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7 09:08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作者:王輝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周滬深股市主要股指盡管在周中一度有所反彈,但全周整體仍出現了沖高回落、縮量休整的運行特征。
上周(5月20日至24日),A股市場再度小幅走低。
北向資金持續流出,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部分私募對于白馬藍籌板塊結構性強勢的樂觀預期;在A股市場主要股指點位和估值仍處于多年以來低位的情況下,許多私募機構對于市場中長期表現的研判,依然持樂觀態度,操作策略上則顯示出一定的分歧。
歷史低位
上周滬深股市主要股指盡管在周中一度有所反彈,但全周整體仍出現了沖高回落、縮量休整的運行特征。
截至上周五(5月24日)收盤時,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當周分別小幅下跌1.02%、2.48%、3.41%和2.37%。此外,進一步從市值風格角度來看,上證50、中證100、滬深300等大盤風格指數,全周相對抗跌。其中,上證50、中證100當周分別下跌1.21%和1.48%。
而在目前A股市場的整體估值方面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則仍舊較低。來自WIND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收盤時,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滬深300等五大指數的最新市盈率(整體法),分別為12.72倍、23.02倍、22.97倍、51.80倍和11.64倍。從歷史縱向對比來看,除創業板指外,其余四大指數的估值水平,均繼續處于歷史低位水平。
北向資金
近期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則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白馬藍籌股走弱的重要推動因素。而這一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正在成為當前私募機構研判市場的一大關注焦點。
來自WIND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24日收盤時,陸股通北向資金已連續7個交易日出現凈流出。此外,近30個交易日中,陸股通北向資金則有多達27個交易日出現凈流出情形。
在此背景下,私募排排網上周進行的一份私募問卷顯示,有多達46.67%的私募認為,作為本輪暖春行情的推手,外資對A股市場情緒因素有著相對較大的影響,持續的大額資金流出必然會影響到整個市場情緒;20%的私募認為,難以確定近期市場的震蕩調整是否與外資持續的凈流出有關;認為北向資金決定不了大盤走向的私募則僅有33.33%。
上海某中型私募投資總監表示,北向資金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大舉買入,發展到近階段的持續撤離,在很大程度上對市場做多人氣、尤其是白馬藍籌等市場權重板塊的整體穩定,帶來了明顯的不利影響。從短中期市場研判的角度來看,A股市場本輪調整何時能夠重新轉強,仍然要重點關注北向資金的交易動向。如果短期內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出的格局難以扭轉,那么A股市場可能還將繼續弱勢探底。
而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表示,從北向資金流出較多的個股看,前期漲幅較大的白馬股,由于估值也得到一定修復,持股資金有獲利了結需求,在近期市場外部環境上又面臨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的情況,近階段出現北向資金持續凈流出的狀況也在情理之中。不過,隨著央行穩健中性的匯率政策調控,以及MSCI提高A股納入因子在5月28日收盤后生效,在本輪A股的充分調整之后,北向資金有望在6月份重新轉向凈流入。
多空分歧
目前私募機構對于短期市場的研判,正在出現明顯分歧。
基巖資本副總裁范波表示,對于市場長期趨勢,該私募機構仍然維持A股市場長期震蕩上行的判斷。目前市場運行格局大致可以定義為“牛市第一階段”,即估值修復階段目前已經完成,短期投資策略應當主要關注外部環境可能帶來的風險。就短期而言,由于目前A股市場自3288高點一線的回調幅度已經較大,現階段應當是進場和逐步加倉的時間點。
天谷資產策略總監錢戔鑫也表示,目前A股市場大體處于4月下旬至5月初大幅調整后的修復階段。考慮到外部環境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市場修復后仍有進一步探底要求,當前時點尚不宜大幅提高倉位。而另一方面,由于市場調整幅度已經較深,未來市場如果進一步下行,該私募機構將會在市場下探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倉位。
而鼎鋒投資則表示,5月以來,市場下跌的主要邏輯是外部消息面的不確定性風險,而這一因素預計在今年6月下旬之前可能都難有積極轉變。因此,當前市場的估值水平,短期內可能難以提供很強支撐,甚至流動性環境的階段性趨緊,可能將對市場估值產生一定壓制。綜合考慮到上市公司業績等因素,該機構認為,短期投資者應當繼續以防御為主。
此外,在近期銀行、保險、券商等大金融板塊整體股價表現弱勢的背景下,目前私募業內在個股機會方面,正在持續將視線轉向科技、大消費等板塊。多家私募機構分析認為,產業政策紅利,以及未來消費端的政策提振,將有望為不少基本面優秀的科技股和消費股帶來結構性投資機會。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