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03:30 | 來源:電鰻財經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如果說價值、成長是傳統的常規作戰部隊,策略投資或許可以用“特種小分隊”來描述:作為整體,他們“打法靈活”、“戰術多元”,善于在復雜的市場行情中“一招制敵”;作為...
文/寧夏
今年前三季度,滬深300漲幅為11.98%,標準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分別達到34.47%和37.17%。在震蕩起伏的結構性市場中,股票投資能力出色的基金管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超額收益。據銀河證券統計,廣發基金旗下16只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超過50%,7只基金收益率超過70%。
優秀業績的背后,是廣發基金在錘煉主動管理能力方面的持續努力。作為行業領先的資產管理公司,廣發基金較早按照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和投資風格進行分組,用心打造價值、成長、策略等多元風格體系,讓基金經理專注在能力圈內進行投資。
如果說價值、成長是傳統的常規作戰部隊,策略投資或許可以用“特種小分隊”來描述:作為整體,他們“打法靈活”、“戰術多元”,善于在復雜的市場行情中“一招制敵”;作為個體,每位基金經理各有專長、配合緊密,在互補和協同中凝聚了團隊的力量。
“隊長”李巍常年聚焦TMT、高端制造、醫藥生物三大賽道,是價值成長派的科技股獵手;數學博士苗宇是團隊的實力擔當,從“追風少年”到沉淀于消費領域深耕細作;吳興武精通醫藥領域,獨門絕技打通了行業與市場之間的隔閡;羅洋深諳周期股背后的運行邏輯,挖掘周期成長的投資機會;段濤是深度的成長股愛好者,對于挖掘黑馬“富有激情”。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廣發基金策略投資部這支“特種小分隊”,在波動的市場中不斷錘煉實戰能力,并取得優異戰績。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策略投資部管理的7只產品前三季收益率超過50%,4只產品收益率超過70%,5只產品躋身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TOP50名單。最近2年,旗下6只產品實現凈值翻番。
李巍:“千錘百煉”的成長股獵手
“如果知道我會死在哪里,那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談及如何在投資的長跑中取勝,查理·芒格如是說。要知道投資的“死亡地”在哪?對投資人而言,必須經過市場一輪又一輪的歷練。
李巍入行已有15年,其中有9年公募基金管理經驗,擅長在價值的基礎上挖掘優質成長股。由他管理的廣發新興產業精選,前十大重倉股都是成長股,但成長的行業和方向,覆蓋廣泛:既有TMT、高端制造、醫藥生物的新興成長股,也有建筑、服裝等傳統行業的龍頭公司。
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廣發新興產業近兩年、近三年回報分別為148.72%、125.70%,在靈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上下限0-95%)中排名第13/429位和第13/306位。自2016年1月29日成立以來累計回報182.8%,年化回報達到24.91%,獲得銀河證券三年期五星評價。
廣發基金策略投資部總經理 李巍
打造投資的“護城河”
李巍在圈內被稱為“科技股獵手”。每一輪的科技行情,他都是先鋒型選手。以廣發科創主題3年封閉為例,該基金成立于2019年6月11日,過去一年回報82.1%,在7只同類基金(封閉式科創主題基金)中排名第1,成立以來累計回報89.93%,年化回報63.37%。
靚麗的成績表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一位專業投資者對價值投資孜孜不倦的探索。
