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股市場持續下跌導致公募基金公司壓力倍增,弱勢行情下眾多權益類產品紛紛折戟,連保險系基金公司也不例外。根據記者了解,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旗下成立于2018年以前且有可比業績的權益類基金中超過七成都在去年出現虧損,其中,跌幅超過10%的基金有28只,跌幅超過20%的基金有16只,跌幅超過30%的基金有8只,信誠深度價值混合(LOF)(165508)以34.05%的跌幅排在2018年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跌幅榜首位。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該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不僅2018年業績表現不佳,從累計收益來看也有16只出現虧損,跌幅超過10%的產品有12只,跌幅超過20%的產品有8只,還有5只產品跌幅超過60%,最大跌幅達95.63%。不過這其中有4只為分級指數基金,在杠桿的影響下,去年跌幅慘重也在情理之中。如果拋開這4只分級基金來看,信誠全球商品主題(165513)則累計虧損最為嚴重。該基金自成立以來累計虧損達64.00%,截止2018年12月28日收盤,累計單位凈值僅余0.3600元。
七成權益基金去年虧損 信誠深度價值領跌主動權益
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統計,在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旗下成立于2018年以前且有可比業績的權益類基金共有65只,而在2018年,僅有18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且漲幅超過6%的2只基金均為偏債混合型基金。
反觀虧損的基金則有47只,占比超過七成。其中,跌幅超過10%的基金有28只,跌幅超過20%的基金有16只,跌幅超過30%的基金有8只,信誠中證智能家居B(150312)以72.54%的跌幅排在2018年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權益產品跌幅榜首位,不過該基金是被動分級指數型基金,除此之外,跌幅最大的主動權益類基金要屬信誠深度價值混合(LOF)。
信誠深度價值混合成立于2010年7月30日,該基金2018年的全年跌幅為34.05%,其近3年的業績表現皆不佳,從階段漲幅來看,該基金近3年、近2年、近1年及近半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為-21.85%、-23.97%、-34.85%、-16.02%。
信誠深度價值混合成立后不久凈值便陷入震蕩下跌,直到2013年才止跌,但真正出現大漲卻是在2015年牛市時期,當時該基金凈值一度超過2.5元。但很快隨著牛市結束,個股普跌下其凈值也迅速下跌,近年來雖有過多次反彈,但由于2018年A股市場再次大跌,導致該基金凈值一蹶不振,截至2018年底,其累計單位凈值僅余1.2840元,雖受益于前期積累仍在1元之上,但與2015年牛市時期相比,凈值下跌超過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信誠深度價值混合雖成立時間較早,至今超過8年,但是該基金的規模非但沒有擴張,反而有逐年遞減之趨勢。信誠深度價值混合成立之初的基金規模為5.24億元,但成立的當年底便小幅減少至4.40億元,2011年其規模進一步縮水至1.85億元,至此之后該基金的規模再也回歸2億元,就連2015年牛市時期其規模也沒有明顯上漲。自2016年初至今,該基金的規模更是常年不足1億元,且截至2018年底,其基金規模僅余0.42億元,已經跌至清盤紅線之下。
2018年上半年,信誠深度價值混合資產配置中成長股與藍籌股各占半邊天,但隨后,該基金加大了對藍籌類個股的配置,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中藍籌地位突出,其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貴州茅臺(658.000, -1.98, -0.30%)、美的集團(41.000, 0.00, 0.00%)、農業銀行(3.520, -0.01, -0.28%)、興業銀行(15.450, 0.02, 0.13%)、光大銀行(3.910, 0.01, 0.26%)、五糧液(52.800, -0.17, -0.32%)、中國太保(28.500, 0.07, 0.25%)、招商銀行(26.700, -0.10, -0.37%)、海螺水泥(30.330, -0.01, -0.03%)、三一重工(8.480, 0.05, 0.59%)。可惜的是,藍籌股在2018年下半年估值持續回落,令眾多持有此類股票的基金遭受重創。
信誠深度價值混合的現任基金經理是鄭偉,自2015年5月29日至今,該基金一直由鄭偉獨立管理,3年又231天的時間里,鄭偉的任職回報為-45.26%。鄭偉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期間于華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研究員;2009年8月加入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擔任股票研究員及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的投資經理職務。
