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5 10:06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趙琳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比人身形還高的鋼鐵俠、變形金剛;隨處可見的帶有軍事元素的掛件……如果不是前臺上方的墻壁上印有“博士眼鏡”四個大字,來到這里的人一定會誤以為這里是動漫基地。
“這個新的辦公地點,很有個性吧?”在博士眼鏡董事長劉曉的帶領下,《證券日報》記者一行6月11日來到公司位于深圳羅湖清水河的最新辦公場所參觀。在這個擁有4000多平方米面積的新辦公室里,已有100多名員工入駐,同時還設有最新的商品物流中心、商品展銷廳,以及用于信息系統建設的大數據中心等。
“公司的注冊地在京基一百大廈,那里人聲鼎沸,是我們起步的地方;現在搬到這個寫字樓,鬧中取靜,適合思考。”談起搬新家,劉曉如是說,“在經歷了上市的喧囂繁華后,現在的我們更執著于回歸初心,做好品質。”而將辦公地點裝扮得如此有個性,也是因為劉曉想讓員工在“嚴肅而又活潑”的辦公空間里感受到“壓力與動力”。
自1993年博士眼鏡的第一家店在深圳紅荔路開業以來,26年的時間博士眼鏡已經把店鋪開到了全國,擁有門店超400家。統計數據顯示,1993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70億元,2018年則達到380987億元。博士眼鏡的高速發展正是把握了政策機遇,分享了改革紅利。
在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后,博士眼鏡依舊保持著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隨著消費升級的進行,消費者對視力健康、鏡架風格材質、鏡片品質功能等要求的不斷提升,眼鏡零售行業正獲得快速發展,相信未來我們也會有更多的機會。”談到未來發展,劉曉顯得信心滿滿。
謀定而后動抓住機遇
上世紀90年代初的深圳是一片創業的熱土。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規劃下,深圳特區以高速發展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有志青年。當時捧著“金飯碗”的劉曉也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改革和創業的熱浪。“有這么好的政策,總覺得要干出點什么來才對得起自己和國家。”劉曉說。
于是,體制內的劉曉毅然投身商海。謀定而后動。在考察了多個創業項目后,劉曉最終將目標鎖定在眼鏡行業。“在當時,眼鏡這個行業集中度不高,但是市場空間又很大,是一片藍海。”劉曉說。
一個好漢三個幫。劉曉與當時已在眼鏡行業有一定經驗、后來成為博士眼鏡總經理的范勤組成“最佳拍檔”。“我有經營能力,她懂行里的門道,我們是互相激發。”劉曉表示。
在雙方共同努力下,1993年博士眼鏡的首家店鋪順利開張。這家店鋪面積25平方米,每月租金6000多元。因為此前沒有經商經驗,房東很擔心劉曉干不了幾個月就得關門,用試探性地語氣問他“不會交不起房租吧?”劉曉并不發怯,硬氣回答“不會的!”
