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 04:03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必須能夠真正幫上市公司“賺錢”,對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和以PIPE策略為主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具備產業能力的投資者應該屬于利好。...
近期備受爭議的再融資“戰略投資者”認定,終于迎來了統一標準。根據最新戰投細則,符合戰投標準的投資人鳳毛麟角,投行人士認為未來的趨勢將是“強強聯合”,“好公司”配“好戰投”將成為鎖定期18個月再融資行為的主流。
有頭部券商投行部董事總經理對記者表示,這是首次從戰投本身應具備的條件來約束再融資,意味著監管不鼓勵單純的融資圈錢,更鼓勵把公司做大做好。
自再融資新規發布至3月22日,已有120家上市公司發布定增預案,其中定價方式和競價方式的再融資行為“平分秋色”。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預判,目前以引入戰投方式發布的定增預案中,僅有10%-20%的比例能夠被證監會受理。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很多上市公司要根據戰投細則對定增預案進行規范調整,或者改為6個月競價定增,但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詢價可能并不容易。
戰投細則“嚴格”
2月中旬以來,定增領域春風吹起,市場蠢蠢欲動,一些亂象引起監管的關注。上周五晚間,監管層對“戰略投資者”給出了清晰認定,并表態稱部分條款調整并非放松再融資監管要求。
證監會認定的戰略投資者必須要擁有重要戰略性資源,與上市公司謀求長期戰略利益,愿意長期持有較大比例股份,委派董事實際參與公司治理。并且還提出了必要條件,即戰投必須能給上市公司帶來領先的技術資源,顯著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或者,能帶來領先的市場、渠道、品牌等戰略性資源,推動銷售業績大幅提升。
相較2月14日再融資新規中對戰投模糊的定義來看,證監會打上的“補丁”讓業內人士直呼“嚴格”。有投行業務排名較前的中型券商投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細則)相當于對董事會會議做基準日的再融資堵上口子,對戰投方式的再融資雖然名義上放開了,但在實操中很難操作。
“我們能夠理解證監會關于戰投細節規定的目的和意圖,但是對一個新出政策打這么大一個‘補丁’,確實有點太過于嚴格了。”上述投行負責人對記者坦言。
受訪人士均認為,戰投細則對定增市場會產生較大影響,同時中介機構在實操中對一些規則的尺度把握還不清楚。王驥躍表示,修改后的細則對戰投的要求更細化了,同時也留下了很多窗口指導的空間,比如什么叫做“較大比例”、“能夠帶來顯著業績增長”等。上述中型券商投行負責人也表示,戰投是否必須擁有董事席位,限售期除了18個月還有無其他要求等等,都需要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來判斷。
未來趨勢是強強聯合
雖然嚴于市場預期,大部分受訪人士仍然認為,相比前幾年的戰投規定,證監會對戰投方式的定增標準有所松綁,價格鎖定打八折,鎖定期18個月,對一些合格戰投誘惑力依然比較大。受訪人士認為,在新的標準下,采用引入戰投方式來再融資的上市公司數量會很少,未來的趨勢就是“強強聯合”。
有北方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在前幾年,市場確實存在一些市值較低的上市公司得到戰略投資者的青睞,這些機構利用自己的資源為上市公司帶來效益,從而使公司市值提升。但現在市場環境已經改變,市場趨于兩極分化,資金向優質公司聚焦,戰投細則更有利于質地較好的上市公司。
“現在,一家二三十億市值的上市公司進行一次并購,市值都不一定能提升,我們預判未來‘好公司’配‘好戰投’應該是18個月再融資行為的主流。據我們了解,產業資本更希望投資一些質地更好的標的。”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高禾投資認為,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必須能夠真正幫上市公司“賺錢”,對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和以PIPE策略為主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具備產業能力的投資者應該屬于利好。
定增預案修改或成風
投行人士普遍認為,接下來肯定有很多上市公司要根據戰投細則對定增預案進行規范調整,或者改為6個月競價定增。王驥躍預判,目前以引入戰投方式發布的定增預案中,僅有10%-20%的比例能夠被證監會受理。一些有確定投資者的上市公司要調整定增預案,重新詢價,但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詢價可能并不容易。
記者梳理發現,自2月14日再融資新規發布至3月22日,共有120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定增預案,其中有61家公司采用定價發行方式,采用競價方式定增的上市公司有59家,可算“平分秋色”。定價發行方式中,絕大多數為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行定增,多家公司的董監高及員工參與定增,以董事會會議日期為定價基準日,鎖定期18個月。
據證監會披露信息,2月14日之后,已被證監會受理的定價定增方案只有一例,即中信建投保薦的藥石科技。
高禾投資認為,參與門檻大幅提升后,定價定增的項目占比將從2月14日新規后的五五比例,大幅降低,甚至可能低于新規之前的三成比例。
所有受訪人士均不改對定增市場重回萬億的預期。上述頭部券商投行董事總經理表示,短期看肯定會有影響,畢竟目前已經公開的定增預案中戰投和財務投資各占一半,但是對于市場容量的預判沒有變化,這依然是券商投行的一個業務機遇。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