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00:00 | 來源:面包財經 | [資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妙可藍多(600882.SH)于日前披露了2019年中期報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7.14億,同比增長53.82%;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當期約為1,073.33萬。報告中,公司列舉了銷售收入增長及業績改善的三點主要原因...
妙可藍多(600882.SH)于日前披露了2019年中期報告。數據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7.14億,同比增長53.82%;歸母凈利潤實現扭虧為盈,當期約為1,073.33萬。
報告中,公司列舉了銷售收入增長及業績改善的三點主要原因:1、以奶酪棒為代表的零售奶酪產品呈爆發式增長;2、產品結構改善,毛利率增加2.34個百分點至28.14%;3、費用率逐步趨于降低。
第二天,公司股價受外圍股市動蕩影響低開后一路走高,最終錄得漲停收盤。之后幾天的股價也走得頗為強勢。
不過,仔細分析可以發現,在業績改善的過程中,公司也存在著有息負債、商譽較多、高管減持以及合規性不足等潛在風險。
營銷加持下,奶酪棒半年賣出1.66億
妙可藍多的主營分為兩塊,一塊是以奶酪、液態奶為核心的特色乳制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另一塊是以奶粉、黃油為主的乳制品貿易業務。
從中報披露的營收構成來看,奶酪、液態奶、貿易業務的營收為3.41億、2.19億以及1.53億,分別占比47.83%、30.72%以及21.46%。
在這些產品中,奶酪板塊貢獻了最多的收入增長,營收同比增幅達113.47%。其中,核心單品奶酪棒實現銷售收入1.66億,同比大增449.38%。作為一款去年才推向市場的產品,公司通過傳播推廣、渠道建設等多種方式實現了銷售的爆發式增長,這也就帶動了公司整體毛利率的提升以及盈利的增長。
從公開資料來看,公司投放廣告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分眾的電梯廣告。
財報數據顯示,妙可藍多在2017、2018以及2019半年度的銷售費用支出分別為1.22億、2.05億以及1.16億,占營收的比例處于相對高位。
不過,仔細閱讀該份財報可以發現,公司也存在著有息負債高、商譽較多等風險。
“大存大貸”的合理性
中報數據顯示,公司賬上有短期借款2.95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35億、長期借款3.31億,合計超過11億。有息負債較高的直接影響是公司在2019年上半年產生財務費用3,405.38萬,是當期實現利潤的數倍。
但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賬上也有貨幣資金達7.9億,其中的大部分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再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這些貨幣資金中的絕大部分并沒有受到使用限制。
由此引出的問題是,公司為什么要在賬上擁有較多現金的情況下依然大額舉債?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所也在2018年年報事后審核問詢函中對公司資金狀況作了問詢。妙可藍多列出了如下理由以解釋其并不存在資金壓力和流動性風險:公司賬面自有貨幣資金余額較為充足;經營現金流凈額可滿足經營所需;與金融機構關系良好,尚有大額授信額度可用。
但是,翻查公司對問詢函的回復內容,似乎并沒有能夠充分論證“大存大貸”現象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
商譽金額4.55億,超過凈資產的三分之一
公司存在的另一個風險可能是商譽較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底,公司賬上共有商譽約4.55億,占凈資產的36.49%。
從具體構成來看,主要來自于廣澤乳業,其賬面原值達4.22億。
翻查相關資料發現,廣澤乳業是在2016年通過資產置換的方式并入上市公司。根據當時的協議,廣澤乳業在2016-2018年的業績承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不低于4,494.96萬、6,328.10萬以及8,157.69萬。
從最終實現情況來看,雖然三年累計完成業績承諾107.44%,但2018年最終實現的扣非后凈利潤為8,013.98萬,略低于當初的業績承諾。
如果未來業績出現進一步波動,可能存在商譽減值的風險。
高管擬減持、控股股東多次延遲增持
除了財務上的風險,高管減持、控股股東多次延遲增持等事項或許也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2019年5月,公司公告稱多位高管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10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26%。
同時,控股股東柴琇女士自2018年7月公布擬增持不少于總股本1%、不超過總股本3%的計劃以來,已累計兩次公告延期增持。最新一次已經延期至2020年1月17日前完成實施。
妙可藍多給的具體理由是“由于公司正在持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受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敏感期的影響,柴琇女士難以在原定期限內完成增持計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重組并入上市公司以來,妙可藍多(原名廣澤股份)在2017-2019年期間的每年都會收到交易所意見函或問詢函。
不僅如此,公司還在2018年收到證監會的警示函,原因是公司沒有按規定披露購買理財產品事項以及關聯交易。
作為國產奶酪品牌的后起之秀,妙可藍多通過較為密集的廣告推廣,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品牌引爆。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花錢不難,賺錢不易。
如此頻繁得受到監管機構問詢甚至警示,投資者不禁要問,公司的合規把控去哪了?(CJT)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