李巍是一個好奇心強、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他在生活中尤其熱愛研究新技術和新鮮事物。進入投資行業之后,他一直抱有一個樸素的理念,就是要找到社會和產業發展趨勢當中的成長型公司,而其中大多數都是技術型企業。
“我始終堅信投資回報來源于企業價值增長,尤其是利潤增長帶來的價值增長。”作為從業多年的老將,李巍也是一名長期投資的信奉者,他認為,長期投資基本面優秀的企業,可以分享其利潤增長和價值增長所帶來的市值增長。
至于如何提高投資的成功率,李巍的策略是專注于尋找“高勝率+高賠率”的標的,他會通過對于賠率和勝率的考量,盡量提高組合的性價比,達到賠率和勝率都處于比較好的狀態。
依靠成長的力量穿越周期
作為入行較早的成長股選手,李巍在市場、行業的周期波動中,不斷積累投資成長股的經驗。
“早年做投資時,我最看重的是公司未來三年的盈利增速,要求有20%-30%的增長,如果能達到50%以上更好。當時,評估企業價值的維度相對單一,對企業的商業模式、自由現金流等關注度不夠。”李巍坦言。
2016年至2018年,是成長股持續調整的年份。即使選擇了行業中最優秀的公司,股票表現也可能不盡如人意。為此,李巍對投資體系進行反思。他發現,企業增長充滿不確定性,判斷一個公司未來的復合增長率并不容易。如果把增長看得太重,很容易犯錯誤,給組合帶來比較大的波動。
經過深刻反思,李巍對選股體系進行優化,從四個維度甄選有質量的成長。“盈利能力、盈利質量、成長性都可以用財務指標量化,再通過生命周期、商業模式、管理層的能力、治理結構等偏定性的東西來提升對不確定性的判斷。”李巍說。
最近兩年,成長風格盛行,基本面優質的成長股獲得資金的高度關注,估值大幅提升。如何在基本面和估值之間平衡,是擺在基金經理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相比短期的靜態估值,行業的發展方向、商業模式、企業自身創造價值的能力更加重要。”李巍認為,成長行業確實很難找到“便宜貨”,基金經理能做的是沉下心做好研究,找到那些不斷創造價值的企業,通過優秀企業的成長力量來穿越周期波動。
苗宇:從“追風少年”到長期主義的堅實擁躉
投資是科學還是藝術?
在數學博士出身的苗宇看來,投資當中科學的成分更多,不能把藝術成分過分夸大。投資中的科學就是基金經理的研究方法,經過長期數學思維訓練的苗宇,更擅長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動態評估企業的長期價值。
從2015年2月獨立管理基金以來,苗宇經歷過牛市的瘋狂和熊市的落寞,在市場的起起落落中,不斷領悟價值投資的真諦。經過五年多的投資實踐,他從一名曾經的“追風少年”沉淀為價值股的長期擁躉,形成了一套“長期主義、估值保護、適度多元”的投資風格。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苗宇管理的廣發競爭優勢5年多來錄得174.89%的回報率,任職年化回報為19.70%。另據銀河證券統計,截至9月30日,廣發競爭優勢近5年累計回報為161.11%,在88只同類基金(基準股票比例為30%-60%的靈活配置型基金)排名第5,獲得銀河證券三年期和五年期五星評級。
廣發競爭優勢基金經理 苗宇
投資的“十二字格言”
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驚濤駭浪中,苗宇進入廣發基金,成為了一名周期研究員。2010年,隨著周期股的黃金時代落下帷幕,苗宇投身于成長股的研究,如消費、醫藥、TMT等。
2015年2月,苗宇開始獨立管理基金。順應“互聯網+”主題投資的熱潮,他采用產業趨勢投資方法,成為那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的“追風少年”,他管理的廣發競爭優勢也在當年上漲70.61%。
2015年下半年,市場大幅回調讓苗宇開始重新思考投資的本質。“產業趨勢投資的方法會讓組合波動很大,我還是希望能把投資這個事業做得更加長久。”苗宇說,投資本質上是尋找Alpha,他希望投資組合的標的是競爭力不斷提升、能夠長期跟蹤和研究的公司。
2016年下半年,通過對投資框架的調整,苗宇專注于在穩定成長類行業中尋找好公司,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十二字”投資風格:長期主義、估值保護、適度多元。
