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10:2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與開市之初的躁動相比,近期融資資金在科創板中不再“雨露均沾”,而是集中于部分強勢品種。以首批25只股票中的兩只個股為例:
原標題:融資融券余額從1:1變成2:1 科創板兩融交易“色調”轉暖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 費天元 ○編輯 孫放
從首批上市股票的無差別上漲,到近期破發股的批量出現,科創板的資金情緒在過去4個月中經歷了從躁動到理性的演變。作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的重要工具,兩融數據能夠反映資金在科創板中的交易狀態。整體上看,科創板個股的融資余額穩步增長、融券余額整體縮水、個股間分化加劇,都是目前科創板兩融數據的變化特征,而其最終結果是推動科創板股票估值理性回歸。
融券余額整體縮水
自7月22日開市以來,科創板兩融規模先后呈現兩波快速上升。
第一波上升出現在開市后的1個月內,科創板兩融規模于8月13日觸及階段高點64.02億元(其中,融資余額32.19億元、融券余額31.83億元)。在此期間,科創板融資余額與融券余額規模幾乎齊頭并進,融資融券比例接近1:1,多只個股還出現融券余額高于融資余額的現象。
第二波上升從10月延續至今。隨著科創板新股發行步入常態化,其兩融規模也重拾升勢。截至11月18日,科創板兩融余額報69.2億元(其中,融資余額46.31億元、融券余額22.89億元),創開市以來的新高。
但與開市之初相比,近期科創板的融資余額增速明顯快于融券余額。11月18日,科創板融資融券余額之比超過了2:1,且市場中僅有3只個股的融券余額高于融資余額,分別為中國通號、心脈醫療和安恒信息。
在兩融總量保持穩定上升的背景下,科創板融資融券比例持續拉大主要反映了融券交易者的態度變化。對首批25只科創板股票而言,上市之初的無差別炒作造成部分個股估值明顯偏離基本面,后續必然出現的估值回歸使得融券交易者蜂擁進場。
但在當前資金趨于理性的階段,科創板新股在上市之初的股價表現已能因基本面而異,有些股票上市后穩步走強,有些股票上市不久便宣告破發。在此背景下,融券交易者的套利空間遭到擠壓,自然不敢貿然進場。
個股融資額顯著分化
與開市之初的躁動相比,近期融資資金在科創板中不再“雨露均沾”,而是集中于部分強勢品種。以首批25只股票中的兩只個股為例:
南微醫學、中國通號近期的股價走勢截然相反,其背后,兩融交易者的態度也大不一樣。
南微醫學雖在上市初期表現并不搶眼,但近兩個月內股價持續攀升,11月4日最高觸及每股182.80元,創上市后新高,最新收盤價報每股180.99元,距離再創新高僅一步之遙。
南微醫學股價走強背后,也有融資客的持續追捧。在過去兩個月中(9月18日至11月18日),南微醫學合計獲融資凈買入2901.63萬元,高居25只個股首位。截至11月18日,南微醫學融資余額報2.19億元,在科創板中僅次于市值規模為其3倍的中國通號。
中國通號股價則呈現另一個極端,近兩個月內持續走低,昨日早盤最低探至每股6.55元,再創上市后新低,較上市首日最高價回撤近60%。在過去兩個月中,中國通號遭融資凈賣出3006.65萬元,融資凈賣出額居25只個股首位,融資資金持續流出成為該股屢創新低的原因之一。
兩融交易推動估值回歸
近期,科創板破發股的批量出現引發市場關注。事實上,通過持續跟蹤個股兩融數據的變化,或多或少能從中覓得端倪。以首例破發的昊海生科為例,昊海生科發行定價為每股89.23元,該定價符合當時市場的普遍預期。但在上市首日,昊海生科盤面仍顯露出炒作跡象,首日收盤價較發行價上漲46.48%。
次日起,昊海生科開啟估值回歸,股價連續走低,并于上市第6日盤中跌破發行價。其間,昊海生科融券余額增長明顯快于融資余額。在11月6日破發當天,昊海生科融券余額達到8931.56萬元,高于融資余額7102.06萬元,成為當時少數融券余額高于融資余額的科創板股票。
破發之后,昊海生科融券余額開始減少,11月7日至今融券余額累計減少2541萬元。
除昊海生科外,杰普特、新光光電、容百科技等科創板破發股的兩融數據也均呈現“融資交易清淡”或“融券交易活躍”的現象。
中金公司認為,相比A股其他板塊,科創板的詢價方式更為市場化,使得科創板的發行估值已經較為接近二級市場估值水平。科創板新股上市后表現分化是市場化詢價、板塊估值向常態化回歸的必然結果,中長期有利于理順資本市場運行機制,對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有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田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