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 10:0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信托資金投向來看,工商企業為第一大投資領域,信托資金余額達5.61萬億元,與此同時,投向金融機構和證券市場領域的信托資金則出現明顯下降,這反映出信托資金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提速。
9月18日,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了2019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受托資產規模為22.53萬億元,較一季度環比下降0.02%,降幅進一步縮窄,增速由去年同期的4.88%放緩至-7.15%。在去通道、去嵌套的監管背景下,二季度的信托資產規模呈現出降中趨穩的特點。
從信托資金投向來看,工商企業為第一大投資領域,信托資金余額達5.61萬億元,與此同時,投向金融機構和證券市場領域的信托資金則出現明顯下降,這反映出信托資金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經濟提速。
北京大學國家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二季度信托公司業務數據的各項指標表明,信托行業較好地把握了行業發展的節奏和力度,適時調整發展重點,實現了降中趨穩、提質增效的整體效果。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信托資產規模呈現降中趨穩,資產質量有所優化的特點,資產配置能力則是穩中變強。”
信托業報酬率明顯上升
行業“提質增效”起跑
2019年開年以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中央政策基調由“強監管、去杠桿”轉向“穩增長、穩杠桿”,今年一季度以來的“寬貨幣”、“寬信用”政策得以持續,信托融資需求進一步回暖,尤其是基礎設施領域,疊加經濟預期改善、前期通道亂象整治緩釋風險,2018年被動收縮趨勢逐漸收斂,信托公司主動投放意愿在增強。
在信托業轉型的形勢下,回歸信托本源、提升主動管理能力成為信托公司的共識且已初見成效。
從資金來源來看,代表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資金信托規模占比提高。具體來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單一資金信托占比為40.97%,較一季度末下降1.33個百分點;集合資金信托占比為43.57%,上升1.47個百分點;管理財產類信托占比為15.46%,下降0.13個百分點。
對于集合資金信托下一步的發展,金李分析稱,在當前去通道、去嵌套的嚴監管氛圍下,傳統銀信合作通道業務規模仍在收縮,更加考驗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資金信托占比不斷提高,與單一資金信托占比平分秋色甚至略有勝出。“近年來,信托公司普遍加強財富渠道建設,注重主動管理能力培養,集合資金信托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信托業主動管理能力的提升帶來的是信托報酬率的明顯提高。
數據顯示,從信托報酬率來看,2019年第二季度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為0.54%,環比上升0.11%,較去年也有明顯提升。據了解,這主要源于去年“資管新規”落地后,通道與多層嵌套業務不斷清理與壓縮,信托公司主動管理業務增加,業務結構不斷調整,帶動信托報酬率回升。
整體上來看,信托業的各項指標反映出“提質增效”成效。“信托業日益提高防控金融風險意識,在主動收縮業務規模的前提下,人均利潤和平均年化綜合信托報酬率同比的提升反映了行業‘增效’的努力;從信托資產來源看,單一信托占比平穩下降,體現信托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的集合信托占比平穩上升,一升一降的局面顯示了信托業取得的‘提質’進展。”金李稱。
重慶信托董事長翁振杰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信托公司主動管理業務占比將不斷上升,信托公司也從追求“量”逐漸向追求“質”的方向發展,“信托公司只有不斷強化主動管理能力,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群眾,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足。”
投向工商企業資金連續7年占比居首
信托業“脫虛向實”提速
總體看,信托業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力度進一步增強。從信托資金的投向來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占比依然穩居榜首,其后依次為房地產、基礎產業、金融機構、證券投資等,且流向金融機構和證券市場的資金下降,“一穩兩降”反映出信托業明顯的“脫虛向實”趨勢。
具體來看,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金融機構的信托資金余額2.85萬億元,同比減少17.22%,占比14.96%,較2019年一季度末下降0.41個百分點;投向證券投資的信托資金余額1.99萬億元,同比減少24.32%,占比10.46%,較一季度末下降0.80個百分點。
金李認為,自2017年一季度以來,流向金融機構的信托資金占比呈現逐步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因為資管新規推出以來,監管部門加大對金融同業業務的整治力度,限制或禁止通道與多層嵌套的監管套利行為。近年來,各項監管制度日趨完善,銀信合作、信保合作等金融同業業務更加規范,在充分發揮信托業靈活性的優勢上,引導信托業和金融機構合規開展業務合作。
與此同時,工商企業已連續7年成為信托資金投向的第一大領域,并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二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余額5.61萬億元。據了解,近年來,信托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要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號召,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和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戰略新興領域。
金李指出,“服務實體經濟成為行業共識,流向工商企業的資金占比穩中有升,預期未來這一領域的優質項目將會獲得更多信托資金的支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