長期主義,就是在投資中將眼光放的長遠一些,不在意短期業績的變化,伴隨企業成長,賺企業成長的錢。估值保護,就是估值要合適,不買估值太高的東西,除非其核心競爭力特別突出。適度多元,即組合的收益來源相對多元化,適度對組合做一些分散,“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聚焦醫藥和消費
苗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不同的書,最近高瓴資本張磊在《價值》一書中提到的“長期主義”讓他別有感觸。
“所有的人都在說投賽道,但其實我們買的不是賽道,而是企業,即便是同一賽道,企業也是千差萬別的。”苗宇說,我們需要動態跟蹤企業的價值,看企業的長期競爭力是否在加強。
從苗宇的持倉情況可以發現,消費和醫藥是他聚焦的兩大方向,他提出了三點長期看好的核心邏輯。第一,這兩個行業已經被證明是長期比較好的賽道,國內外都出現過很多優秀的公司。其二,這些企業財務表現良好,能帶來長期穩定的復合回報。第三,從更長期的角度來說,中國的消費、醫藥都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我的組合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企業的競爭結構足夠好、EPS不斷提升,我才會買成重倉。”苗宇說,他選股會尤為關注供給結構、核心競爭力,好的競爭格局非常重要,決定了利潤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吳興武:將研究轉化為業績 用全市場思維投資醫藥股
吳興武是一位典型而又非典型的醫藥基金經理。
說他典型,是因為他有著專業的醫藥學歷背景,本科學化學,碩士學生物,在創新藥領域有著專業的見解和豐富的研究資源;而要說非典型,則是因為他同時也是一位管理全市場基金的基金經理,除了廣發醫療保健之外,他還管理了廣發輪動配置,更加開闊的眼界讓他往往能夠跳出行業局限,用全市場的思維去做投資,獲得超額收益。
銀河及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吳興武自2018年10月16日管理廣發醫療保健A以來,累計回報205.24%,超越業績比較基準達到152.43%。近兩年,該基金以172.23%的累計回報在18只醫藥醫療健康行業股票型基金中排名首位。
廣發醫療保健基金經理吳興武
如何將研究轉化為業績?
醫藥行業基金是基金投資領域中的專業賽道,近年來創新藥領域的崛起,對基金經理的專業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創新藥需要對體類靶點進行識別,如果沒學過生物可能都不知道靶點是什么意思。”吳興武說,化學和生物專業的背景一方面有助于他對創新藥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讓他能夠更直接、明確地找到相關的研究資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理解行業以及醫藥公司。
在投資上,吳興武會首選大概率比較好的賽道,再從中挖掘出好公司,他認為,好公司最關鍵的指標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護城河夠不夠深。“我會選擇護城河深、賽道長的公司,從認知層面或理念層面,我覺得持續性比成長性更加重要。”吳興武指出。
吳興武也是一位管理全市場基金的基金經理,與一般行業基金經理更偏愛于高成長公司不同,豐富的市場投資經歷讓他更看重企業增長的本質,他對企業增速不快的容忍度比較高,這種底氣也是源于吳興武在投資的底倉框架上更加完善。
一旦找到符合標準的好公司,吳興武愿意進行長期而持續的跟蹤研究,堅定持有。“長期投資帶來的超額收益遠比交易要強,我不愿意在交易上出現太多的損耗,耐心和等待帶來的驚喜和收獲往往更加豐厚。”
從廣發醫療保健的基金季報來看,吳興武的持股周期較長,股票換手率較低。在其管理的7個季度中,前十大重倉股均以創新能力強的細分行業龍頭為主,有5只股票持有長達7個季度,另有4只股票被持有4至6個季度。
用概率和賠率的思維做配置
吳興武喜歡下棋,下棋考驗的是全局觀,在構建組合的時候,他同樣也是一個有著全局思維的基金經理。
