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4 09:18 | 來源:每日財報 | 作者:劉雨辰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公司第一次申請上市,2016年1月,瑞聯新材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6月擬轉創業板上市,但去年6月被證監會發審會否決。.........
乘5G春風,瑞聯新材業績快速增長,但塵封的債務糾紛被翻出,能否贏得發審委的信任?
出品 |每日財報
作者 |劉雨辰
伴隨著5G新基建的逐步落地,相關產業鏈的公司備受市場關注。今年3月份,瑞聯新材遞交科創板申請書,公開發行不超過1755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募集10.52億元,其中用于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產項目的金額為2.87億元,用于高端液晶顯示材料生產項目的金額為3.04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公司第一次申請上市,2016年1月,瑞聯新材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6月擬轉創業板上市,但去年6月被證監會發審會否決。
據《每日財報》的了解,西安瑞聯新材是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專用有機新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包括OLED材料、單體液晶、創新藥中間體,用于OLED終端材料、混合液晶、原料藥的生產,產品的終端應用領域包括OLED顯示、TFT-LCD顯示和醫藥制劑。目前瑞聯新材已進入全球主要OLED終端材料和混晶材料制造商的供應鏈體系,2019年公司在全球OLED升華前材料和單體液晶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約為14%和16%。
盈利上升空間大,外銷比重偏高
5G時代的到來為OLED顯示面板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盈利空間。
自去年開始,華為和三星相繼發布柔性OLED折疊手機,折疊手機由于其便攜性、復合功能性,有望逐步實現手機、平板等多種產品的功能整合,在5G應用場景下為柔性OLED帶來新的終端需求增長,除此之外,智能手表、VR設備等智能可穿戴領域,OLED憑借其柔性顯示、低功耗等特點成為最佳選擇。
隨著5G的不斷向前發展,產業鏈的公司也逐步釋放業績,作為其中的一份子,瑞聯新材在報告期內盈利穩定增長,2017—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7.19億、8.57億和9.9億元,同比增長28.95%、19.12%和15.6%;凈利潤分別為7800.87萬、9464.21萬和1.48億元,增長38.36%、21.32%和56.87%,同期凈利潤率分別為10.85%、11.05%和14.99%,呈上升趨勢,這是整個行業趨勢向上的寫照。
展開來看,公司的核心產品顯示材料為電子信息產業鏈中的關鍵材料,而且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公司已經獲得一席之地,是國內少數同時具備規模化研發生產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業,報告期內,兩者合計營業收入在公司總收入中占比為78.77%、87.65%和80.69%,這兩項業務是瑞聯新材利潤的主要來源,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可以在產業鏈中分一杯羹,但公司大部分上游關鍵材料中的高端品類仍被日韓和歐美企業所壟斷。
除此生產主營產品之外,公司還將業務延伸至醫藥中間體領域,成功拓展了醫藥CMO/CDMO業務,去年該業務為公司貢獻了20%左右的收入。
根據招股書的信息,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外銷,2017-2019年境外營收占比為87.31%、83.62%和78.96%,客戶分布集中在日本、德國和韓國,本次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瑞聯新材的客戶所在國也深陷其中,很多人擔心會影響到公司全年的業績和生產計劃。
最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隨著中國內地TFT-LCD面板企業的產能擴張,占全球出貨比例大幅提升,TFT-LCD面板呈現量升價跌的趨勢。瑞聯新材作為上游液晶材料供應商,部分產品的平均銷售價格可能會率先下調,也就意味著在成本不能同步下調的背景下,公司的毛利率將面臨下降的風險。
債務糾紛捋不清, 致IPO計劃屢受挫
上文已經提到過這次并不是瑞聯新材第一次申請上市,去年6月公司申請創業板上市被否決,但從2016-2018年公司的業績始終保持增長,外界普遍認為被否決的原因和公司的經營沒有關系,一番刨根問底之后,人們把矛頭指向了瑞聯新材披露的很多年前的一次債務糾紛,在過會的時候這件事當時也被發審委重點問詢。
先來捋順公司的股權結構,瑞聯新材實際控制人為呂浩平夫婦和劉曉春,發行前持有的公司股權比例合計為34.69%,其中劉曉春持有公司8.67%的股份,2001年至今一直擔任董事長。此外,劉曉春曾擔任中國瑞聯及其關聯方深圳瑞聯、寧波屹東的董事及高管,并曾持有深圳瑞聯股權,當時中國瑞聯同時作為瑞聯新材和寧波屹東的第一大股東,劉曉春個人持有中國瑞聯26%的股權,但并不是控股股東。
有了這一層關系后,2005年至2011年期間,寧波屹東向瑞聯新材借錢,用以支持寧波屹東的正常經營運作,截至2011年3月31日,寧波屹東已欠瑞聯新材16496.8萬元。
2011年12月份,中國瑞聯、瑞聯新材和寧波屹東分別簽訂了《債務轉讓協議》和《債務轉讓補充協議》,約定將上述欠款的債務轉讓給中國瑞聯,且補充約定債務轉讓后,寧波屹東不再承擔上述債務,瑞聯新材亦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向寧波屹東追償。隨后瑞聯新材和中國瑞聯抵消了一部分欠款,中國瑞聯應承擔的債務金額為11379.41萬元。但中國瑞聯隨后將持有的瑞聯新材的股份轉讓,不再擔任公司的股東,同時債務也沒有償還。
2014年5月,瑞聯新材將中國瑞聯告上法庭,要求償拖欠的約1.14億元。后來,中國瑞聯敗訴,被判付瑞聯新材約1.14億元及相應利息。但中國瑞聯仍不還錢,瑞聯新材申請強制執行后,發現中國瑞聯名下無可供執行的財產,2014年12月,瑞聯新材以“長期無法收回”為名核銷了上述約1.14億元欠款。2015年,劉曉春將持有的中國瑞聯的股權全部轉讓,不再擔任中國瑞聯的董事,并按其持有中國瑞聯26%的股權比例計算向瑞聯新材補償2958萬元。
去年創業板IPO過會的時候,證監會要求瑞聯新材結合劉曉春的收入來源及債權債務情況,說明償還2958萬元補償款的資金來源,對劉曉春的償債能力和穩定性提出質疑,現在來看,瑞聯新材的解釋很可能沒有說服發審委,這才導致IPO計劃流產。如今失意的瑞聯新材再次轉戰資本市場,能否順利圓夢IPO,《每日財報》將持續保持關注。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