其中質押了1.48億股,質押比例高達97%,趙健持有公司1160萬股,質押959萬股,質押比例為83%。
為避免股價大幅下跌引起的平倉風險,吳宏亮和趙健已經多次提前償還質押融資、補充質押股票和提供擔保物。“2018年7月2日至今,吳宏亮累計償還股票質押融資約1.4億元,趙健累計償還股票質押融資約600萬元,直接導致吳宏亮和趙健個人現金流陷入緊張,原擬用于增持的資金均用于償還股票質押融資,無法參與增持計劃。”唐德影視解釋稱。
而其他打算向第三方“借錢”增持的增持人也由于“影視行業輿情的影響以及公司電視劇《巴清傳》未能及時播出的影響”,融資計劃不能順利完成。
為降低主要股東杠桿,同時也為紓解公司的流動性困難,優化股權結構,唐德影視積極為股東尋找“接盤方”,公司稱目前已經和中信建投旗下的元達信資本和北京日報社旗下的京報長安資產投資達成合作,受讓大股東李釗、趙健等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
多家影視A股大股東出現減持
去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高比例質押的影視公司大股東選擇主動或被動減持。
Choice金融終端顯示,在申萬行業分類的影視動漫股中有十多家影視A股從2018年1月1日至今披露了大股東的減持計劃,其中包括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明星公司。
由于影視公司的投資往往集中于影視劇等資金需求大、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的項目上,同時影視行業作為輕資產行業,在融資時往往沒有重資產、物業、生產線等作為抵押物,因此影視公司通常只能采取股權質押的形式融資,大股東股權質押率高較為普遍。
2018年,受到二級市場整體股價下行和“陰陽合同”所引爆的針對影視公司的輿論危機影響,影視傳媒股大多沒逃掉股價遭遇“滑鐵盧”的命運。為防止“平倉”甚至“爆倉”風險,高比例質押的大股東不得不選擇提前償還質押借款,補充質押或擔保物,觸發主動或被動減持公司股份。
2018年6月和8月,華錄百納主要股東李慧珍分別計劃減持公司750萬股和909萬股,減持原因為“前期質押給廣發證券的部分公司股票已經達到平倉線,面臨平倉風險導致可能被動減持”。
今年1月4日,文投控股公告稱收到興業證券的通知,因公司股價下跌,去年12月底,公司股東、董事郝文彥質押在興業證券的388萬股無限售流通股股份被依約強制賣出,股東被迫減持公司股份0.21%。去年8月和12月,為償還金融機構貸款,郝文彥也打算共計減持1750萬股,合計接近公司總股本的1%。
而去年10月,華誼兄弟實際控制人王中磊(王忠磊)宣布計劃減持通過“國民信托·華誼兄弟大股東增持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間接持有的375萬股公司股份,目前減持計劃已經實施完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