上世紀90年代,隨著金屬鈦架和樹脂鏡片的應用,新科技與營銷技術帶動了眼鏡零售店的發展,眼鏡行業進入快速成長期。而博士眼鏡正是把握了這一時代發展潮流,由單個店面開始逐步壯大發展并成為區域性龍頭。
由于將產品定位于中高檔市場,與其他眼鏡店走差異性路線;同時選擇人流量大、同行競爭少的街邊店作為店鋪,再加上嚴格控制成本、精細化管理,博士眼鏡的第一家店很快在2個月實現盈虧平衡。而這也堅定了劉曉要在這行深耕的決心。
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當時的博士眼鏡已經陸續開店超過40家,面對金融危機是退守還是進攻?“作為企業家來說,國運就是我們的命運。雖然當時市場一片蕭條,但我相信中國政府一定有面對危機的大智慧。”劉曉說。
抱著這樣的信念,劉曉開始逆市開店,并且以較低的價格拿下了一家地產連鎖中介因經營不善而關閉的多個店面。僅2008年,博士眼鏡就順利開店60多家,到這年年底,博士眼鏡的連鎖店超過100家,在當地已經頗具規模,且小有名氣。
借資本之力快速發展
此后,隨著國家提振經濟的一系列政策出臺,中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每年GDP增速保持在6%以上。同時,隨著居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消費的品質和服務型消費被提到一個更高的水準。而作為消費品的眼鏡,自然也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博士眼鏡迅速從深圳出發,輻射至廣東其他地區。也正是隨著公司發展漸入佳境,劉曉開始有了讓博士眼鏡上市的想法。
在劉曉看來,國內存在大量的區域性眼鏡商家,在當地經營穩定,但規模偏小,這種現象并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商家安居一隅,賺了錢但不升級技術和服務,消費者享受不到科學的眼視光服務。”劉曉說,“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想著要站出來,并在2008年喊出上市口號,就是要借助資本的力量做大做強,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科學的服務。”
在劉曉極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下,2012年博士眼鏡啟動股改,并引入了華青投資、陶潤投資和九鼎投資等戰略投資者,為公司快速發展注入了資本力量。2015年,公司再次獲得華蓋資本的戰略投資。
借助資本的力量,博士眼鏡發展駛入快車道,至上市前的2016年,公司的營收已達到4.16億元,凈利潤3778.47萬元,在行業內已是不容小覷的體量。2017年,帶著“眼鏡第一股”的美譽,博士眼鏡成功登陸A股,而劉曉也被投資者親切地稱為“眼鏡總統”。
上市并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上市后的博士眼鏡仍然保持著高速的成長。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5.66億元,同比增長20.1%;實現歸母凈利潤5931.51萬元,同比增長13.64%。截至2018年底,公司擁有門店405家,目前這一數據仍在增長。
揚民族之光走向世界
中國眼鏡市場的規模有多大?目前官方數據顯示約800億元,同時平均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真實的市場規模已然超過千億元。
不過,在劉曉看來,目前國內眼鏡行業依然處于“戰國時代”——由于消費者的用鏡習慣依舊停留在“一鏡到底”的狀態,導致零售業規模化程度較低,行業集中度不高,即便是龍頭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也依然很小,與日韓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眼鏡連鎖經營銷售額約占全部銷售額60%以上,美國已達80%。作為大型眼鏡連鎖零售企業,博士眼鏡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5%。伴隨消費升級,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對眼鏡提出更高要求,劉曉相信眼鏡行業未來有望涌現出真正的龍頭公司,而博士眼鏡希望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據了解,經過多年精耕細作的發展,博士眼鏡已創建了四個連鎖零售品牌,其中:“Presidentoptical”定位于“高端定制”;“博士眼鏡”定位于“專業視光”;“zèle”定位于“時尚快消”以及“砼”定位于“個性潮牌”。通過不同品牌的差異化定位,以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同時,為了順應“新零售”發展趨勢,公司積極探索業務模式創新,不斷開拓電子商務業務,與專業團隊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實現眼鏡零售業務線上和線下的協同發展。
劉曉表示,公司現在除了對其自有品牌的材質、品控和設計款式等進行研發投入外,也在專業視光綜合服務、近視防控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投入,并開始與羅湖醫院等醫學領域機構開展合作。
在回報投資者方面,公司雖然才上市短短兩年時間,但是博士眼鏡保持每年現金分紅,在過去兩年共現金分紅6066.5萬元,占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額比例超過五成。博士眼鏡上市后努力實現穩健經營增長,并穩定回饋股東的做法,不僅體現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更是上市公司對投資者信任的最好回報。
劉曉把博士眼鏡的會議室稱為“戰略指揮室”,四幅掛在墻上的地圖吸引了《證券日報》記者的注意力。
“深圳、廣東、中國和世界,這四幅地圖正是我們發展的戰略地圖。20多年前,我們從深圳起步,繼而邁向全國,最終的目標是走向世界。博士眼鏡要努力成為國內眼鏡零售企業走出去的新標桿。”劉曉堅定地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