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08:59 | 來源:華夏時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業內人士看來,多年以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必須是已經盈利且達到一定盈利規模的公司。科創板更關注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力,關注是否可以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在盈利標準上較現有板塊有了較大幅度的放松。
原標題:特別報道 | 首家未盈利企業即將登陸科創板 澤璟制藥表示上市后不急于再融資
記者 楊柳 陳鋒 上海報道
科創板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允許尚未盈利企業上市是其重要體現之一。在這種背景下,澤璟制藥的成功過會無疑具有標桿意義。澤璟制藥10月30日在經過三輪問詢后成功過會,成為科創板第一家尚未盈利的企業。
11月11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通知,支持央企控股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甚至包括尚未盈利的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11月8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再融資辦法,具體內容包括:制定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提升非公開發行的便捷性;設置便捷高效的注冊程序提高融資效率,壓縮監管部門審核,上交所審核期限為2個月,證監會注冊期限為15個工作日。授權上海證券交易所根據科創板再融資運行總體情況和市場實際需要,研究制定小額融資的業務規則。
在業內人士看來,多年以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市必須是已經盈利且達到一定盈利規模的公司。科創板更關注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力,關注是否可以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在盈利標準上較現有板塊有了較大幅度的放松。
《華夏時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澤璟制藥,董秘處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公司正處于注冊成功等待批文的階段,上市后也不會急于再融資,依然會先專注于新藥研發。
產品尚未銷售 預期持續虧損
公司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所有產品均處于研發階段,尚未開展商業化生產銷售,公司產品尚未實現銷售收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
據了解,澤璟制藥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專注于腫瘤、出血及血液疾病、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的創新驅動型新藥研發企業。公司的目標是成為中國上述領域新藥研發的領軍企業之一。
目前,澤璟制藥已經建立了兩大核心技術平臺:精準小分子藥物研發及產業化平臺、復雜重組蛋白新藥研發及產業化平臺。依托這兩個技術平臺,公司開發了豐富的小分子新藥與重組蛋白新藥的產品管線,覆蓋肝癌、非小細胞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鼻咽癌、骨髓增殖性疾病等多種癌癥和血液腫瘤以及出血、肝膽疾病等多個治療領域。專注于自身研發管線開發的同時,公司正與國內知名藥企積極推進其小分子靶向新藥與抗 PD-1/PD-L1 抗體對腫瘤的聯合治療研究。
公司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 -2018 年度及 2019 年 1-6 月,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 -12826.79 萬元、-14646.84 萬元、-44008.90 萬元和-34114.84 萬元。
澤璟制藥也坦言,未來一段時間內, 公司預期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并將持續虧損。
但醫藥領域資深分析師張慧慧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國近年來醫藥行業的虧損是一直存在的。2019年,醫藥行業盈利壓力非常大,企業成本壓力增加,藥品注冊標準提高、一致性評價、臨床試驗成本提高、國際注冊等都大幅增加企業研發支出,環保稅法、空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標準提高和監管加強帶來環保成本的增加,原料藥、中間體、中藥材短缺等多種因素都導致原料成本增加。
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國醫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581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1095家,虧損面14.4%,2018年全年醫藥行業虧損總額147.8億元,同比增長15.6%。
除尚未盈利外,澤璟制藥還是科創板申報企業中首家選用第五套科創板上市標準上市的企業。根據相關規則,科創板第五套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并滿足相應條件。”該項標準是五套上市標準中唯一一套未牽涉到業績情況的標準。
事實上,在科創板上市標準出臺之初,有分析人士曾指出,第五套標準的設立或專門面向未盈利的生物醫藥類企業。
收購美籍公司引市場關注
雖然盈利還需時日,可澤璟制藥的融資金額不在少數。在報告期幾年內,公司通過股權融資的方式維持日常運營,并已相繼引入多家知名戰投。
據記者了解,2018年1月,澤璟制藥獲得4億人民幣B輪融資,民生保險、深創投和分享投資領投,北極光創投、中青國融等共同參與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公司收購實控人妹妹(美籍)公司一事也引起了業界關注與質疑。
據了解,GENSUN是由盛澤琪于2016年在美國創立的醫藥研發企業,而盛澤琪正是澤璟制藥實控人之一盛澤林的妹妹,為美國國籍,目前系澤璟制藥核心技術人員之一。2018年10月15日,盛澤琪受聘擔任澤璟制藥首席科學官。
2018年下半年,澤璟制藥前身澤璟有限通過增資及受讓股份的方式以866.02萬美元收購了GENSUN共330.56萬股股份。本次收購完成后,澤璟制藥通過香港澤璟間接持有GENSUN經完全攤薄后51%的股份。
2018年10月29日,澤璟有限召開董事會會議并作出決議,同意由盛澤琪以現金方式出資224.00萬美元,其中40.7691萬美元計入注冊資本,溢價部分計入資本公積。
2018年10月,盛澤琪與25名原股東、澤璟有限就本次增資簽署《JACKIEZEGISHENG關于蘇州澤璟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增資協議書》,約定盛澤琪以貨幣資金224萬美元認購公司新增的40.7691萬美元的注冊資本。
截至2018年12月20日,盛澤琪已向澤璟有限支付224.00萬美元投資款,本次新增注冊資本已經實繳到位。
澤璟制藥招股書披露,本次發行前盛澤琪持有澤璟制藥6.8253%股份,位列澤璟制藥第4大股東。
而登陸科創板,澤璟制藥的融資金額為23.84億元,在142家科創板申報企業中排在第九位。
上海青桐資本醫藥領域分析師陳奐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事實上,澤璟制藥的融資情況在創新藥企當中并不少見,2018年中國創新藥領域投資爆發,成為當之無愧的資本熱點。
陳奐認為,這主要受益于兩點。一方面國家對創新藥利好政策的不斷兌現,以治療腫瘤為主的創新藥需求日益加大,再疊加人口老齡化加劇、人群腫瘤發病率抬升帶來的需求增長,技術實力雄厚的研發驅動型企業未來的受益性被充分確定,業績加速兌現,導致投資機構在行業估值水平處于低位時加速進場配置。另一方面,經過多年各方面的積累與發展,行業發展處于積極的變化中,布局、整合速度加快,行業剛需特性日漸明顯,市場上積累了不少優質的投資標的。因此,澤璟制藥作為一家創新藥企,有這樣的融資金額非常正常。
此外,國務院國資委在11月11日發布通知強調,支持尚未盈利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但該類上市公司尚未盈利,要求也更加嚴格。《通知》中要求,其限制性股票授予價格按照不低于公平市場價格的60%確定,在上市公司實現盈利前,可生效的權益比例原則上不超過授予額度的40%。
公司董秘處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這一切的新規對于公司來說暫無影響,上市后公司也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藥研究上面,其他事項以后再研究。
責任編輯:王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