除了信誠深度價值混合以外,鄭偉目前所管理的另外兩只基金2018年的業績表現也不佳。其中,由鄭偉獨立管理的信誠中小盤(550009)全年跌幅為28.61%,該基金近2年、近1年、近半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為-23.87%、-31.76%、-20.39%;鄭偉與他人共同管理的信誠新興產業(000209)全年跌幅為30.47%,該基金近2年、近1年、近半年的階段漲幅分別為-37.45%、-29.79%、-12.71%。
規模發展遲緩清盤、轉型頻現 11只主動權益基金累計虧損
中信保誠基金公司全稱為“中信保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據悉,該公司原名為“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創建于2005年9月30日,注冊資本為2億元,其中,中信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和英國保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各持股權49%,中新蘇州工業園區創投有限公司持股2%。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這個名稱已沿用12年之久,2017年11月29日更名是為了讓公司中英文名稱保持一致,并不涉及股東和業務的變化。據悉,此前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也宣布變更為中信保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作為一家成立超過13年的基金公司,中信保誠基金公司的規模發展并不樂觀,直到近兩年才有了改善。天天基金網顯示,該公司成立初期的管理規模僅34.28億元,且成立的前三年內其規模始終未突破100億元。雖然2009年后該公司規模超過了100億元,但其又經過了近四年的發展才邁向200億元關卡,此后該公司規模時常縮水,處于緩慢發展中。比如在2013年三季度到2014年一季度,該公司規模從240億元縮水到161.68億元。
在2015年牛市的刺激下,中信保誠基金公司規模首次突破500億元,但隨著股市由盛轉衰很快又跌回“原形”,比較突出的情況是,曾從2015年二季度的514.78億元,突然降至三季度的339.13億元,一個季度就縮水34%。
直到2016年該公司規模才繼續穩步上漲,逐年攀升后于2018年上半年加入千億元行列。然而,該公司在千億元門檻并沒能停留太久,由于2018年業績表現不佳,至2018年底其規模已縮水為946.73億元。
從各類型基金的規模情況看,截至2018年底,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旗下貨幣型基金規模為414.44億元,債券型基金規模為239.53億元,理財型基金規模為157.15億元,該公司旗下固定收益類基金規模占比高達85%。
而最能體現基金經理擇股能力的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則處于縮水中,數據顯示,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規模已由2017年底的29.37億元下降至2018年底的18.50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由2017年底的173.87億元下降至2018年底的116.77億元。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旗下權益類產品不僅2018年業績不佳、規模下降,從累計收益來看,截至2018年底,該公司旗下16只權益類基金出現虧損,拋去4只被動指數型分級基金以外,該公司旗下的QDII基金——信誠全球商品主題(165513)是累計虧損最多的主動權益產品。據悉,該基金2018年全年虧損20.35%,截至2018年12月28日收盤,其成立以來累計虧損達64.00%,累計單位凈值僅余0.3600元。
說起信誠全球商品主題的過往史不禁讓人唏噓,該基金成立于2011年12月20日,然而從年度漲幅來看,該基金自成立以來僅在2016年度實現正收益,其余年度均表現為虧損,該基金2012年至2018年的年度漲幅分別為-15.30%、-10.27%、-25.26%、-21.65%、8.31%、-6.22%、-20.35%。
此外,業績不佳再加上規模迷你,導致中信保誠基金公司2018年迎來清盤潮。據不完全統計,中信保誠基金公司至少有19只基金于2018年清盤。
在清盤的基金中,信誠至優混合、信誠至鑫混合、信誠至盛混合這三只名字相近的產品遭遇也十分相似,其持有人結構中機構占比均99.95%以上,且均在2017年四季度末遭遇機構大額撤資。除了上述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公司旗下多只產品在被清盤前均遭遇了機構大額撤資。
除了清盤以外,去年12月26日,中信保誠基金同時遞交旗下信誠中證800有色指數分級、信誠中證信息安全指數分級等4只分級基金的變更注冊申請,上述申請已于1月2日獲證監會受理。1月14日,中信保誠基金再次申請信誠中證500及信誠滬深300兩只分級基金變更注冊,自此,中信保誠旗下9只分級基金僅剩3只尚未走轉型流程。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