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 10:31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李奇霖分析認為,要實現這些戰略定位和目標,金融資本的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需要各個城市之間跨區域合作
來源:證券日報 見習記者李正
作為2019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和破局者,科創板及試點注冊制的推出,吸引了無數資本市場參與者的目光。上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9日記者發稿時,共有54家上市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同時排隊企業(包括處于已受理、已問詢、暫緩審議、通過和提交注冊狀態的申報企業)數量也達到了80家,可見科創板后備企業十分充足。
《證券日報》記者將科創板排隊企業按照區域進行劃分后注意到,注冊地址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申報企業有15家,且全部來自于廣東省。
聯訊證券分析師李奇霖表示,2019年2月份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了區域創新很高的權重,基本原則第一條就是創新驅動、改革引領,同時戰略定位即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計劃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環境優化,新興技術原創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
李奇霖分析認為,要實現這些戰略定位和目標,金融資本的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需要各個城市之間跨區域合作,另一方面,在戰略定位中,科技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核心中的核心,而創新導向的產業多為輕資產行業,缺乏抵押品,企業在技術研發前期需要較高的資本投入,同時研究周期長,產品化難度大,失敗率較高,經營不確定性較大等問題同樣不容忽視,所以需要充分發揮資本為科創賦能的作用。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有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省一直是中國的制造業大省,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珠三角地區已經成為中國高端電子產品制造業的核心區域,同時,IT軟件服務業也快速崛起,出現了不少的國內外知名創新型企業,所以廣東省申報科創板企業數量龐大的情況,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結構高度相關。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在梳理數據時注意到,15家廣東省企業中,處于已問詢狀態的企業共計8家,占比超過了50%。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實行的是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不需要經過行政審批,所以上交所的問詢十分關鍵。
同時,對于問詢的內容側重問題,他認為上交所問詢的重心應該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科創企業的定位屬性進行判斷,判斷企業是否屬于科創企業,這是企業登陸科創板的基本門檻;第二,受理企業資料的合規性、真實性、準確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上交所對科創板申報企業的問詢內容,應該抓住主要矛盾,包容性精神也應該體現到問詢的細節當中。”董登新說。
責任編輯:常福強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