在組合配置時,他會做很多層面的考量,包括股票的長期基本面、階段性估值、市場對它的認知程度以及這只股票在組合里應該占多大權重比較合適。“股票是概率和賠率的體現,我會根據股票的概率和賠率來分配其在組合中的占比。”吳興武說。
具體賠率和概率如何確定?吳興武指出,首先是股票的長期價值或長期看好的程度,這是決定倉位的最重要因素,長期價值越突出,它在基礎盤中所占比例就越高。其次是估值,隨著估值的上升,會逐步降低持倉比例,但不會一次性全部賣掉,清倉的前提一定是對股票的長期判斷發生了改變。
對于醫藥行業的投資,吳興武指出,核心的一點是要規避政策風險,盡量選取受政策影響較小的細分領域,在這些領域里面選取優質企業重點研究。具體而言,他長期看好醫藥領域的三個賽道:一是創新藥及相關產業鏈,二是醫療服務機構,三是高端醫療器械。
羅洋:野百合也有春天,守候周期中的高ROE企業
周期股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在這個追逐高成長與高回報的時代,周期股似乎已經成為被遺忘的野百合。然而,對廣發策略優選基金經理羅洋來說,在周期行業中淘金,卻是另一門守正出奇的功夫。
羅洋是從業10年的資深基金經理,曾從事3年多周期行業研究,5年絕對收益投資,1年多公募基金投資。在他的身上,有兩個獨特的標簽:一是周期研究背景,二是絕對收益資金管理經驗。“我是做絕對收益出身,不太喜歡波動。”羅洋對記者說,他更重視投資中的安全邊際,喜歡尋找高ROE的企業,做確定性的投資。
Wind數據顯示,2019年5月22日,他接手管理廣發策略優選,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任職回報為60.36%,相比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收益達40個百分點,組合配置以日常消費、金融、材料、信息技術、房地產、醫療保健為主,周期持倉特點比較明顯。
廣發策略優選基金經理羅洋
在高ROE行業中尋找確定性機會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價值投資,不同的投資者也有自己不同的解讀。羅洋認為,市場參與者對價值投資的理解也是與時俱進,但堅持價值投資有三點非常重要。
第一,賽道有好壞之分,重視長期高ROE行業;第二,市場逃不開周期,以均值回歸作為基本假設,警惕“這次不一樣”的想法;第三,確定性比彈性更重要,深度研究白馬比找黑馬更重要。這三點也成為羅洋投資中的準繩。
羅洋對高ROE行業有著特別的偏愛,他指出,ROE是綜合評價一家企業盈利能力的最佳指標,也是直接關乎投資者收益的指標。一家企業能維持高ROE,代表公司從生產、銷售、經營、技術、服務、市場占有率等各層面匯聚的綜合績效非常優異,股東因此才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
羅洋發現,在A股市場,長期高ROE行業和市場中權重最大的幾個行業高度重疊,主要包括銀行、保險、食品、醫藥和家電,要在市場長跑中勝出,基金經理必須對這幾個行業有著深入的研究。基于這一思路,接手廣發策略優選之后,羅洋在組合構建上采取均衡配置的方式,參考每個行業在滬深300中的自然權重,做到相對均衡配置。
超額收益源自對企業的深度研究
在過去6年多的投資實踐中,羅洋在選股上都體現出“高勝率”的特點,他的前十大重倉股中有不少持有期超過5個季度。在均衡配置的基礎上,選好股票并長期持有,是羅洋獲得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我覺得勝率高的時候才會出手,否則寧愿放棄不做。”羅洋對記者說,企業增長的確定性比彈性更為重要,深度理解白馬比找黑馬更重要。找到一個十倍股固然令人開心,但少犯錯是投資中更重要的事。
組合的構建是基金經理價值觀、能力圈的直接體現。查閱廣發策略優選的持倉,主要包括兩類品種:一類是高ROE企業,包括銀行、地產、家電、白酒、醫藥等,單一行業的比例一般不超過15%;另一類是ROE改善的周期行業,主要是景氣度處于上行階段的成長股,如2018年底超配的養殖和光伏,2019年底超配的LED和面板。
在很多基金經理看來,周期股的盈利能力持續性和穩定性相對較差,股價波動加大,投資機會很難把握。那么,羅洋是如何在波動中找到Alpha?
