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9 09:23 | 來源:券業觀察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花著混合基金的管理費,買了個芯片ETF?基金經理押注單一行業合不合理?
花著混合基金的管理費,買了個芯片ETF?基金經理押注單一行業合不合理?
作者 | 王君齊、徐明輝
前有券商遭同行“看空”,今有基金經理被同行diss。
近日,長信基金副總經理安昀在一份基金年中報告里公開“吐槽”同行引熱議,有網友猜測被吐槽者疑似諾安基金“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
安昀是基金業老人,入職長信基金已十余年;而蔡嵩松則是業內“新星”,也是基金圈名副其實的“網紅”。
安昀之所以如此“高調”diss年輕同行,與后者押注單一行業,與ETF高度相似不無關系。
“網紅”基金經理遭大佬diss?
“最近聽說一支硬核成長類產品,基金經理從業才三年,做投資僅一年,規模從去年的十幾億迅速膨脹到當前的近兩百億,且大部分規模是今年二季度流入的,該產品基本上全倉半導體。我不禁陷入深思,雖不免有葡萄好酸之嫌,但是這樣真的好嗎?”
長信基金副總經理安昀在其管理的基金2020年中期報告中,發出靈魂一問。
(圖片來源:《長信內需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0年中期報告》)
安昀是長信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在基金圈摸爬滾打多年,曾獲2007年“新財富最佳策略分析師”第一名。他管理的“長信內需成長混合A”,自成立以來收益率高達406.91%,管理過的其他基金,同樣表現不凡。
(圖片來源:長信基金官網)
安昀雖未指名道姓,但在文中提到幾個關鍵詞——“硬核”、“從業三年”、“十幾億到規模近兩百億”、“半導體”等。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和投資者猜測,安昀吐槽的對象很可能是諾安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券商中國更是直接在文章中提到,安昀在基金半年報中硬杠諾安基金蔡嵩松。
諾安基金官網顯示,蔡嵩松于2017年11月加入諾安基金擔任研究員。工作一年以后(2019年2月),成為諾安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諾安成長”)的基金經理,開始了基金經理的生涯。資深“基民”可能比較清楚,在與蔡嵩松相關的宣傳文案中,“硬核”二字的出現頻率頗高。
蔡嵩松接手諾安成長后,該基金凈值一路上漲,基金規模也從去年接手時的十幾億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諾安成長資產凈值13.49億元),擴大到了今年年中的161.19億元。蔡嵩松借此進入百億基金經理之列,一時間,風光無限。
(諾安成長基金近2年來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
據了解,蔡嵩松現管理諾安成長、諾安和鑫靈活配置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諾安和鑫”)兩只產品。
而這兩只產品的前十大重倉股中,皆以半導體公司為主。這也正是安昀diss的重點之一——基金產品重倉單一行業。
諾安成長(左),諾安和鑫(右)
混合型基金變芯片主題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諾安成長成立于2009年3月,到蔡嵩松這里,已是第六代掌門人了。此前的投資風格偏周期股、藍籌股,持倉里面有伊利、海康、農業銀行、分眾傳媒等。
蔡嵩松接手后,諾安成長的投資風格愈發犀利,隨之而來的是該基金凈值的大漲大跌。
(諾安成長基金經理變動表 圖片來源:諾安基金官網)
從2020年初到7月14日,諾安成長漲幅約80%,列同類基金前列。其中,多個交易日中,諾安成長在同類基金中,凈值漲幅第一。
然而,從7月15日到7月17日,該基金3連跌,隨后是3連漲,緊接著又是3連跌。截至8月31日,諾安成長的年內收益率已“減少”至約40%。
諾安成長的凈值如此“大起大落”,和蔡嵩松的投資風格不無關系。
據諾安成長2020年半年報顯示,諾安成長重倉的前15大股票中,14家股票屬于芯片半導體行業。基金持倉股票高度集中于同一題材、同一行業,很容易造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
業內人士告訴券業觀察,諾安成長屬于主動型基金,而主動型基金為了規避風險,前十大持倉股占資金的比例一般不超過60%。
“這個諾安成長從持倉上看不就是一個芯片ETF嗎?”財經大V、知名博主“望京博格”鄭志勇如是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諾安成長重倉的股票與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有諸多重合。
券業觀察(ID:quanyeguancha)對比發現,諾安成長重倉的22家芯片半導體股票與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重合。
也正是如此,諾安成長的收益與芯片半導體市場密切相關。
今年3月30日至7月14日,中華半導體芯片指數單邊上漲61.45%,諾安成長凈值漲幅達74.96%,超額收益13.51%;7月14日至9月1日,中華半導體芯片指數的跌幅為16.99%,諾安成長凈值跌幅達21.06%。
(紫色是芯片ETF、黑色是諾安成長圖片來源:雪球)
不同于蔡嵩松高度集中的投資策略,安昀的持倉策略相對比較分散。
根據長信內需成長基金披露的2020年持倉數據顯示,該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合計占比為56.11%。其中,4只股票屬于白酒板塊,5只股票屬于醫藥醫療股,1只屬于化工股。
該不該押注單一行業?
“深圳明心讀書會”發起人、資深證券基金觀察員王兆江對券業觀察(ID:quanyeguancha)表示,基金經理應該注重行業投資風險,注重多行業搭配,而不應該單一集中在某個行業,這樣即便有行業系統性風險,也不會對凈值有較大的打擊。
事實上,近年來,基金經理“押寶”單一題材、行業而釀成“事故”的案例并不少見。
比如曾經的“公募一哥”任澤松,押注單一行業這一策略將其送上“神壇”,也正是這一策略又讓其“神話”快速隕落。
2012年12月,不到30歲的任澤松擔任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基金經理;2013年,該基金的凈值增長率高達80.38%,獲得年度業績冠軍,任澤松一戰成名。
該基金2013年年報顯示,任澤松持有的前十大重倉股中8只股票為科技股(TMT),其在信息技術板塊的持倉比重高達40%。
2017年,科技概念股的泡沫爆破,任澤松管理的這只基金接連踩雷,導致基金凈值大跌,“基民”損失慘重。最終,他也因個人原因而辭職。而梳理任澤松的持倉手法發現,其不光偏愛科技股,還尤為偏愛科技題材的樂視網。
業內人士對格隆匯表示,過于單一的風格在板塊輪動加速的市場行情下,必然會導致基金凈值大起大落,進而傷害投資者體驗,甚至基金公司的品牌。
關于基金投資風格,你喜歡把投資資金著重放在單一行業里,還是喜歡分散配置?歡迎留言發表你的意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