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08:0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由于公司尚未盈利,君實生物特別選擇了科創板為創新藥企業“量身定制”的第五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
原標題 君實生物科創板IPO過會“最后一問”直擊盈利能力
⊙記者 祁豆豆 ○編輯 邱江
隨著君實生物科創板IPO過會,又一家國產創新藥企業即將在科創板“試驗田”落地開花。3月30日晚間,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委第7次審議會議結果,同意君實生物在科創板首發上市。由此,公司即將邁向注冊階段,距離科創板上市更近了一步。
君實生物不僅手握PD-1等多個重磅新藥,其證券化征程也頗具看點。公司先后于2015年8月、2018年12月掛牌新三板、港交所,強勁的創新研發實力受到資本市場青睞。在科創板包容、多元的上市發行條件吸引下,君實生物去年9月正式“報考”科創板,希望借此圓夢A股,開啟“H+A”新征程。
據了解,君實生物是一家創新驅動型生物制藥公司,具備完整的從創新藥物的發現、在全球范圍內的臨床研究和開發、大規模生產到商業化的全產業鏈能力。公司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商品名:拓益)已于2018年12月17日獲國家藥監局有條件批準上市,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國產PD-1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用于治療既往標準治療失敗后的局部進展或轉移性黑色素瘤。
由于公司尚未盈利,君實生物特別選擇了科創板為創新藥企業“量身定制”的第五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準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受益于此標準,澤璟制藥、百奧泰兩家公司已順利登陸科創板。
作為未盈利的特殊“考生”,未來的盈利能力免不了成為審核問詢的“必答題”。昨日上市委審議后,公司共收到兩個需要落實的審核意見,其中就包括補充披露未來是否可實現盈利的前瞻性信息,以及補充披露實際控制人增持發行人股份的相關承諾。公司上市后的盈利能力直接關系公司未來的經營情況,也是投資者對公司價值判斷的重要依據,因此上市委的“最后一問”問出了不少投資者的心聲。
記者注意到,君實生物日前在港交所發布的2019年年報已為這一“答案”釋放了積極信號。盡管2019年公司仍未實現盈利,但得益于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商業化后銷量攀升,公司內生“造血”能力被激活,實現營業收入7.75億元。同時,公司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研發開支9.46億元,同比增加75.8%。
為了讓更多患者更長期地從特瑞普利單抗治療中獲益,君實生物正在積極拓展更廣泛的適應癥。截至目前,公司已在全球開展了超過30項特瑞普利單抗單藥治療及聯合治療的臨床試驗,包括14項關鍵注冊臨床試驗。其中,特瑞普利單抗聯合阿昔替尼治療黏膜黑色素瘤,更憑借早期突破性成果,獲得美國FDA的“孤兒藥”資格認定,增強了國產創新藥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更值得關注的是,君實生物已為后續更多創新藥上市提前做好了產業化準備。目前蘇州吳江生產基地已完成產能升級,上海臨港生產基地獲得《藥品生產許可證》并順利投入試生產,至此,公司的總產能規模達到33000L。君實生物表示,將加速達成多個產品商業化及臨床用藥的生產目標。
隨著此次IPO過會,君實生物將加快告別新三板的步伐。君實生物此前表示,公司擬在科創板IPO過會后,向全國股轉系統申請內資股股票終止掛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