羅洋介紹,第一步是找到偏周期性行業當中的周期成長股,即周期性行業中受益于行業的增長,收入增速、規模增長領先的公司,并且在行業供需格局較差時作為底倉配置逐步買入。這也是打造安全墊的過程。
第二步則是跟蹤供給變化,從自下而上微觀或中觀的角度尋找行業供需格局發生邊際變化,景氣度周期可能到來的標的,在機會來臨的時候進行適當超配,尋找超額收益。2019年底羅洋超配了LED和面板,就是基于這一邏輯,通過高勝率手段,在不同時期抓住機會,做到超額收益的增強。
段濤:深度成長股愛好者 偏愛不斷進化的公司
與廣發基金策略投資部的其它四位基金經理交流一圈,讓記者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他們對段濤近乎一致的評價——“黑馬股挖掘機”。
但段濤更愿意稱自己為“深度成長股愛好者”。他是費雪的鐵粉,費雪曾經說過,“我不喜歡把時間浪費到賺許多次小錢上面,我需要的是巨大的回報,為此我愿意等待。”這也是段濤的投資理想,找到能真正成長為偉大企業的公司,并從一開始就抓住它。
今年5月,段濤被提拔為基金經理,管理廣發利鑫混合。在組合的十大重倉股當中,既有消費、醫藥行業的白馬股、龍頭股,也有不少“黑馬股”出沒。
廣發利鑫基金經理段濤
數據指標尋找真正的成長股
段濤是團隊中較為年輕的基金經理,他在2015年入行擔任醫藥行業研究員,兩年后進入廣發基金,先后擔任醫藥行業研究員、消費研究組組長,當時就給基金經理推薦了不少具有“黑馬”潛質的醫藥成長股。
“我是一個深度的選股型選手,偏好選擇真正的成長股,喜歡不斷進化、能持續長大的公司。”段濤說,真正成長為大市值公司的企業都有一定規律:比如賽道好、競爭力強、管理層優秀,但最核心的一條是這些公司在不斷進化,不斷打破過去固有的想法、組織架構和模式,提前進行戰略布局和儲備,最終通過很強的執行力兌現業績。
與時下多數聚焦白馬股的基金經理不同,段濤的組合中既有白馬、也有黑馬。“不管黑貓、白貓,能夠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段濤介紹,對于白馬成長股,他的選股標準就是尋找成長性賽道當中的“最龍頭”的龍頭,在合理的估值區間買入,賺長期業績增長的錢。
同時,他也喜歡挖掘基本面改善、市場關注度不高的黑馬成長股,比如說,今年1月,段濤推薦了今年醫藥行業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這只股票在今年前三季的漲幅達8倍。
如何選擇黑馬成長股?段濤指出,在半年到一年的短周期內,市場有時是無效的,他會在半年到一年期間表現比較差的股票中去尋找長期成長空間比較大的公司。
在選股時,段濤有兩個重要的考量指標。一是研究公司的歷史財務數據,檢驗公司過去3至5年的ROE數據是否符合成長股的特征,再通過自己的一套數據分析模版,精選出財務數據符合標準的公司。二是通過對公司的框架研究,分析公司未來能否維持當前的ROE。
“選擇這一類能長期維持穩定ROE的公司,股價向下是有底的,買入這一類公司大概率不會輸。”段濤說。
牛股的三大特征
對于一位深度成長股愛好者來說,研究牛股是段濤的興趣所在。在他看來,牛股一般有三大特征。
第一,牛股能真正創造價值,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服務,只有最終能為客戶增值的企業才能獲得超額收益。第二,牛股多出自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管理層持股比例高,有較強的資本配置能力和組織進化能力,很多一路從小長成大公司的企業,都具有“熵減”的特征,能夠不斷進化,突破天花板。第三,要找到符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大趨勢的企業。
段濤指出,目前看來,能長出偉大公司的行業趨勢主要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是國產替代,除了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之外,隨著新一代年輕人成長起來,他們對民族品牌、自主品牌的自信更強,也會驅動相關行業國產替代的進程。
二是消費升級,日本、美國在經濟增速顯著放緩之后都出現消費升級,中國的人口市場紅利遠比這兩個國家大,也會跑出細分賽道的消費大牛股。而消費升級的賽道包括產品提價、下沉市場、品牌化以及新興人群帶動的新消費。
三是降維打擊,中國有很多傳統行業,其中一些龍頭企業也開始引進新型人才、輸入管理能力、信息化能力和系統能力,這些行業集中度很低,一旦出現鶴立雞群的公司,就會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這三個趨勢不拘泥于某個細分行業,是中國發展到這個階段,在社會內生過程中會出現的共通性規律,也是牛股要滿足的要素。”段濤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